前几天,看了罗兰的小说《绿色小屋》,看到伤心处,感到难过,竟忍不住落下泪来。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纪宪纲本是家世显赫外交官的儿子,绝顶聪明,风度翩翩,家有高贵的妻子。可是他却偏偏不听父亲的话,不好好读书,不爱自己的妻子,任由自己放浪形骸。后来,宪纲在外面认识了家庭背景很好、懂外文的纯情女子陈绿芬,两个人在外面同居了。宪纲向家里要钱,经营一个木材场,用五颜六色的木块设计西式建筑,外文资料不懂的地方,陈绿芬就给他翻译。他们生活得很艰苦,衣服是粗布的,房子是破旧的,饭菜是自己动手做的廉价的,但是因为共同的志趣,因为纯洁的爱情,他们觉得自己如在天堂。家里人并不知道这一切,以为他在外面花天酒地地挥霍。
后来,宪纲和陈绿芬同居的事情被作风严谨、一向对儿子要求严格的父亲知道了,愤怒之余,父亲要登报和他断绝父子关系。陈绿芬不愿意宪纲因为自己背叛他的家,失去他的亲人,因为她知道,宪纲骨子里是爱着自己的父母的,他只是对抗父亲对他人生的安排。
于是两个有情人洒泪分手。宪纲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可是他却丢了心,失掉了灵魂,那个活泼、开朗、奔放、上进、叛逆的宪纲不见了,代之以冷漠、理智、严谨、守规矩的宪纲,于是他成了人们眼中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随父亲的心愿,读书,外放做外交官。陈绿芬说,一生爱过这样的一个人就够了,不再嫁人,以写书为生。
无疑,情感上,我们都喜欢那个率真、活泼、善解人意、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纯洁的爱情、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宪纲,可是在理智上,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后来那个循规蹈矩的世俗的宪纲,我们和文章中所有人一样,喜欢他,却要埋葬掉他。我依稀看到,又一看“宝玉“就这样死了。这就是生活。
想到宪纲,忽然就想到了张爱玲。我想用两个词来形容她,应该再恰当不过:我行我素、遗世独立。因此她的身上,总是闪烁一种奇异的光彩。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幼年父母离异,她在无爱的环境下成长,有一次出去偷看母亲,父亲扬言要杀死她,把她关禁闭15天,得了痢疾无人医治,差点死去。在一个深夜,她从家里逃了出来,她自己以为终于逃脱了魔掌,才得以活下来。
离开了父亲,她投奔母亲,母亲供她读书。她本来考上了伦敦大学,却因为赶上了太平洋战争,只得去读香港大学,要毕业了,香港又沦陷,只得回到上海来。曾经一度母亲经济困难,母女关系紧张,张爱玲通过拿奖学金帮助自己完成学业。
回到上海,为了维持生活,她开始写文章,1944年,24岁名震大上海,认识了才子胡兰成,于是甘做低到尘埃里的花。她知道他有妻室,知道他是汉奸,知道他比自己大14岁,世俗不容许,但她不在乎。她说“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两人1944年结婚,没有任何仪式,只有张爱玲的好友炎樱为证。后来时局动荡,南京政府倒台,胡兰成逃避抓捕,躲到温州。张爱玲又千里迢迢,带着一片痴情前去,可是胡兰成已经又有新欢范秀美,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
可是,1947年,张爱玲给胡兰成写了断交信,但她知道他生活艰难,依然寄给胡30万。张爱玲痴心如此,却不过是胡兰成的八个女人之一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胡的原因,张爱玲受声讨受排挤,从上海去香港,后从香港到美国。1956年,36岁的她,与65岁的左派作家赖雅结婚。1995年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节前夕悄然离世。临死之前,她做了这些工作:
是了,得把文件准备好,免得人们忙乱,给人添麻烦。身份证、遗嘱,收拢在一只黑色手提包里,放在开门便可以看到的地方。
不喜欢做家务的她将房间彻底地做了一次清理,又再喷洒了一遍杀虫剂——她不能容许跳蚤来侵犯自己的身体。
杀虫剂的清冽的味道充满了房间,于是她又打开窗,让风和阳光涌进来,还有市声。
然而灰尘也一样会进来的吧?她犹豫一下,又关了窗,打开空调机。
然后,她在地毯上躺下来,闭上眼,觉得自己好像整个人躺在海面上,那漂浮的云里写着她的寒香冷艳,而温柔的浪托着她的冰清玉洁……
她选择了饿死,这种最自然的死亡方法,死得最清洁、最决绝、最有尊严!
死时身边没有一个人,一周之后才被公寓管理员发现。享年75岁。
死后,林式同遵循她的遗嘱,把所有财产赠予宋淇夫妇,没有进行殡殓仪式,骨灰撒向大海,她从海上来,回到海上去……
因为自己的身世,我们看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半生缘》等,文字里那是怎样的苍凉!字里行间一种寂寞、伤感在流淌,让你有泪,只能咽进肚子里,却哭不出来。
追求爱情,张爱玲是至真至纯的,我爱你,只是因为爱你所以爱你,不问值不值得。“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碰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以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给予爱情一种最好的诠释,爱情就是遇见,一生只要这样的一次已足够!你虽然负我,我却始终不肯责备你一句。这就是张爱玲。
人们总说,一个女人,不生孩子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可是张爱玲并不这样认为,她说“生孩子有什么用?有什么用?生出死亡来?”她以为生了孩子,让他一生受尽人世的磨难,然后死去,生的结果就是死,于是,不生也罢。要生,你们生去!这就是张爱铃的傲岸。
中国人历来是重视血缘关系的,向张爱铃,没有孩子,大量的遗产给予谁?应该给予自己的弟弟或者弟弟的孩子才对,但是,张爱玲不!她要为自己的文字选一个最妥当的归宿,于是给了懂自己的好友宋淇夫妇,不仅书,还包括全部遗产。现在,张爱玲的每一部作品,可都是天价啊!张爱玲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她一生没有多少亲情围绕,没有多少亲情值得偿还,她心里这样想,她就这样做了。不管你怎么认为!
对于死,人们向来讳莫如深,向来恐惧的,可是她,却选择从容、淡然、安静地面对。生前出版自己的全集,写好自己的遗嘱,打扫好自己的房间,穿好最漂亮的衣服,选择最舒适的姿势睡去,不惊动任何人!她把自己清理了,却在世界各地留下衣冠冢,处处开花,衣钵留香。
这就是张爱玲,我怎么想我就怎么做!我行我素,遗世独立,做最本真的自己!
站在这个角度上看,张爱玲无疑是可爱的,纪宪纲无疑是可悲的。
可是尘世中的我们,做了谁呢,张爱玲还是纪宪纲?
2009年12月29日星期二
-全文完-
▷ 进入空中那朵自由的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