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海骂”:“团成一团,圆润离开”之赏析风语嫣然

发表于-2009年12月28日 下午5:08评论-7条

在赏析“团成一团,圆润离开”这句话之前,有必要溯一下源。如果你既不上网,或者上了网也只是玩玩游戏聊聊天,也不看电视报刊新闻,既不关心时事,也不关心八卦娱乐,听到或看到这句话,你一定会猜想它如果不是出自唐诗宋词之篇章,也是出自名人大家之老嘴。错!它出产自上海音乐电台“动感地带”主持人小什么来着之嫩唇。事情是这样的:好像是前天(2009-12-25)吧,小什么来着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收到了一封听者来信,信的大意是这样的——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上海人——小什么来着把这信一字不漏地念了出来之后,然后就在电台里很温柔地说:如果你讨厌上海人,就请你“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此语一出,网舆大哗,口诛笔伐,唾沫纷飞。当然也有力挺者,说是你外地人无聊无理在先,上海人小什么来着骂人在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有这样的道理?吵吵嚷嚷,不可开交。罪魁祸首是“上海话”。之前有《新民晚报》的编辑李大伟编发了一篇有“说上海话的人没文化”之字眼的文章,不但惹怒了“上海小瘪三”,也惹火了已经退居二三线的上海老领导,据说李大编辑还因此下了岗失了业。方言这玩艺有没有文化,或者说文化的底蕴丰不丰厚,此非三言两语所能厘清——一般人也没那本事——但方言就是方言,总有它存在的理由。中国这么大,民族那么多,方言自然也就多。有的人一句“普通话”也听不懂更不会说,说的都是地道的方言,“书同文车同轨”尚且还不能完全达到,还别说什么“语同音”了。在自己的故乡,或在他乡遇老乡,大家说的绝不是什么“普通话”,如果不小心吐出那么一句,别人会骂你“片京腔片官腔”,肯定会招来一顿奚落与嘲笑,我每从广东回到湖南凤凰老家时就常常有此经历。所以上海人说上海话,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不值得非上海人大动肝火——问题是电台是大众传播媒介,它的受众又全非上海人,且在上海,正宗地道的“上海人”也是少数,你叽哩咕噜一大串,非上海人听得是一头雾水,动一动肝火,也是在情理之中——扯远了,言归正传。

搞清楚了“团成一团,圆润离开”的来龙去脉,知道它是一句骂人的话,也就是“滚蛋”之意,才觉得不但上海的经济在全国首屈一指,上海的“海派文化”别具一格,上海人的“海骂”也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文化味十足——上海人的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骂人的是是非非,不在品评之列,我只就事论事,就句子论句子,来对这句 “海骂骂录”进行一番赏析。

它含蓄、文雅。讨厌、反感一个人,或者被他人所激怒,“骂”是最佳的表达方式。同为“骂”,地域不同,生活习俗不同,“骂”的形式也就不同。山东人骂人,骂的是“你奶奶个熊”,广东人骂人,开口就是“丢你老母”,四川人骂人,骂的是“你个龟儿子”,湖南人骂人,出口就是“老子日你娘”,风靡一时的“娘希匹”由我们的“蒋大总统”向全国推广,浙江人的骂人之语也就人人皆知。号称“国骂”的“他妈的”,为全民所熟知所掌握所运用。现在年轻人满嘴“我操”“我铐”,大家都知道他“操”的是什么“铐”的是什么。这些骂人之语,别人一听就明明白白,自然不用费心劳神地去猜测。以上罗列的几种,既粗野又浅陋,实在没文化,没品位。但“团成一团,圆润离开”,这句“海骂”就不同了,明明是叫别人“滚蛋”,却说的如此典雅、含蓄,你有感情地多朗诵几遍,有条件的话配上音乐,一定像是《诗经》里的某一句,没有一点文化,你还真不知道是在骂人。并且它还很文雅,很优雅,像情人之间的嗔怒,而“滚蛋”多少有些疾言厉色,青筋暴突,粗鲁粗暴的味道,也有点“泼妇”,让人接受不了。当代人的含蓄与文雅,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含蓄与文雅,已成凋蔽之势,有人对此忧心忡忡,大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有了“团成一团,圆润离开”这一句,那些杞人忧天的人,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觉了。

它形象、生动。村夫农妇、市井小俚,骂人之语各有千秋,手势不同,嘴型各异。千差万差,可那种僵化的模式不会差,没一点创新精神,死板又无趣,也无法引起人们的联想,不能达到提升民族想象力的目的,都是“粪坑里的石头”。“团成一团,圆润离开”就截然不同。现在假设你是一“白丁”,一村夫,一莽汉,斗大的字不识一箩,一经点拨,你就会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我们说一个东西要能“滚”,它首先得是个“圆”,像“球”和“轮子”。如果是其它形状的,别说“滚”,要动一动都很难。人大体上不能称为“圆”,是个“长条”,虽然有的同志“腿圆腰圆屁股圆”,可他的整体架构没有改变,充其量也就一肉礅。人要能“滚”,也非得像“球”和“轮子”不可,怎么办?那就“团成一团”!前面一“团”字,可以理解为“缩”,后面一“团”字,当然就是“圆”。要言之,就是“把身体缩成一个‘圆’”。既然成了“圆”,人当然就可以喜欢怎么“滚”就怎么“滚”,喜欢“滚”多远就“滚”多远。这么一说,大家应该都理解了,“团成一团,圆润离开”,就是叫人“滚蛋”。大家为什么一下子都明明白白了呢?因为“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既生动又形象,既生动又形象的语言,人人可感。所以,当你要让一个人“滚蛋”的时候,不妨用上“团成一团,圆润离开”这一句,这不但可以让你尽显文明文雅之风,也能让你达成启蒙开化“愚民”之功。

它诙谐、幽默。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头,在古代,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并非不可能,但难度不小。现在很好,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已经从技术上彻底给解决了,各个领域都在上演着“杀人吃人”的把戏,技术日益精湛。可从古至今,能做到骂人不带脏字,还能让被骂的人虚心接受欣欣然乐融融,除了这个骂人的人要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之外,为人也得诙谐、幽默,骂人之语也得诙谐、幽默,这就很难了,科技再发达,也帮不上这个忙。据说汉朝的东方朔正是这类人物,从此之后,这样的人也就绝迹。说的话诙谐幽默,众人喜闻乐道,开心愉悦;骂人之语如果也是诙谐幽默,那效果肯定不可同日而语。“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正是属于此类。你们不妨想想,如果你要“团成一团”,无异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或者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但在自然界中有一种东西能轻而易举地做到。是什么?乌龟王八啊!“团成一团”的言下之意,就是说人家是“乌龟王八蛋”,因为人是不可能“团成一团”的。这够诙谐幽默了吧?再说那“圆润”一词,叶片花朵上的露珠是很圆润的,刚从水里游上岸的乌龟王八的壳更“圆润”!能够做到“圆润”地“滚”,除了乌龟王八,就没其它动物有这水平了。你现在闭上眼睛想想那种画面,一只缩头缩脚的乌龟王八像漏了气的“球”,在“圆润地滚”,你不发笑才怪!

总而言之,“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注定将会成为另类网络流行语。因为它不但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心态,也反映了一群人的文化修养和心态,反映了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心态——如果全国人民在骂人的时候,都能这么含蓄文雅、形象生动、诙谐幽默,骂人也就成了一种时尚,一种乐趣,一种文化!

但愿它不会成为经典!也不会成为一种时尚和乐趣!更不会成为一种文化!

2009-12-27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风语嫣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作者对一句“海骂”作了细致深入而又诙谐幽默的解析,如此诠释,倒也令人耳目一新。只是无论如何,总归是一句骂人的话,它反映的是心态和文化修养,结尾那句“但愿它不会成为经典!也不会成为一种时尚和乐趣!更不会成为一种文化!”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了。

文章评论共[7]个
燎原百击-评论

朋友文字很好,惜似乎不喜“互动”,呵呵。at:2009年12月29日 凌晨0:02

风语嫣然-回复谢谢!不是,时间不是很充沛。 at:2009年12月30日 中午1:32

一株小野花-评论

欣赏!有力的抨击!at:2009年12月29日 中午12:50

风语嫣然-回复谢谢谢谢!祝好! at:2009年12月30日 中午1:33

正斜-评论

中国人就是喜欢高的让人骂……好像有人骂了才会证明自己的威风凛凛……at:2009年12月29日 下午6:52

风语嫣然-回复呵呵,谢谢!冬安、快乐! at:2009年12月30日 中午1:33

正斜-回复像三鹿,胡斌……如果老百姓不去骂,他们会…… at:2009年12月31日 中午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