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好阿哥/哥象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哎……”,一声缥缈、深情似天籁般的呼唤,仿佛从遥远的天边飘来,把人的心灵带向一个更美妙的轻灵的境界。而那饱满、真挚的“哥啊…哥啊…!”的呼唤更是情真意切,打动人心,荡气回肠,柔情万千……
在北方经常听《小河流水》,觉得这个歌唱得甜美柔和、柔肠百转、感情丰富、悠然缥缈、情意无尽,极大地表现出少女的纯情;而音调也由弱渐强、由强渐弱,声音由远及近,再逐渐由近及远的流向远方,真的象小河流水那样流畅、圆润和甜美。
《小河流水》质朴自然、回环起伏、清新优美,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在宁静而遍洒银色月光的小河边,小河发出的潺潺的流水声,流过美丽阿妹的心。她触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这缠绵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都随着这小河的流水飘向他阿哥所在的远方……
如此好听的歌曲,却从未探究她的出处来源。这次来到云南大理,才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小河流水》的故乡就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的弥渡县,北距州府大理下关只61公里,是红河发源地之一和澜沧江中游腹带。弥渡是闻名全国的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著名的花灯名曲令人心旷神怡的《弥渡山歌》、爽心悦目的《绣荷包》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民歌《小河淌水》等,均出自弥渡。这些曲目众多、异彩纷呈的民歌名曲反映了弥渡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弥渡少数民族众多,有22个民族居住在这里,这些民歌融合了各民族的民歌风格特点,你很难说清楚她到底属于哪个民族了,这些歌有广泛的群众性,所以才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相传古代这里是一片浩瀚的泽国水乡,行者容易迷津,故名“迷渡”,为讳水患,清代才改称“弥渡”。弥渡历史悠久,是我国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沃土上生息繁衍。弥渡风光秀丽,环境优美,亚热带季风气候更加宜人,有“天气浑如三月里,风花不断四时春”的美誉。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文化发达,是人最宜居的地方。从彩云的通汉史到南诏的唐标铁柱;从白族故都到天生营;从大人国、君子国的故事到中国最古老的花果山;从彝族山歌到汉族花灯……千百年来大自然的伟力开出了弥渡神奇的自然景观,弥渡人民用智慧锤炼出了优美的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每一段历史的链条上都有诱人的歌,都弹拔着每个时代的最强音。这里有“到了弥渡不想媳妇”的说法,这更说明了弥渡的自然美、文化美和人情美。
我聆听着《小河淌水》,见识了草原的宽广,大都的繁华,江南的温婉,湘沅的多情,竹楼的幽深……而好歌是永远没有尾声的,经过反复的记忆,则回味得更悠长,随人随性,都存乎在我们感受美的心中。
-全文完-
▷ 进入苏醒3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