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写手,姑且大言不惭的称为写手吧。自己混迹各文学网站四年来,觉得延续自己生命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写下去。在文学,这条寂寞的小路上,不停地走下去。虽然,热闹是有的,但是热闹后的寂静更反衬出孤寂之非常。从这点来看,热闹也好,喧哗也罢,终归是虚妄一场,繁华落尽,皆是寂静无声,孤单落寞。
有一位文友说,自己的作品都是自己的孩子。这般开来,是不该寂寞的,写手都是一群孩子的爹妈。记得安妮宝贝说过,自己的作品在完成的时候,就不再属于自己了,好坏任他人评说。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也许和自己的文笔差也有关。有时感觉很不错的想法和故事,写出来后,反而觉得就那么回事,通常趁热打铁的再看一边,进行简单的修改后就直接投到网站上了。然后像完成了一个任务似地,不再想它,接着想下一篇准备写的东西。
记得一本书中说,人要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有所建树,就要下狠劲读书。此言不虚。诸如马克思、董仲舒、李白、毛泽东、余秋雨、李敖等人,无不是下了狠劲的。马克思把图书馆的地面都磨出了痕迹;董仲舒三年“目不窥园”,连自家的园子成什么样了都不知道;李白成名前也是玩命的苦读;毛泽东去世前的几十天手里还不离书;余秋雨在小屋了读了几年书,不闻天下事,连毛主[xi]去世的消息也是后来才知道的;李敖七十多岁了,平均每天读书的时间仍是十三个小时。
这种发奋,都为他们后来文学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甚至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要远远超过文学本身。当然,我们也不能走了极端。英国有个爱读书的,一生读了很多的书,常人所不能及,但是没有任何著作,愣是把自己变成了书柜,没有什么意义。
自己小时候还很羡慕马克思,因为书本里说他因为穷,经常当掉自己的衣服和家什换面包吃。因为我爱吃面包,所以就很羡慕。后来自己在大学里为了练武和备考常常错过饭时,索性买两个面包充饥。这才知道面包没有什么热量,常吃也就没有了胃口,尤其是在冬天,更是无法当饭吃,才知道马克思之不易。我想,他如果不那么刻苦的读书与写作,也许生活会好些,当然,也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更不会给自己的爱人,燕妮马克思,写出绝世的情书了。
最近看到《人物》杂志对李敖的专访。李敖说,他的豪宅里除了书还是书。友人去他那里,呆了不长时间就离开了。因为偌大个房间,只有李敖和他的书,而李敖不是读书就是在笔耕不辍的写。豪华宽敞的房间,反而显得落寂,“让人受不了”。李敖被香港评为当代“读书最多”的人。同时,他的著作也很多,目前为止,他老人家出了一百多部书,近两千万字。台湾禁过九十六本,后来解禁了一些。大陆禁了不少,才出的新书也只是在香港等地可以看到。这是另一话题了。
还看过苍月写的一些武侠作品,这个新一代女武侠掌门人,也是在文学这条小路上寂寞而不知疲倦行走着的人。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她这样描述自己:在读研究生时,在她和几个女生合租的房子里,别人都去睡觉的时候,她常常一个人爬起来敲键盘,就那样一直坐着。冬天的一个夜晚,她写作到深夜,也许是坐得太久的缘故,她猛然起身,竟没有起来,一下摔倒在地,腿上一直留有伤疤。
还有一位热爱诗歌的文友。他很让人感动。他一直热爱着诗歌,并坚持写着。因为白天忙于生计,所以总是寒夜孤灯、奋笔疾书,以至于睡眠不足,白天常常头昏脑胀。他的诗集不知现在出版了没有。有个很不错的名字——坐等黎明。
在作家,尤其是诗人,这个“不吃香”的行当里,有人如此的爱热并坚持着文学,有人不怕寂寞,或艰难,或孤苦,或隐忍的走在文学的小路上,不得不为之动容。在文学的路上,也许每个人都是注定要寂寞的走下去,但是这条路上,有很多人都在坚持的走着,也许我们一生都无法相见,但是情感的共鸣与思想的交融,让孤独的灵魂,充满了欢乐。
-全文完-
▷ 进入一缕清风哲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