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漓江行云笛

发表于-2009年12月18日 晚上7:12评论-7条

磨盘一转画廊开,

两岸秀峰迎客来。

要问行舟欲何往?

蓑翁直指对歌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云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方翔
☆ 编辑点评 ☆
方翔点评:

意境优美,格律待工

文章评论共[7]个
方翔-评论

期待更好,问好!at:2009年12月19日 凌晨0:06

云笛-回复请问哪里出律了? at:2009年12月19日 上午10:35

方翔-回复你好云笛朋友!供参考!○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可平可仄。望多联系,互相交流! at:2009年12月20日 上午10:44

云笛-回复谢谢方编指导。我认为,“磨盘一转画廊开,两岸秀峰迎客来。要问行舟欲何往?蓑翁直指对歌台。”一诗中的“秀”字、“迎”字、和“欲何”几个字都不出律。“秀”已被“迎”救,“欲何”作为变体也是允许的。关于这一点可看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拗救凡平仄不依定式的句子,叫做“拗句”(一、三、五可不论的句子除外)。一个句子出现了“拗”,可以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补救,这便是“救”。并不是所有的拗句都可以救。“救”的一般原则是,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可以在后面应该用仄声的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根据这个原则,就产生了几个“不救”:前不救后,就是不能用一句中前面的字救后面的拗字,不能用一联中的出句救对句,不能用后一联的句子救前一联的拗句;平不救仄,就是不能用原本该用平声的字去救该用仄声的字。三平调无救。那么那些情况可以救,又如何去救呢?常见的有三种情况:1、本句自救。就是在同一句中用后面的字救前面的字。本句自救又分两种:A)五言“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或者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本应当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成了三仄尾。这时,把第四个字(五言)或第六个字(七言)由仄声改成平声,成为“平平仄平仄”或“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情况在唐宋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王力先生把它作为一种“特定的格式”而未列入拗救之属。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拗救句子当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B)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或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本应当用平声却用了仄声,犯了孤平。就把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由仄声改成平声,成为“仄平平仄平”或“仄仄仄平平仄平”。2、对句救。就是在一联中用对句中的字去救出句中的拗字。五言“仄仄平平仄”的第四字或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个字,本应当用平声却用了仄声,就把对句“平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三字或“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第五字由仄声改成平声。这样出句和对句就分别成为以下格式:五言:仄仄平[仄]仄(拗),平平[平]仄平(救)。七言:平平仄仄平[仄]仄(拗),仄仄平平[平]仄平(救)。 at:2009年12月20日 中午1:17

方翔-回复谢谢云笛朋友指教!我再好好学一学,请见谅!今后也请多多指教! at:2009年12月20日 中午1:36

陈为习-评论

欣赏佳作,问候好友晚上好O(∩_∩)O~at:2009年12月19日 晚上7:28

云笛-回复谢谢陈编光临,谢谢赏读,问候老朋友! at:2009年12月20日 上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