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世纪夏里要塞废墟,意大利庞贝废墟,秘鲁马丘比丘废墟,美洲玛雅城废墟,柬埔寨吴哥窟废墟,柬埔寨圣剑寺废墟,古埃及废墟,古罗马竞技场废墟,丹麦古堡废墟,中国圆明园废墟,这些都是世界级的废墟,也是我在网上找了很久才找到的,因为在我的思想里,对废墟文化只占一小撮的了解。
中国式的大红大紫、完整完美的胜迹可谓是举世文明,明清遗迹可谓是美幻绝伦。而在文学、戏剧、装饰之中,中国式艺术的终结者就是中国式结局。不然,老百姓会说:守着这些破铜烂铁有啥用。所以,献给世人的多是完整的美,正如“八达岭长城”之局部以代替三万多里的长城。大众都爱读琼瑶的小说,除了她描写手法的感性、细腻、柔软之外,重要的就是她始终如一的中国式结局,很合大家的口味,好人有好报,坏人变好人,大伙都是一团和气,爱情友情亲情都各有所得。而近期在福建综合台热播的《春去春又回》,我是没有看完一集的,因为一见剧名就知结果。反其道之,韩剧就不一样了,不是死了男友就死去女友,不是子离女散就是人海寻亲,刚好吊住国人的口味,让人欲罢不能。
在我看来,没有白发的老者是遗憾的,没有皱纹的母亲是可怕的。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中国人却怕看到真正的悲剧。因为这让国人心惊肉跳,事实上,中国历史太漫长了,想来废墟资源应该很丰富啊!但事实上不是,人们被历史吓怕了,进而历史观也扭曲了。国人都想要一个大团圆,才能情绪上得以安慰,心理上得安满足。我想,这正是废墟文化之路上的两块巨石。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中国文化,是一种集积文化,讲究渊源。长城有多长?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故宫建又建,颐和园增又增。展现给后世人的都是完美完整的一幅图画,老外说“very good”,中国人也说好。可那些沧桑之史,有谁来听,有谁来塑。 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的年代却只字不提?而屈原、杜甫、鲁迅、孔尚任、白先勇是不想大团圆的,所以他们保存了废墟,赢得了沉积,净化了悲情与悲剧。当然,曹雪芹更不想大团圆,所以写得《红楼梦》人物个个到最后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文学要升堂入室、荣登大雅之堂、成大气之作,不能把所有的废墟都驱逐。在这里,我衷心祝愿“伤痕派”文学走得更远、更好。
外国文化,对于废墟,不会加之维修,只是把他们加以保护,以让后世人来瞻仰,来感受他的沧桑凄美,求的是让观者振撼心魄,发人深思,将历程还给历史,做到历史的真实性。而不是一味的刷新、修缮、重建。试想,古铜器需要抛光吗?宋版的图书需要上塑胶吗?黄鹤楼内需要安装电梯吗?腾王阁内要不要置个商场?阿房宫内要设个旅馆不?
旅游开发,是不是一定要把废墟重建,把胜迹变成娱乐场所,进而让腰包鼓起来!
还好,偌大的华夏,还有一处圆明园废墟,以此廖以慰籍。这,是否略显单薄些。懂得了废墟文化真正的残缺美,也不能全部拿来,否则实得其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嘛!
时间的力量,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废墟是最鲜活的课本,能把地理读成历史; 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
废墟文化,是昨天留给今天的考题,是现代子孙对古人真正的敬仰和尊重。
我认为,废墟文化,等我们很久了;我们,该清醒了也该行动了!
-全文完-
▷ 进入雪景雪情雪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