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叩别诗仙陌上行侠

发表于-2009年12月11日 下午6:48评论-2条

秋雨如丝,沉睡在伊水河畔的白园在如烟似雾的雨丝里,安详、静谧。葱茏的林木经过秋雨的润洗,颇似一排排俊朗婉约的诗句,点缀在沉郁雄浑的香山上,氤氲着浓郁的诗魂。在这样一个天幕低垂,凉意袭人的秋日,徜徉在崎岖蜿蜒的青石小径,拜祭隐匿在密林深处的白少傅文公居易墓,心中溢满虔诚的敬意。

早秋独夜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早秋独夜>”甬道尽头的白文公,你千年前的轻松吟咏,如今依然力透纸背,穿越时空,在白水激荡的伊水之滨,你轻拈髭须衣袂飘飘的俊逸形象在中国灿若星河的文学长河里傲然屹立,卓尔不凡。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写下了或恢弘或飘逸或婉约或壮阔的诗句。“唯歌民生病”“句句必尽规”是他的独领风骚的标志。他的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他的不少诗文漂洋过海,流传世界各地,被广为传诵。甚至影响了日本、韩国,不少日本、韩国、新加坡白氏后裔不远千里来寻根祭祖。纵观几千年中国历史,权倾朝野位高势重的达官显贵人多如过江之鲫,大都如夜灯流萤一般早已烟飞灰灭,也有众多的文人骚客,写下传诵一时的优美篇章,但他们也早已随脚下的黄土湮灭尘世,而唯有白居易彪炳史册千古流芳,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

拨开丛枝,琵琶峰上,白松葱郁,似有铮铮琴瑟之声。半亩方圆的白太保墓,芳草萋萋,沉静安逸。高约三米的青石墓碑上,遒劲有力的“唐少傅白公墓”几个大字气势磅礴,气压风云,令人肃然起敬。墓旁的巨大浅褐色岩石卧碑朱书精刻《琵琶行》,仿佛让人在一次聆听惊心动魄的往事之中。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元和十一年(公元813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送别朋友抵达浔阳江畔。此时此刻夜色低沉,秋雾弥漫,寒露袭人,他的心境及其凄凉哀伤。在这样一个别离伤情的夜晚,他们邂逅了身世飘零单影孤身的琵琶女。琵琶女哀怨悲伤的弹奏开启了他心中惶惶如织的伤感之河。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洪水恰似脱缰的野马,一泻千里。他借酒浇愁,酒助诗兴,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从此“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让多少天下游子痛断肝肠,相见恨晚。

历史是曲折前进的,人的命运也时常变化莫测。不久,白居易被朝廷又招回做官。回朝之后,他小心翼翼,谨谨慎慎,如履薄冰。作为耿直忠诚的朝廷命官,与其在朝廷尸位素餐,行尸走肉,倒不如躬身民间,解民疾苦,于是他毅然决绝的自请下派苏州、杭州,留下了昭昭政绩。至今,横卧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的长长白堤,仿佛还在无言的倾诉着一代文豪的侠风傲骨。亦或是时来运转,仰或是经过无数次的世事历练,率真的白居易逐渐驾驭了为官之道。公元827年,白居易再次回到洛阳,官职逐级上升,直至刑部尚书,政务之余,时常登山赏景,修身养性,吟诗作文,自得其乐,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白居易死后,就葬于香山琵琶峰,唐朝大诗人李商隐为其作墓志。

现在,伫立于白公墓前,沐着细雨,想象着唐时的烟雨也不过如此,仿佛与白公心灵对话。极目远眺,层峦叠嶂尽收眼底,着实让人感叹不已。

挥别白园,一场秋雨在不知不觉中停息了,香山的天空被洗涤的格外晴朗。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陌上行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焱姜
☆ 编辑点评 ☆
焱姜点评:

毫无疑问白居易是伟大的诗人,正是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开辟了歌行体的新道路。我们可以在白居易的人生中领悟到一些与今人有意义的真谛来。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祝天天好心情!at:2009年12月11日 晚上8:50

陌上行侠-回复能圆儿时的梦一直是我所追求的.胡乱涂鸦见笑了.祝周末愉快. at:2009年12月12日 下午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