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禁播,理所“不”当然!
刚读了“梦的出口”之大作《《蜗居》禁播,理所当然!》。有点话要说。
公元前252年,李冰父子率西蜀民众兴建都江堰。施“深淘滩,低筑堰”、“遇弯切角,逢正抽心”等技术(计策),终令泯水降伏——还不如说是:终于既顺了天,顺了地,顺了水,又顺了秦王,更顺了民。
怎么说到都江堰去了?这不是太离体了吗?都江堰有什么?——不就一个“水”字吗?有什么值得小题大做的?
殊不知:历代王朝无不把水摆在国计民生之首位。无它:水,乃万物之源。又:历代观员的诸多考核制度与标准之首,便是察其治水绩效。而且须无容置疑,方才能功德圆满、万事大吉。
水,在本质上,与许多文艺作品都有着相近或相似的地方。水,最大的特质是:不容堵。否则,它就会闹事,就会弄出诸多大大小水的水患来。这,是官和民都是不愿意看见的,更是不愿意亲历的。
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现在,来说说《蜗居》及《蜗居》里的“宋思明”。
这是我们任何人都无可否认的事实:首先,《蜗居》的故事,绝不是胡编乱造的。其次,宋思明及不少的“宋思明们”,真真实实的就生活在华夏大地上。
他和他们的生活原本就是那样的。善耶?恶耶?——我们不得不问。“梦的出口”说得好:“艺术的主要作用是引入向善的”。没错。完全正确。还得“加十分”!
遗憾的是:善,是与恶相对,才显出其善的。反之亦然。既然要让老百姓向善,那恐怕不好不让他们知到恶的本来面目吧?——就算宋思明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吧!——就让他爆爆光又有什么不可以,甚至大惊小怪的呢?
“水至清则无鱼”。美帝国主义当年宣称:把“希望”寄托在新中国的第二、第三带入身上。嗨,我们他娘的还真就听老美的话,真就这样做了:让新中国的第二、第三带入,看的、听的、被教育的,就一个字;“好”。什么多好。并且,殚精竭虑,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看不到社会的阴暗面(实际情况是:当年的中国政府,对阴暗面,采取的是外强中干的“不承认主义” )。结果呢?众所周知:孩子们一长大,一步入社会,就傻了眼:“怎么会是这样呢……?!”;“书上不是说……?!”;“老师不是说……?!”
——这,就是“堵”的辉煌成果和巨大成功!引得美利坚举国上下皆大欢喜。
“堵”就是“禁”。从实际效果来看,“堵”不如“不堵”;“禁”不如“不禁”。 前车之鉴太多了!李冰父子的“不堵”,和当今政府倡导的民主政治,大抵曲异工同。就《蜗居》的禁播而言,笔下严重地认为:理所“不”当然!
凭什么呢?!
安知“梦的出口”对在下的“出口”以为然否?
月光书屋文稿 杂文
-全文完-
▷ 进入马贵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