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自己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对于交际、处事、工作、生活等等各个方面都很不自信。因为涉世不深,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严重,有些不谙世故。经常有感觉觉得自己言谈举止过于肤浅,想法过于简单。所以,总是谨言慎行,萎手缩脚,说是严格要求自己,不如说是努力试图给自己找一种最适合的、最能产生“保护层”的生存方式。
当然,那时所属的工作性质特殊,也决定了让自己不得不扮“成熟”,装“酷”。于是乎也就加重了处处以别人的眼光来要求自己,用别人的期待来塑造自己的心理。总是用一种理解与包容或是尽似回避的心态去想:别人对你的期许是为你好,对于投来的善的注目是一种鞭策应该感谢。而你该给予的不应仅仅是态度还要有行动。所以,那个时候特听话,生活特有规律。母亲说不能过早找对象,女孩子要矜持。那么好吧,就努力做一个“乖乖女”。当老妈为女儿“老大难”问题吃不下饭时,我却不知愁滋味,还悠然自得,为自己路灯下急行军似的步伐而自得其乐;当别人认为服务行业的人都心浮气躁,不“稳当”时,那好,我就努力做到“本分”,凡事以“份内”为己任,诚实做事,“较真儿”做人。认识“三教九流”的朋友再投缘也绝不深交,坚持与人说笑绝不“轻薄露骨” ,因为吃住在岗位,时常也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久而久之,性格中“静”的成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匮乏个性,感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弱。记得,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迷失感” 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越是看不到自己的颜色,生活就越是没有了颜色。
然而,人生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再枯燥的生活也会有异彩纷呈的瞬间,因为人都是有向往的,都有着追求快乐、追求自我的本能。每一段的生活、工作经历都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经验,成为舞台剧照。尽情演绎了各种角色、展示了自我之后,我们终会“学有所成”,有成熟的一面,有定格的“本色”。这其中不管是“小我”还是“大我”,我,在不知不觉来临的而立之年都涂上了一些固化的东西,或鲜丽,或暗淡,这颜色已很难为别人的眼光所左右。世事造人,我们不停地在一片混浊中学习拨云见日。可是,久而久之“我”是“真我”吗?这样的“真我”是我要的颜色吗?如此一些不确定的问题又油然而生,我又不得不在滚滚红尘的大染缸里浮沉,成为社会“面人儿”的俘虏。
说到这儿,想到一件窘事。前段时间,朋友出门要回来了,问我,群姐,你喜欢什么?我回去给你带点。喜欢什么颜色的呢……?
也许是因为沾了点酒精的作用吧,那晚我有些语无伦次。躺在床上笑回,群姐老了,土一点挺好。
没一会儿,朋友回复并笑我说,群姐啊,你才多大就说老?那好吧,就用我的眼光妆点你吧!一句话说的我心里敞亮的也温暖的很。想想好笑,这都多大的人了一听说有礼物就乐的癫癫的,还说“老”呢,“老”从何来?“群姐”是因为有礼物开心?还是因为有真诚的牵挂,悸动呢?“土”一点是事实,“老”确也体现了一种心境。
笑过之后,也一直寻思着:朋友的“眼光”给予我的注目会是什么?群姐呈现在朋友眼里会是一个怎样的“颜色”?那么,到时,朋友眼光,我的颜色又会搭配出怎样的色彩呢?
……
不知为什么有了对那一份“眼光”的期待,又像“年青”时那样充满了好奇,为群姐的“颜色”及本来面目遐想不已。突然发现这么多年来自己对别人的“眼光”依然敏感,对于“颜色”的掌握依然木讷。也说不清是一种对年龄的恐慌,还是对何来的一种落寞心境惶惑?
不管怎么说,这一年因为忙碌“老”和“土”的心情确实如秋风般袭来一阵阵,一层层。一种应接不暇的烦忧也着实让不服输的我平添了许多寂寞和孤独感。
早上,老公为我按摩劲椎顺势揪下两根白头发,我的天,那惊讶度丝毫不减当年高考落榜时,懊恼与一股心酸充满整个心房,不得不服,真的不再年轻了。这一早心情陡落。
可过后一想青春一去不复返这是定律,人生本如此,岁月蹉跎,瓜熟蒂落。何必为两根白发患得患失?
正所谓人无完人,我们有时再努力也不一定会完全符合别人的眼光,凡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好。生活在于知足,平淡中见真理。不遗余力地做好自己想做的事,该做的事,那么自身颜色有些“苍白”又何妨?
别人的眼光,我的颜色,推已及人:别人的颜色,用我的眼光去欣赏,何尝不是一件悦事?
-全文完-
▷ 进入海那岸无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