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午后,静坐闲亭,沐浴在阳光温暖的光影里,享受阳光温柔的抚摸。阳光如温热的流水,暖热了面颊,拂热了衣服,升腾着自我陶醉的慵懒。微闭双目,带着心底那份慵懒斜依亭栏,默默地没有了语言,让那恬淡的思境如天上的白云,悠哉悠哉地飘荡。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苏东坡观月的感悟。观景只是在人们的心,心如景,景如心。心情不好,名山大川也只会看到丑陋的顽石。心情好时,残垣断壁也会风光旖旎。何不暂时放下琐碎纠缠的手脚,停滞劳碌奔波的身影,暂时忘记身上的累,心上的疼,让心灵净化地一尘不染,让情感没有一丝铅华。
阳光以它博大无私的胸怀,给了我们温暖与怜悯。‘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我们在阳光的怀里才感到自己是那么渺小,沐浴阳光自己的心却能虚怀若谷,而身却如满天繁星中的一颗,如沧海中的一滴水那么平凡而渺小。放下了心上的戾气与执着,心中便有了从未有过的辽阔与空灵。
迈着悠闲的脚步,走在绿阴如织的松柏林中,如亭亭的巨伞,遮挡着头顶的阳光,阳光只能被那枝枝叶叶撕的破碎而零乱。望着头顶支离破碎的日影,依稀看到庄子笔下的那棵树。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这棵树正是因为无用,所以那些拿斧子的樵夫不屑一顾。所以可以长久。就象这片松柏林,看似无用,却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留下多少浪漫与欢笑的故事。
我不由想到了另一个故事,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便去征求左丘明的意见,左丘明回答:孔子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对人担任官职,其它人就要离开官位,您与那些离开官位的人商量会有什么结果呢?在那些嫉贤妒能人的眼里,孔子有用还是无用?
孔子五十六岁时,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参与治理国政三个月,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使“齐人闻而惧”可见孔子的能力非同一般,说经天纬地之才一点也不为过。可是就因为这样遭到了三桓的极力怨忿和排斥。又受到齐国的忌妒和担忧。置身在内忧外患之中,不得不率领众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十四年的生涯。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孔子每到一处总是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处处受到排挤,碌碌无为,郁郁不得志。而那些庸碌无为的人,却因为善于逢迎,却能销金食玉,高高在上。有为与无为的界线该又如何划分?
一块顽石,突兀于绝巅之上,看似无用,而轧成石子,铺上钢轨,却可以负载沉重的机车。一砖一瓦,看似无用,却可以建成那巍峨气派,高耸入云的大楼。看此谁还能分清有用和无用的区别呢?土石默默无闻,却撑起参天古木。空气柔弱无力,却能托起高翔的雄鹰。高高在上就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吗?凡夫俗子就不能耸壑昂霄吗?
先贤的道理不能完全领悟,只能窥探冰山一角。 但所知道的是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外界的变迁。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立志高远,不为名利羁拌,才能心轻如流云。不要因为自己人微言轻而自惭形秽。不要因为自己缺少身外之物而人穷志短。须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我是一棵小草,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照样可以享受阳光温柔的抚摸。我是一棵小树,照样可以长成参天古木.......
-全文完-
▷ 进入风雨红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