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起来,脑袋很沉。看看妻子不在,有些悻然。摆几下头,稍醒。不自禁责怨自己:酒,还是少喝为好!
打开电脑,先上qq。正遇一友,三言五语,话题扯到经历,她说过去是摆地摊的,坦然一笑之余,我想起自己那段卖混沌的日子来了。
那年我16岁。现在想来,应该有两个原因导致下学。其一,是考试时,同桌女生抄我的试卷,被那位外号叫“w”的老师发现后,在墙报上给予我警告处分,或是想到同校中的姐姐看到的情形,颜面怡尽,羞愧难当,于是下学。其二,是家境贫寒,自以为已长成人,不忍心看着父母整天疲于奔命,凭着男儿的凌云壮志要为家庭分忧解难,由此而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几经周旋,敲定下学,落得个社会闲散小公民之称谓。闲,对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显然是毫无益处的。但毕竟还是孩子,距独立自主的成熟还有相当远。离开了校园,今天不可能再去复制昨天,找出新的生活路子,才是唯一的选择。
社会是什么?对于一个乳臭未退的孩子而言,四处充斥着新鲜。天有多大,地有多厚,狭小的心胸怎么也猜测不透。现实的严峻与冷酷容又不得你有丝毫放纵之心态。眼看着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依然是长辈传下来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奋勇的冲动,在无数的生计方式中,选择了卖馄饨。
卖馄饨投资小。只需要简单的煤炉、器具和调料。当时家中虽穷,一大家人吃饭的锅碗瓢勺还是一应齐全的。听说我要开办夜市馄饨摊,家人无一反对,毕竟它是一种生存手段。在一家企业从事厨师职业的父亲,首先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是精神的,更重要的是细节。他教我掌握馄饨的基本配料,如:紫菜、虾仁等。他十分看重馄饨的调料,如每碗食盐、味精等的用量,他都会亲自试验,然后定量。此外,父亲特别嘱咐我,馄饨的汤为重中之重。好汤决定馄饨摊的成败。
经过筹备,每到华灯初上,一个城市边缘的村落街头,出现了一个混沌摊,它也是一道风景,为村落的繁荣增加了一个亮点。
男孩子也有羞涩。馄饨摊推出来了,面对着各种眼光,心里难免有些忐忑。在这个世上啊,最琢磨不透的莫过于人们透出的那种眼光锐气。有些人眼睛明澈、坚定,送来的信息仿佛也信心百倍;有些人眼睛深邃、游离,传来的那种不屑则令人更加从容;有些人眼睛优柔怜悯不含杂质,直来直去,倒有几分井水不犯河水的平等意味;有些人眼睛邪魅无边,则是让人无所适从的了,那种介于爱不能、恨不得之间的阴霾,总在有意无意间合围而来,让你躲之不及、避之不成,在恍惚与迷离中磕碰、撞击,然后在磕碰、撞击中成长…….
馄饨摊安顿下来了,每天除却赶集补充用品外,我把大多精力用在馄饨特质的提升上。拿熬汤来说,每天至少要买一只黄黄的老母鸡,先剔下一些鸡脯肉剁馅,提前个把小时把鸡煮熟,然后将煮熟的鸡肉撕成丝状,一切就绪,香味飘溢,只等夕阳西下,赶赴夜市。
我见过北京一类的大城市,不少店主为了更多的争取客源,很会用吆喝声吸引顾客。而在我们家乡,像卖馄饨这种营生,是不需要吆喝的。只要你的色香味俱佳,还是有人愿意品尝的。馄饨的特点在于清爽,它的汤清、味浓、色泽鲜丽,品一口,难以忘却。
在卖馄饨的日子里,只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那时,白天劳累一天的母亲,总是我的最好帮手。还有父亲、姐姐、弟弟等,他们加班加点帮我成事。不少时候,围着馄饨摊忙碌的亲人比吃馄饨的人还要多呢!
大约做了半年,馄饨摊停业了。现在想来,许是难以脱离缺吃少穿传统的缘故,馄饨这个以味为主的小摊,不能满足尚不富裕的村民,他们需要的是量大、实惠、价廉的餐饮供给。生意清淡,不得不关之大吉。
那段日子,记录着我初涉社会的真实历程,而今回顾,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全文完-
▷ 进入温馨先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