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佛法感悟若水一方

发表于-2009年12月04日 上午11:11评论-1条

蔷薇今天问我这里有没有寺庙,想要一串佛珠。永城个地方是没有,我在安徽的相山到是见过一个寺庙,里面的东西没我看上眼的。我答应她以后有机会给她买一串,然后寄到北京去。

母亲信佛,从小就见她烧香拜佛,这方面的事情还是信一点。我们提到佛,都觉得是迷信,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

佛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佛法里讲述的许多道理,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佛的本性不是主宰,也不是万能的,主张人尊。佛能拯救的是人的心灵,不能除去肉体痛苦。佛能使人解脱,是因为佛法具有育人之力,每个人都能从佛法中寻取一种解脱的道路。每个人在死的时候都会大彻大悟,才会坦然,因为那时候才明白生与死的意义。

蔷薇,最近迷上了信佛,她称之为一种皈依。我反对这种皈依,这种把心里的希望寄托到一个虚无的世界里,和梦幻般的主体之上,是不可取的。她只是想静心,向佛自然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成佛,并非我们思想所认识那样的成仙。对佛的造诣,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悟性的差和强。成佛的本意应该是,心态到达了一种境界,思想空前的觉悟,这种境界的任何领域可以用“大”来形容,最常听到的(大慈,大悲,大善,大恶)。又可用一个“无”字概括,情欲达到了圆满的境界,最具代表性的我们经常拿来调侃的一句话“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境平静的像一潭水,如死了一般,却时时散发着强劲的生命力。佛这种信仰的传播,和其他宗教不同,其传播方式剖析了看,就是有觉悟的人去教导没有觉悟的人,帮他们寻找心里的结症,最终达到释然,而错误的信仰方式把佛里所阐述的理念偶像化,并加以崇拜。佛法的教义,不亚于孔子对后人的教诲,其宗旨亦在强调修身,养性,到达人性的纯净和升华。“心魔即魔,心佛即佛”,可以看出,佛的世界里正邪没有明显的界限,一切取决于心。

我不相信缘分,又确实的相信缘分,因为自己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我十分信奉一句话“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缘分,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和佛教里的一个抽象的感念。通俗的讲,也是我们最常想到的,就是一个“情”,这是一种精神意念的世界。 

佛法里的缘分为两种,善缘和恶缘,不用解释,相信大家都明白,是前世的修炼。佛法里讲究“缘生灭,”也就是说,缘份到来的那一刻起,也是缘的尽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擦肩是缘分到了,不能把握却是自己的事情。若擦肩,是停驻,还是茫走,佛法里并没有提到。也就是说佛只能引导我们去做,至于结果,还是在于人本身。“ 缘即如风,来也是缘,去也是缘。已得是缘,未得亦是缘。”这句话教的是让我们珍惜缘分,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缘分难求。茫茫人海,浮华世界,多少人真正能寻觅到自己最完美的归属,又有多少人在擦肩而过中错失了最好的机缘。或者又有多少人有正确的选择却站在了错误的时间和地点。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这恰恰又印证了上述的“人尊”,我们自己才是主宰,佛也不能决定我们去做任何事情。如果觉得缘分是天注定的,那么你的一生只是命运的安排!另一种缘分就是我们自己的安排了,如果只等着缘分的到来的话,不去追求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的,知道自己喜欢那就是你的缘分,如果不去追求那你会可能得到吗?所以缘分是要靠自己的,30%是天注定,70%是自己追求得来的!缘分又是人平等精神的体现,它要求有缘人地撇开地位、等级、学历、财富等世俗观念,超然物外地共同创造美好的精神境界。最具说服力的例子:伯牙当时是声名显赫的在朝官员,子期则是砍柴为生的樵夫,两人地位差别悬殊,但他们以音乐为媒,情投意合,挚友终身,成为千古佳话。还有就是金庸名著《笑傲江湖》的曲洋和刘正风,也是以音乐成为至交,超脱正邪之分。他们之前却是是正邪不两立,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使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是一种解脱和释然,难道不是幸福吗?这时候,死亡得到来,并没有阻断两人的交往,死在这里也成了一种解脱,一曲《笑傲江湖》,多么动人心魄,以死求缘,演绎缘分的畅淋。

人生又有几多肯为缘分现身的事例?所以,我喜欢看小说,我喜欢写字,我喜欢在文字里找到一种精神的慰藉。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若水一方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佛原本是觉悟了的人,
用他自身的般若智慧教育迷惘中的众生。
认识宇宙及自身的真相,从而寻求解脱之道,
人人都具佛性。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阿弥陀佛!at:2009年12月05日 中午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