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啥用
毋容置疑,读书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无论读书人多么聪明,总也逃脱不了“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命运,你如此,我如此,他也如此。
死读书。 所谓“死读书”,就是一门心事读书,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在求学的路上,我们有过“头悬梁,锥刺股”的感人故事,有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有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教诲,有过“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的梦想。于是读书人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哪怕“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怕“骨瘦如柴,朽木难雕”,哪怕“抛妻弃子,背井离乡”。古时读书人一门心事只求功名利禄。如今呢?今非昔比。据东方卫视报道:某重点高中旁的“陪读村”现象让人反思,学生从学校到租住处,每一个环节都是规定的动作,学生除了读书,就是吃饭和睡觉,就像纳粹时期的“集中营”,老师和家长组成联合监督体。有些家长除了租住房外还干脆辞职进行全程陪读和监督。而一旦陪读出了一名高考“状元”,媒体便大肆宣传,于是“陪读村”的人数越来越多。陪读村是富了,可苦了学生和家长。但又有谁统计过,陪读中有几个成功者。
虽说当今的教育方针是“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但是我们的学校面向的是“升学率”,学生面向的是“分数”。有了这个指挥棒,学校教育培养的只能也只会是“死读书”的学生,会考试的机器。听说,现在老师不讲课,只讲题,“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不讨论,只做题,“考考考,学生的苦恼”,题海战役令人苦不堪言。“高分低能”现象不在少数。细想一下,为什么我们的清华北大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因为,我们只看分数,不看能力(潜能)。所以中国的名校只可能培养出“王明”,绝对培养不出“毛泽东”!
读死书。 所谓“读死书”,就是不求甚解、不联系实际、不假思索的读书本上的东西,或者说,只会考试不会运用,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经验。空有理论就如同“纸上谈兵”,有啥子用!
这里,且不说我们的学校教育课程设计是否科学,语数外、政史地、化物生,我们给学生准备的是“满汉全席”,学生消受得起吗?也不说教育历程是否合理,从“十年寒窗”,到“二十年苦熬”,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许多孩子把人生中最好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读无用的书上,放在无聊的考试上,这种“刻舟求剑”式的教育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悟性和创造性吗?
譬如说英语吧。我所处的城市是一个沿江开放城市,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城市没有来几个外国人,而且来的外国人中许多是日本人。就这么个城市,我们许多家长把自己6岁小儿送到“外国语学校”“双语班”学习。必须承认,中国小孩学习很勤奋,很刻苦,英语学得呱呱叫。但在这么个城市,不出国,不会见外国人,不读英文版著作,我不明白,学外语有多大用。记得我在大学期间是学过许国璋英语的,那时是为考研做准备的,结果,我选修的专业很顺利通过,英语差5分而泡汤。我不知道为什么考研一定要靠英语,我又不是考外国研究生。既然制订了这个规则,我们又能奈何,不读罢了。这样看来,说不定过几年,中国人要学“外星人”语了,为未来作准备嘛,英美人不来,我们要学英语,外星人不来,就有不学之理?学吧考吧,反正中国人多,精力多,且会学的人会考的人多。谁说没用,航天员肯定需要(笑)。
莫扯淡了。来看一下王明和毛泽东吧。王明(陈绍禹)一直是学校会读书的人,而且成绩数一数二,是学校和老师的宠儿。参加革命后去苏联“中山大学”读书,本着以马列救国之心勤奋学习,马列著作记心间,据说有些经典著作可倒背如流,堪称“马列博士”;毛泽东一直以来是大家心目上的“神”,但毛爷在学校不是一个“好”学生,马列著作也没有读多少,但毛爷有一个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果呢?王明的路线将革命险些断送,毛爷的理论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由此可见,读死书,害死人。
读书死。 过去我们读过“范进”,读过“54岁的范进中举”,那是儒林外史的故事,现在我们又同样读过“李开学”,读过“44岁李开学博士之死”,这是高考制度改革30多年后发生在武汉大学的现实。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一个读书人,写此文我几次辍笔)。
博士是什么?我的一位博士朋友告诉我说,博士就是在很小很小的方面知道得很多很多,而在很多很多的方面知道得很少很少的人。哦,原来如彼。难怪我在一个高校座谈会上听人介绍,在座的都是博士,我连连说我不是,只是一个“学士”,那人接着说,相当于你那个时期的学士。我愕然:博士也不是什么稀罕物。
我先前也是一个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了政。我的老师劝我:“从政是一个有点悟性且勤快的初中生的事,别把专业丢了”,从政后,由于公务会务缠身,自主的时间并不多,很少读书。偶尔到书店一逛,才知道什么叫“书海”,什么叫“洛阳纸贵”,于是只好逛了“眼科”。拎回家的只是一些感叹:我这一辈也买不起这些书,就是读到死也读不完这些书。既然买不起又读不完,于是道一声:“书山哪有黄金屋,我劝世人莫读书”。
(附注:原想写读书无用“新”论1——6的,害怕流毒甚广,写不下去了,就此搁笔,谢谢诸君)。
-全文完-
▷ 进入阿敏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