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槐树庄》主人翁原型张达的悲哀淮安野泉

发表于-2009年11月30日 上午10:05评论-1条

《槐树庄》主人翁原型张达的悲哀

《槐树庄》是八一厂1963年摄制完成的彩色故事片,原是著名剧作家胡可于1959年写成的一个话剧剧本,反映了上世纪40年代土地改革至50年代合作化等重要历史时期,华北农村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片对于新中国初期某些政治斗争按照当时能够认可的理解予以表现,演绎了一些重大事件,有着浓重的时代痕迹。编导借助镜头语言,用写史的笔法,把一个年代较长、事件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处理得疏密相间,脉络清晰,几个不同时期的转换衔接自然,起伏得当,用洗炼的语言表达了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的一个恻面。而影片中那个从小被郭大娘奶大的、地主崔老昆的儿子,当时是某企业机关的科长崔治国,听说家乡土改回来看望。当他看到地主家庭被清算,极为不满,对已经发动起来的群众斗争企图进行压制……就是这个催治国,即是莫须有但却曾轰动全国的“张达事件”中的张达。

张达,淮安范集张武村人,1923年出生,1941年2月入伍,同年入党,先在淮南行政学院学习,后在部队里很受信任和器重。张达祖父是地方开明绅士,曾任淮安县参议。张达于1946年“五四”土改时回乡献田三十亩,《新华日报》载文表彰。土改时地方上把他家定为富农成份。张达在兄妹七人中排行为大。三个未成年的弟妹跟其随军。1950年冬,抗美援朝开始,部队要把他弟妹安排回乡。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905部队营级政治指导员的张达,持部队政治部介绍信,带着妻子周玉英和一名警卫员,由济南赶到淮安,向县委、县政府说明来意:三年前土改复查时,家乡群众听信“张达兄弟从我军叛变投敌”的谣言,把他家作为“反属”扫地出门,所分土地又远又差,所分两间房屋远离大庄且破旧欲倒,今请求县区政府帮助调换土地和宅基,盖建房屋。

淮安县委书记、县长同在此结合工作的盐城地委委员、农委书记等人为此开了碰头会,认为“张达是现役军官,带有部队政治机关介绍信,所提要求在情理之中……我们地方上有责任做好拥军优属工作,支援前线作战……土改后的政策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双方协商调换未尝不可。”于是责成范集区委书记办理此事,并由县里拨支杂粮1200斤作为建房费用。

张达回到家乡后,由区、乡、村干部张罗协商,张家以多换少、以远换近,同五户农民调换土田13亩9分(含宅基一块),并签了契约。但在张达离家的前一天晚上,一家换田户提出悔约。有关干部要他放心归队,他们会把此事办妥的。张达归期已到,便把这个不起眼的遗留问题拜托地方政府处理,万万想不到竟由此引发出天大的纰漏来。

就在张达带回县委关于他回乡妥善处理事宜的证明信时,也就在他劝导弟妹回乡务农的时候,在另一个地方,一种背离事实、不符法制的活动在紧张地进行着。张达离乡不久,那个有悔意的换田户遇上在苏北行署监察院做秘书的亲戚,这位秘书成了“张达事件”发端人,不久“控告信”出笼了。“控告信”紧紧围绕刚颁布的《华东惩治不法地主暂行条例》中的第4条第5款“以威胁利诱欺骗手段,侵夺农民已分得之土地财产者”而做足文章:首先无视土改时张家被划定“富农”这一基本事实,被放在地主这一栏里;扩大张家田亩数,制造出租田地假相:将协商自愿换田变为“威胁利诱”,以控告其“倒田”“倒宅”;把张达拜托友邻为父母添土圆坟,变为“强令农民修茔祭扫”;把征得县委同意变为“欺骗组织”……

“控告信”迅速到了苏北农委、苏北区党委、苏北行署,随之又到了华东农委、华东军政委。华东的主要负责人饶漱石认为碰上了一个极为典型的反面教材,立即拍板定调,“要以此教育全党、全军和全体人民”。于是华东、苏北联合调查组成立。想不到,那位发端者秘书也在此列,并且担当了调查的向导、座谈会上执笔者、总结报告撰稿人多种角色,调查结论同控告信吻合一致!

张达在一次对全营干部战士作了时势报告后,突然被叫到团部办公室,部队首长向其出示华东军政委给山东军区的电报,称张达回家威胁群众倒田倒宅,“破坏土改,仰即扣压审查”。张达立即被关进禁闭室受审。不久,未经军事法庭审理,也未办理开除军籍、党籍和撤消一切职务的必要手续,张达被径直押解扬州,锒铛入狱。

“张达事件”系轰动华东地区的一大要案。1951年6月9日《苏北日报》头版发表《张达事件的严重教训》社论,并附排5篇文稿,随之,《人民日报》、《华东前线》、《解放军报》、《人民空军》等报刊详尽转载。两年后,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知识辞典》将“张达事件”作为一个条目收入。

县委书记、县各界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主[xi]张美璠因“张达事件”案受到牵连被宣布撤职,同时受处分的有县长张玉琢(记大过并党内警告)、盐城地委农委书记王大林(党内警告)。

张达被定为坏人之后在铜山县教育界接受改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纠正历史上的一切冤假错案的方针。沉冤28年之久的张达,终于在1980年8月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递交了申诉书。

“张达事件”平反在望的阶段,也就是三十五年之后,“张达事件”才得到甄别,张达被宣告无罪。继而,部队来人宣布给张达恢复党籍、军籍,以及转业手续、补定级别事宜。

历史虽然还了张达一个清白,但当时,主人公张达已病入膏肓,他是让人扶着听完省高院审判员宣告他无罪的。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澌涵毓点评:

文章赋予《槐树庄》这部作品很高的评价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局限
“张达事件”的详细描述,揭示了土改时期的弊端
原本微不足道的分田,却在时代大背景下演绎了一场悲剧
给张达以致命的打击
见微知著,短短的剧情却是时代真实的缩影
文字深度略浅,期待更佳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问好老朋友,天天好心情!at:2009年12月04日 中午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