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一张嘴,除了吃饭,还要说话。吃饭容易,饭到嘴边和嘴就得;说话,说实话、真话可就难了。会说的一句“三冬暖”,不会说的“恶语”一句酷暑寒。这就要求我们说话要注意场合,注意方法,讲究说话的艺术。
生活中有一个同事一天去医院看望病人,先送上一束鲜花后上前拉住病人的手说“哎呀,你怎么瘦成了这样呀,脸色蜡黄没有一点的血色,都没有人模样了……”,本来朋友来探视,病人心情刚有几分“晴”,听了这番话立即就转了“阴”,病人陪护的家属脸上也立马黯然失色下了“逐客令”。此君本意是想关爱、慰解病人,因为说话不当,反倒加重了病人的精神负担,伤及了友情爱意。
报载,一名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崇拜者,去301医院看望病中的季先生,本想借探望之机求要先生两本散文集,真说起先生的误解,便“拐了个弯”婉转地对季老说“你看我久羡老先生的学术威望,本想带几本先生的专著让先生给签个字,但又怕不合探望病人的规矩”,话还没有说完,季老从床边拿出两本散文集,并挥笔在书上题了字,转身相赠。
人们在生活靠语言交流,说话自然要注意场合,掌握火候。一要把自己的心意表达清楚,二要让听者欣然接受。说话看似小事,其实不然。会说话的,与亲人处,则情愈处愈深;与朋友交,则谊愈长;与生意伙伴处,则赚钱有法,愈赚愈多;做公务,则通八方,前途更辉煌。不会说话,与亲人,则众叛亲离;与朋友处,则伤情伤心;做生意,则难恐吓跑孔方兄;做公务,则坷坎多,前途难阔。
言为心声。心,就是“性”。“性”就是修养。会说话,就会掌控和把握好了说话的“火候”,其根本就是自身的修养素质水准高。一个有品位、有身份、有功德、有学识的人,一定会深谙世事,成熟老道,机敏过人,这样的人通过语言交流会游刃有余,广交朋友,利慧大家。
我们大多把“不会说话”归咎于性格,“炮筒子脾气”,“竹筒子倒豆快人快语”,“死胡同耍大刀直来直去”等等,反正就是出在“心”上,缺乏基本的心胸、心意和语言锤炼。
我们都是普通人,生活在大众间,我们都要以实为“实”,不要做装腔作势,拿腔弄调的伪君子;巧言令色,油腔滑调的巧善人。归根结底,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全文完-
▷ 进入当裘沽酒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