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书屋文稿 杂文
“久病床前无孝子”
马贵毅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老话,不知始于何朝何代。
但中国的男女老少们,对它都堪称耳熟能详。并且深入人心。
夸张一点说,问一问众多东方人,也就是说那些貌似中国人的人:“您知不知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如果他说:“我知道。”,那他(她)肯定就是、或者说极有可能是中国人。而如果他回答说:“不知道。”,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该先生或小姐绝对不是中国人。
——为什么呢?因为,外国人是没有“孝文化”一说的。
而从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乃至文学、字学、文字学、人类文化学……等诸多方面,对“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典型的中国“孝文化”中的经典俗语进行研究和探讨,据我所知,还从来没有过。
所以,我就打定主意,率先对它来一番分析,不求立言立论,仅仅旨在抛砖引玉。
我认为,“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几乎涵盖了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乃至文学、字学、文字学、人类文化学等等诸多的内涵。
首先,它是唯物主义的。是写实主义的。
它客观而公正地描述了自古以来就实际存在着的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病前有孝子而且可能还很多,这是事实。但久病床前,就无孝子,或者说就极少极少有孝子了。这一点,任何人都没办法不承认。
因此,“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语句这个层面上,仅仅是客观的“表述”而已。
其次,“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又是唯心主义的。不切实际的。
它不闻不问:“久病床前”为什么会“无孝子”?而只是一味地只看现象而不究实质。“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实质是:在久病的老人面前,子女们能孝敬三五天、三五月、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时间若再长的话,那就是谁都承受不住的了。
且不说照顾病人有多累,多苦,多耗费体力和精力——这当然是天经地义地应当由子女来承担的——但仅就时间而言,过长了,子女就真的耗费不起了。
为什么呢?
因为子女也有自己的家。而家,是要“养”的。正所谓“养家糊口”。而养家糊口是要银子的。银子又是需要花时间、精力和体力去换取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切还得靠自己。所以,久病床前,孝子就越来越少,以至于勘称绝无仅有(确实有个别无怨无悔地敬孝,直至给老人送终的、值得敬佩的好子女)了。
所以,“久病床前无孝子”,在这个意义上看,的的确确是不近人情的唯心主义宣言。更何况,“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子女也有自己难念的经啊。
再其次,“久病床前无孝子”之言,又是封建礼教的、假“卫道士”、虚无缥缈的“警市之言”。
当子女实在是扛不住了,横下心来,冒“不孝之子”的“天下之大不韪”,不再照护病父病母时,它们的心大多是苦不堪言,也无以向人述说的。
这时候,“久病床前无孝子”言下之意的“不孝之子”的恶名和骂名,就永远地跟定他们,并最终成了他们终身的梦魇……
又其次,“久病床前无孝子”,还是虚伪的、毫无意义、假仁假义的唏嘘和“哀叹”。
“久病床前无孝子啊……”
——你看:我多么地可怜李大爷啊!李大、李二真是不孝之子啊……!
且慢!你知道李大、李二那本“难念的经”吗?你“念”过那本“经”吗?
如果没念过,就不用假惺惺显摆你菩萨心肠。
如果念过,你就压根儿没有底气道貌岸然地冒充圣人了!
-全文完-
▷ 进入马贵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