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聚会时代(一)
————一波三折
在多灾多难喜忧参半的2008年悄然逝去,2009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之际,等待已久的我马上在心里默默打算,我们这些散落在天涯海角已经整整20年的大学同学该聚会了。不知道是不是受那首80年代曾唱遍大江南北的《再过20年,我们再相会》歌曲的影响,反正20年的大学同学聚会,现在已经约定俗成了。
新年伊始,春风还在肆意地料峭着。陆续地,有同学在校友录上一再申明着该同学聚会了。二班的教授(qq上的名字)在和西北诗人老农民小聚的酒桌上,每当酒喝微醉就打电话给我,让我来承担这次同学聚会的联系事宜。我工作虽然不忙,也有那份热情.但我不知道一直默默无闻的自己,有没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来组织这样的聚会,所以我一直处于犹豫不绝中。暑假前,还是在那两位同学的一再劝说下,我实在推脱不下,勉为其难应承下了。正在我挖空心思冥思苦想设计聚会方案时,二班班长(我们一直都是一、二班同学一起聚会)主动请缨,要带领大家去西安、西宁、兰州进行现在正升温的自驾游。看到同学聚会的消息,我那颗安奈不住的心非常激动,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虽然一直都特别向往不受约束、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自由自在的自驾游。沿途还能领略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沙漠风光,看沙漠的生机——红柳和他那前面不到的尸骸、体会长路慢慢的艰辛、大漠戈壁的苍凉;更向往第二故乡八朝古都——西安、青藏高原的门户——西宁、母亲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兰州。但人到中年小有阅历的我不能不脚踏实地地从实际出发来考虑:这两、三千里的人车劳顿,对我们这些青春已逝、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极重、一向缺乏锻炼不再强壮的身体能否吃得消。所以对自驾游的事情能否顺利进行一直心存担忧。果然没几天,提议者自己在班级录上宣布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自驾游流产。
自驾游虽短命,但丝毫没有影响同学们要聚会的情绪,同学聚会的事情也没有随之云淡风轻烟消云散。自驾游消逝没过几天,先有壮族同胞建议去柳州体验壮族的民风民情,扔下了第一块石头,于是一石激起千冲浪,后有老农民提议去宁夏银川感受西夏灿烂文化、领略西夏故都的风光;我则建议去当代大文豪矛盾的故乡——乌镇,自看了青年演员黄磊导演并主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江南小镇——乌镇那浓郁的江南特色就开始在我的梦想中挥之不去;云南的丽江和大理也都被大家提到议事日程上。由于大家分别持各自的地点相持不下难于取舍,稍后,班长又建议由大家在被提名的城市中投票,得票最多者胜出。倡议发出了整整一个暑假,却石沉大海般无人响应。我的一个长长的黄金假期,就在这样无为的等待中悄悄地走了,正如它悄悄地来,没留下一丝痕迹。
暑假的脚步还没走远,教师节就款步走来,小憩一下又匆忙而去。酝酿已久的同学聚会这条河流仍处于暗河阶段,地下虽波涛汹涌,地上却波澜不惊。这期间,我已经和老公(老公是我大学校友,和我同学都很熟悉,一直都异常热心于我的同学聚会)商量好,这次的同学聚会由我独自参加,他留在家里照顾正上高三的女儿。由于每次上班级主页都没有机会的确切消息,一再令我失望,心也越来越灰了。慢慢,我去浏览的时间越来越少,再后,就不敢去了。
时间飞逝如白驹过隙,一转眼,走到2009年9月20号这个星期日,我正好在家休息。上午10点多,石破惊天地。我手机铃声赫然响起。打开一看,显示的竟然是一个北京大学同学的号码。我心中暗想:难道是同学聚会的消息不成?于是赶紧接了,我的天呀!我的预料应验了,果然是。我都没来得及问一下具体的行程,更别说细节了。只听到时间是国庆节期间,地点是湖南长沙,就迫不及待一口应承下了。撂了的电话,才急忙去校友录班级主页查看具体行程。刚刚进去班级主页,刚才的号码再次打入,难道命运多桀的同学聚会又夜长梦多节外生枝了不成?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缓慢接起了电话,还好,是让我去游说两个人来参加聚会。只要能聚会,其他事情都好商量。我迅速答应了。让我游说的第一人是我的东北老乡,他的手机号码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打不通了。很可能出国打工去了(他以前一直在国外),想联系上他我无能为力,只有等着他联系我。所以,我无法完成任务。让我说服的另外一个人是我班新疆mm,当听说她因孩子的读书事宜要在十一期间往首都搬家而不能来聚会时,我犹豫再三都没打电话给她。因为在我看来,她搬家的事情显然更大也更重要。
我一直喜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我也是一个一直喜欢行走在路上的人。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塞北小城的落后闭塞的生活状态不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想象的。有人因公去趟北京或上海这样全国闻名的大都市,不要说家人邻居,甚至全城的人们都羡慕不已。谁要能穿上一件从上海南京路上捎回来的别致衣服,那就成了城里那些时髦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时衣服都褪去鲜亮的色彩了,大家的羡慕之心还不能按奈。小城的生活实在单调乏味,我学龄前不喜欢那些满院子疯跑的游戏,只对家里的二十几本小人书着迷。对照小人书上的文字和哥哥百忙之中抽出的一点点时间的朗诵,我死记硬背着,竟然认识了书上的汉字。还不但如此,还使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对文字以及和文字有关的东西痴迷。我也一直在尽最大努力,阅读着身边能搜罗到的一切文学读物。在昨天和今天没有不同的单调生活中,使想象力及其丰富的我只有用对文学读物中的大城小镇的想象来填补自己苍白的日子、充实自己富有的内心世界。慢慢地,对那些无力到达的远方的痴迷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也因此对中学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如数家珍般分外喜欢。脑子中装着对许多城市的间接认识,碍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却不能迈出家门半步,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所以当年填报大学志愿时,我能毫不犹豫的写上了坐落在中原地带的秦始皇的都城——咸阳的西北轻工业学院、以《霓虹灯下的哨兵》闻名的大都市上海的上海纺织工学院和内蒙古省会呼和浩特的内蒙古大学,而与家乡近在咫尺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却一个学校却一所没选。足见我想要出门远行的迫切和决心。
在陕西上大学期间,除了平常的读书外,我还周游了三秦大地的许多名胜: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过天下第一险的西岳华山、到达过至今没能开发尘封在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始皇陵、举世瞩目的秦始皇兵马俑、拘谨过蒋介石的骊山、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雪白头发的翠华山等等,这些叫的上名字的名胜固然好,在陕西这个黄河母亲河川流不息的地方——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就连普通农民正在耕种的耕地中的一个小土包,都保不齐是哪个名震当代的人物的陵寝。大名鼎鼎的秦朝,第二个皇帝秦二世的陵寝,就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土包。如果不是它旁边的一块小小的墓碑在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风雨雨,依然顽强地耸立着,谁又能相信那里安葬着中国第一个始皇帝的儿子呢?
因为陕西与天府之国的四川相邻,我和男朋友(现老公)还用省吃俭用了一学期节省下来的钱,去四川玩了一回。感知了峨眉的秀、青城的幽、都江堰的神、乐山大佛的伟岸、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眉山三苏的旷古空灵、杜甫的忧国忧民等等,但印象最深的却是四川乡下雨后初晴那水墨画般的空灵景色。在雨洗过的鲜艳炫目的红土地上,矗立着一幢陈旧的茅草房,傍一潭清水,耸立几株碗口粗的翠竹,清水中映着天上飞驰而过的云的白,土墙的黄、翠竹的青,伴在雨后烟一样的雾里,只差孤舟蓑笠翁那点睛一笔。
在三秦大地生活的四年中,我充分领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深蒂后和源远流长。除了在本土感受中原浓郁古老的文人气息外,我们还借实习的机会游历过坐落于凌波微步的洛水之滨的几代古都——洛阳震惊于王城公园那一园子的雍容华贵气压群芳的各色牡丹、北魏石窟代表作——龙门石窟、演绎过十八棍僧救唐王的千古名刹——少林寺。
还漫步过朱棣故都建安南京。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在我的浊眼中,南京比北京更有王者之气。燕王朱棣的故城虽经历了四五百年的雨雪风霜,丝毫不逊色于光鲜鲜亮的北京故宫。在梅花初绽的时节游历了南京近郊的梅花山、观看过已经改为人流川流不息的商场的飞檐翘壁琉璃瓦熠熠发光的夫子庙、徜徉过陈旧过时的十里洋场秦淮河。最震惊的是国父陵寝的安放地南京中山陵,陵前那宽敞的石台阶、天下为公的巨幅石牌坊,以及镶嵌棺椁的巨型青天白日球,当年的震惊直到现在我都不能找出恰当的词语来形容。
我还穿流过小时侯梦中都没梦到过的上海。我们从南京去上海乘坐的是有上下四层房间的巨轮,在灌溉了江南几千万人口的长江上风一样顺流而下到的上海外滩。因为沿途船速不快,使站在甲板上的我得以尽情领略了长江两岸鱼米之乡的风光,也切身感知孤帆远景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真是场面。真实的上海实在大得超出了我的想象。南京路淮海路上的大商店鳞次栉比、比肩接踵。单单是店外的橱窗,已经使孤陋寡闻的我目瞪口呆了。店里那挤挤挨挨的货架,架上的满满的商品,比我们全国文明窗口的哈尔滨百年老店秋林公司大的多,也饱满得多。最令我吃惊的还是商品卖出的速度。人们像不花钱一样在迅速抢购着,有的顾客一样款式的衣服竟然买几件,许多成年顾客是手提着很多装满商品的纸袋走出商场的。店里有专人在不停地给空了的货架子补货。商品丰富全面,价钱还算合理。我记得一双漆皮瓢鞋的单价才12.1元,我们一行人有好几人买了。当时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五颜六色的羊毛衫才刚刚流行开了。这里的毛衫无论款数、质量、花色都是其它城市无法比拟的。像我这样的穷学生,还能咬咬牙给妈妈买了件藏青色底色宽肩大袖笼紧袖口紧底边胸前绽放了朵国色天香白牡丹的羊毛衫。妈妈喜欢得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外人来家串门都得拿出来显摆显摆。后来,妈妈去老姐姐家显摆时,被生在乡下、长在乡下、嫁在乡下、儿女们也都生长在乡下省吃俭用一辈子硬从牙缝里挤出两幢三开间的大瓦房的大姨相中,妈妈不忍拒绝,送了大姨。大姨在临去世前,还曾叨念过那是她最喜欢的衣服。
我还就上海近而欣赏了以江南园林著称的苏州。观赏了仰慕已久的拙政园、狮子山、留园、虎丘、双塔圆等等。在赏心悦目之余,更被江南人的富足、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开始体会到了南北方的差异:不仅是地域上、气候上、传统上、习俗上,贫富上的差异尤其严重。在当时,我们那里谁家盖了三开间红砖洋瓦盖的房子,外面圈了砖院墙,就已久是全城人民仰慕的富户了。和苏州的拙政园不能相提并论,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每年的寒暑假,我还都能乘坐着长长的列车,飞驰电彻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饱览沿途的庄家、花草树木、风景、民居。看白雪覆盖、看秋收的忙碌和秋后的金黄。思考着那民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雨雪风霜的关系和历史渊源等,体会着行万里路的乐趣。
愉快地结束了大学的学习,挥泪告别了亲如兄弟姐妹的同学,无奈地返回了家乡。当时的电话处于旧时王谢堂前燕阶段,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八、九年后的事情。后来同学们都先后离开了当初分配的单位,大家各自忙着工作、结婚、生子都焦头烂额的,渐渐彼此都失去了联系。当照顾完一家老小难得有的闲暇时光蓦然回首时,恍然自己已经成了一只掉队的孤雁,孤独甚至有些绝望地挣扎在塞北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中。
再联系上大学同学,已经毕业十年后的事情了。当青海的同学通过114查询台先找到我原先的单位,问清楚我调入的单位,再通过114查寻,把电话打到我的新单位时,真比寻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还亲。
毕业二十年有余,也不是没有独自出门的机会。我的高中同学也经常在一起玩、大学同学相识二十年(毕业16年)时我们也聚会过。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聚会,老公都能想方设法成为座上客。因此,我都失去了独立外出的机会。而且我和老公的旅游理念也相去甚远。他是个走马观花就满足的人。到一个地方的火车站都能叫到过那个地方。我却是一定要刨到根问出底的人。我去过一个地方,是一定得弄清楚这个地方的来龙去脉、历史传承、文化渊源、民风民俗、民居特色等才行。不然,旅游与我不是欢乐之旅而是彻头彻尾的磨难。
我每年唯一能独立于家庭之外的短暂旅行,就是学校组织一年一次的郊游。因为学校明文规定不许带家属,老公只好无奈地留在家里,照顾女儿。虽然旅途很短只有两条一宿,但一年能有那么一两天挣脱了家中油盐酱醋茶的束缚捆绑,过上饭来张口观光赏景的日子,身得到休息,心得到小憩。
自嫁人后,喜欢一个人走天涯的我,再没独自外出旅游过。我的那颗寻求自由的心一直像被囚禁在家——这个美丽的地方。女儿和老公像两个温柔的看守。闲暇时,我只能凭窗外伸向无际的天边的火车道,向往着遥远处的美丽风景。
这次难得老公答应我独行,花了我多少唇舌,费了我多少努力呀!这样的远行迟迟不能成行,我怎么能不急?现在终于能成行,我又怎么能抑郁住内心的激动呢?
-全文完-
▷ 进入白雪飞扬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