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写作手记(十)—— 必然PK随意马贵毅

发表于-2009年11月28日 中午12:48评论-1条

月光书屋文稿 随笔

写作手记(十)

马贵毅

必然pk随意

——关于小说原初构思与脱稿定势的思考

在一篇美学论文的草撰中,我曾拟定了“艺术作品的美感定势”这一命题。而“美感定势”这个概念所概括的是:作品形式与作品内容的必然统一性;作品内在情感动力、起伏节奏、网状脉络的既定发展方向与方式;作品矛盾冲突的必然解决方式等主要方面,以及在几个主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所具备(既定)的“舍此莫属”的某种必然性。

放眼古今中外,众多作家(主要是小说作家),在其长长短短的创作生涯中,大凡总是发出过这样的感概:我原来构思的情节(或人物命运)的确并非如此呀!

其困惑不解地惊愕于脱稿小说的“艺术美感定势”所以如彼而非如此的程度,委实是非创作中人所能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

中外文学史上传为美谈的类似事件自然不胜枚举。表现形式也五光十色、丰富多彩,但其本质却是相似或者说完全相同的。

典型的如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到安娜(《安娜.卡列琳啦》)卧轨赴死时,竟然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起来:“安娜……安娜……死了……她死了……”。

托翁这一反常举动的背后所隐藏着的一种典型的文学现象正是:作家原初小说构思与“身不由己”的创作进程与方式的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

由此,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作家构思时的主观随意性”pk不过“具体行文时的客观必然性”的奇特现象,以及这两种看似矛盾百出、实则合情合理的奇特现象,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体现于作家想象世界里的内在冲突过程,和这种内在冲突的不可避免性。

而就这种认识的深入意义来说,我们又发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事物、事件、矛盾、情感冲突、斗争、苦难……在艺术作品中的发展轨迹和最终结局等要素,从至高的艺术境界加以考察:最终说明作家们对此是“身不由己”、“无能为力”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换句话说,当生活的真实,一旦稳定地步入艺术真实的空间以后,无论多么丝丝入扣甚至惊天动地的原初构思,在充满勃勃生机的真实的艺术世界面前,都是苍白无力而又相形见绌的——如果我们遵循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艺术世界中所规范的种种必然性与发展趋势的话。

而倘若我们对业已“脱缰”的艺术野马作想当然的控制观,则艺术作品的“美感定势”势必将被损伤,乃至被破坏殆尽——试想:托尔斯泰要不是“身不由己”地让安娜死去,那么,人们对《安娜. 卡列琳娜》的评价,以及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也许就已经不是如此这般的了!

基于上述思考的客观性,我们更进一步地意识到了如下两点:

艺术构思之所以每每显示出天真烂漫、想当然为所欲为的任性,乃是由于作家想象力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具体到深入写作时的力不从心和无所适从,正是既定的艺术真实的铁律,对作家的锻炼和考验。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这么说:是作家想象的广阔神奇导致“既定的艺术真实”的必然性,而不是“既定的艺术真实”的必然性制约了作家的广阔神奇的想象和构思。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马贵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半斤推荐:半斤
☆ 编辑点评 ☆
半斤点评:

诚如作者所言,在细节上,艺术的演化规律就是没有规律可言。“随心所欲”是通往艺术殿堂的最佳途径。当我们感受到“身不由己”的状态,也许恰恰反应了我们已经沉溺于艺术的波涛之中……

文章评论共[1]个
半斤-评论

很赞赏马兄的看法!at:2009年11月28日 中午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