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的小蟠龙冈上,有座绛红色的建筑就是镇海楼,它是广州文化史迹引人注目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因其楼高五层而称其为“五层楼”。此楼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由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初名“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关于它的记载,迄今最早可见于1461年所修的《大明一统志》:“望海楼,在府城上北,本朝洪武初建,复檐五层,高八丈余。”
关于镇海楼的兴建,有两段有趣的传说。一说朱元璋得了天下,定都南京,建立明朝之后。一天,他和铁冠道人同游南京钟山,游兴正浓之时,铁冠忽然指着东南方对朱元璋说,广东海面笼罩着青苍苍的一股“王气”,似有“天子”要出世了,必须立刻在广州建造一座楼镇压住“龙脉”,否则日后必成大明的祸患。朱元璋听后,游兴顿失,急忙派人到广东查询,发现广州的越秀山上现王者之气。朱元璋立即下诏,命令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在山上建一座楼将王气镇住。圣旨下来,朱亮祖自然不敢怠慢,于是,在越秀山上兴建了这座“楼成塔状,塔似楼形”的镇海楼。该楼呈绛红色,据说亦有辟邪镇王之意。另一说永嘉侯朱亮祖笃信风水,得知越秀山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决定在此山建造宅邸。当夜,朱亮祖做一噩梦,见有赤、青二龙厮杀。事后奏禀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合议,为镇住海妖,威慑四方,因此传下圣旨,建一楼以镇之。居大均《广东新语》:“镇海楼,在粤秀山之左。洪武初,永嘉侯朱亮祖所建”。因“广州背山面海,形势雄大,有偏霸之象”,故建楼“以压紫云黄气之异者也”。
自明清以来,镇海楼的变迁经五毁五建,颇具传奇色彩。明成化年间(1465~1488),望海楼已残破,两广军务提督韩雍重加修治,不久便被火烧毁;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提督两广军务蔡经和巡按御史陈储秀重建,由继任者提督侍郎张岳题名“镇海楼”;清初,镇海楼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平南王尚可喜修复之,因登楼可俯瞰王宫,故设官守之,禁止人们登临。清康熙初,“三藩之乱”,镇海楼再次被毁;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广东巡抚李士祯“倡捐鼎建”,“阅三年而成”,是为第四次重建。李士祯撰写了《重修镇海楼记》一文,并为楼题写““镇海楼”三字。《粤东诗海》中记:“计费巨万,壮丽坚致”。清人仇巨川《羊城古钞》(卷首?;羊城八景)中写道:“每当四窗洞开,一望无际,俯涵巨海,仰陟苍冥,亦一远观也。”清朝时期,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物。登上楼顶,远眺珠江水波荡漾,波澜壮阔,蔚为壮观;近俯云山层峦叠翠,羊城锦绣,气象万千。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盛赞镇海楼“广州背山面海,形势雄大,有偏霸之象。是楼巍然五重,下视朝台,高临雁翅,实可以壮三城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者也。西曰观海,在大观桥上,今废。中曰岭南第一楼,在坡山五仙观中,洪武初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所建。四穿无壁,栋柱皆出石墙上,以悬禁钟而已。四楼惟镇海最高,自海上望之,恍如蛟蜃之气,白云含吐,若有若无,晴则为玉山(即粤秀)之冠,雨即为昆仑(番大舶也)之舵,横波涛而不流,出青冥以独立。其玮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
民国初年,军阀龙济光在镇海楼附近设置炮位,并划出禁区,镇海楼再次与世人隔绝。此后近十年间,广东战事不断,一代名楼竟沦为“马槽军灶”,最后只剩下四壁与楼基了。1928年,当时林云陔出任广州市政委员长,推动重修镇海楼,把原有的木构换成钢筋混凝土,但砖石砌筑的墙壁基本属明代旧物。1929年把它改用作博物馆。楼前东西对峙的两只红砂岩石狮子是民国初年拆城筑马路时从双门底(永清门)移来,为明代雕刻。楼西侧是明嘉靖年间《镇海楼记》碑及1928年的《重修镇海楼记》碑。
1928年重修后的镇海楼奠定了今日的式样:坐北向南,朱墙绿瓦,相映生辉。翘檐飞脊,巍峨挺拔。雄镇山巅,气度非凡。楼共5层:第一、二层用红砂岩条石砌成,三层以上为青砖墙,外墙逐层收减,似楼似塔,红墙绿瓦,造型古朴独特。绿琉璃瓦歇山顶上有“民国拾柒年”(1928)“石湾均玉造”的琉璃花脊。五层楼顶层高悬着一个“镇海楼”金色巨匾,两边有一副木刻的楹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楹联是清光绪年以兵部上书衔赴粤筹办海防的彭玉麟授意其幕僚李棣华所作。联中的“故侯”即镇海楼建筑者朱亮祖,而今楼存人故,可证历史沧桑。“目空今古”和“泪洒英雄”则是有感而发。当年彭玉麟因中法战争率军入粤,驻节镇海楼上。他反对李鸿章议和不成,也只有“泪洒英雄”了。李棣华深知上司胸怀和遭遇,故由咏楼而意境磅礴,是闻名海内外的名联。
镇海楼是广州盛迹,数百年来诗人登临赋咏的名篇很多。如明嘉靖年间广东从化举人黎民表的“地转青山开越井,天悬流水下牂牁”;明代广东顺德诗人梁有誉的“星斗暮悬溟海树,烟霞秋断越山钟”;清代广东顺德诗人陈恭尹的“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推为首唱的是欧大任的《镇海楼》:
一望河山感慨中,苍苍平楚入长空。
石门北去通秦塞,肆水南来绕汉宫。
虚槛松声沉暝壑,极天秋色送征鸿。
朔南尽是尧封地,愁听樵苏说霸功。
殴大任,字桢伯,顺德陈村人。与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合称“南园后五子”。这首《镇海楼》诗命意说岭南属华夏中国的整体,历史上的偏霸割据局面是不足称道的。这诗不是以一两联警句而取胜,而是整篇感慨深沉,浑然一体。
五层楼现在是广州博物馆,陈列着广州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共4000余年的历史文物。一楼容千载,两眼通古今。那一片片先人留下的粗糙石器,那一件件斑驳陆离的铜器和古陶瓷,还有发黄的历史文献和照片,让人们了解2000多年来广州城市的发展历史。
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镇海楼于1955年辟为广州博物馆。转瞬六百载,镇海楼下,物换星移,人世全非。只有这绛红的古楼,经历无数劫难,多少风霜寒暑,兵荒马乱,碧瓦朱墙依然如故,它仿佛历史长者的身份,不知疲倦地向人们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全文完-
▷ 进入净莲飘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