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书屋文稿 随笔
写作手记(七)
马贵毅
文字追求趣味
文字,是天生就有个性和意味的。就像厨房里的各种各种生菜肴和调味品一样,也天生就有各自的特色和滋味。
各种生菜肴和调味品,通过厨师的精心烹饪,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可口好菜,就横空出世了。
一个个文字,正尤如各种生菜肴和调味品一样,在作家的精心调配,精心安排,精心组织和精心结构下,一篇篇令人喜闻乐见的好文章就摆到了读者面前。
上文讲到,读者中,有“读理”的,有“读情”,有“读趣”,还有理、情、趣通读的。
作家们若能兼顾各类读者们的多种阅读需求,那可真是功莫大焉!
我个人认为,无论什么文章,即便是科学论文吧,写得有情有趣一点,总不至于是一件坏事。何况文学作品呢?
在有“理”的前提下,文学作品中“情”和“趣”的体现,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既是作家们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更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如果哪位读者作出“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的评价,那我想势必就是那篇文章的“情”和“趣”所起的“化合作用”。
抒情的体裁有许多种。抒情的语法和句式更是无计其数。但抒情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具体的细节和情节——关于这个问题,以后再议吧。
以上,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在开始说字的“趣 和“味”。
先来定一个调子:“趣”和“味”是相通的,但又是不同的。
多年前,收到一位远方文友的来信。
拆开一看,劈头就是“兄老马:……”
我哑然一笑,顿然觉得我的朋友好有趣:通常,人们不都写作“马兄”或“马老兄”吗?
这,就是仅仅挪动一个字的位置所产生的妙趣。
我举这个实例,就是想说明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对文字的灵活的调整、适当的调遣和机智的搭配,真的就可以创造出若干原本不可能有的趣味来。
我见过一位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给学生作文的一则批语:“选题不错,叙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但文章显得很平淡,也很呆板……”。
我想,用不着瞎猜,准是那个小朋友的作文没有“趣”和“味”
“来,吃苹果。别客气!”和“吃苹果好啊!据说还能延年益寿呢!你不来一个?”同样是请人吃苹果,但,很显然:后者就要显得有趣一些。
“趣”,能令人心情平和、轻松、愉快甚至开怀。但这种情形一般不会延续很久。
“味”呢?
“味”就不完全是这样了。“味”在使人产生诙谐幽默的感觉的同时,会让人产生联想、深思,令人久久回味。
如果论点可以成立的话,我想这样来评价“趣”和“味”的本质:
“趣”含有丰富的轻喜剧色彩。
而“味”则在令人心情平和、轻松、愉快甚至开怀的同时,更多地体现出认知和思考的价值。
一、“我被他们残暴地打了一顿,妈的,还好——没死!哈哈哈哈……”
二、“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地打我?妈的,好在——没事儿,哈哈哈哈……”
叙述的都是同一件事,但给人的感觉就有了差别:
“一”句多少有点儿“趣”。
“二句”就不同了。除了也多少还有点儿“趣”外,“想不通”、“为什么”、“要那样地”,就有“味”,就会引发读者的种种思考。
这负面的例句。在来一个正面的:
一、“大家都通过了考试,我不热烈祝贺,成何体统?祝贺!祝贺!热烈祝贺!”
二、“大家都通过了考试,我敢不热烈祝贺吗?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祝贺的意义!”
“一句”很有趣。仅此而已。
“二”句就不仅仅是有趣了:“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祝贺的意义!”,就有了深意、有了“味。”
“我祝贺的意义”是什么呢?恐怕大家都会想一想。
总之,我认为:喜欢写作的朋友们,多少研究一下文字、文章的“趣”和“味”,是很有必要的。
而种种研究的心得,你都值得拥有!
-全文完-
▷ 进入马贵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