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里黔西
黔西县,属于毕节地区。第一次去黔西,在静静的观看中,最大的感慨是城乡差距。它让我在感慨中回望普定,看到了普定农村发展的喜悦。
一
因为有位老家在黔西县城四五公里外的新朋友的母亲去世,我便和他所在的普定某单位的同事乘车前往。于是我有幸第一次黔西大地掠影之旅。
上午十一点从普定出发,经安顺上高速,过清镇,跨过乌江中游的鸭池河,便进入黔西大地。
进入鸭池河流域,在盘旋而下的公路上,不用举目,便可看到河对面一座约三四公里长、四五百米高的岩山巍然壁立。虽然冬日的天空阳光灿烂,但还是辨不清对面山脉来势与走向。也看不清深谷中的鸭池河的形态。过一不小镇,进入一座百米高桥,回首俯视,才见弯曲而碧绿的鸭池河,因谷深而河床舒缓,流波不现、静如处子的形态。仿佛在画图上的碧玉带似的,轻轻泛着润泽的光。河的两岸,由高而低,散落着依山就势的民居。由于地处黔中高原到黔西北高原的斜坡地带,因此,以桥为界,公路的山势由高而低过度。面对鸭池河的流向,山势左你右高。高者如巍然巨佛,数百米高、绵延数公里的山脉,只似巨佛下隔河相对的不规则的长形供桌。
二
过了鸭池河往上,很快就到了山形地貌相对矮小而略显开阔的地带。林疏草黄的山上,高高树桠枝上,有时还能看到树枝密实的乌鸦窝。一路行进中的过眼之影,给人的感觉是山地普遍,山谷较多。从未打理的有点枯朽而且棵棵瘦矮的苞谷林看,土质不出种。我们普定,除了石漠化栽桃种李的地方,不论苞价、水稻,还是高粱、大豆,种出来,凭外观上看,都是精神饱满的。
一路行进中,路边的山上,时常可见矮矮的、非常重视排水通畅的土墙茅屋。只是这土墙茅屋有点独特。从有些破败的茅屋看,木梁柱是夯在土墙里的。我还注意到,黔西县的土质有点灰白。应该说,这泥的胶粘性强,就地取材、夯土成墙的可塑性明显。椽子与行挑多用竹子。椽子用竹竿一分为二后,按间距扎上。行挑多用粗壮之竹。茅草全是芭茅,斜顺着铺就。并且多用竹片横扎以固定之。在这片土地上,农村人家,随处可见房前屋后一丛丛、一片片的翠竹。为土墙茅草房的建造提供了又一就地取材的资源。铺好的芭茅草房,齐整的屋檐厚达四寸有余。草上,再盖上石棉瓦或略成弧形的方块水泥瓦。我想,这房子,除了冬暖夏凉外,可能还有防雹的功能。因为茅草有弹性。从这样的建筑,应该是这片土地上最为古老的建筑结构。在草房基本灭绝的时代,这种古老的建筑构固执的延续,也算得上是一种坚守,一种精神。这些草房,按理说早应纳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用现在的钢筋水泥取代之。然而,我还看到一个小村,十几房户人家,住的全是这样的草房。并且是在一栋有四层楼的村小学背后的一片竹林前。不同时代的产物放在一起,让人沧桑之感油然而生。
三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黔西县城,并穿行其中。这座县城,一看就是一座新兴的、充满着现代气息的城市。街面主街道大气,人行道宽阔,绿化带讲究。街面上,虽然顾客冷清,但商铺却给人琳琅满目的印象。举目环视,东一栋、西一栋的、气势恢弘的三四十层的高楼拔地而起。约略估计,这样的高楼起码二十栋左右。主街路灯上,全都挂着每六个一串的大红灯笼。霓虹闪处,洋溢着暧昧的诱惑。
雄狮垒塑的莲花座的城市标志,像一座小山耸立街心。环行而观,大狮雄居之下,均有充满霸气的狮头为座,半张着嘴,各顾一方。看得出,这个城市的主人,正在集中精力和财力打造一座新兴城市品牌。从这些焕然一新的建筑群看,估计其建设不过十年时间。
穿过县城,我们走上的是一条车过尘起、坑坑洼洼的乡间公路。
到达目的地,朋友老家的小村,就是清一色的草房。从经济条件上讲,他家完全可以建富有现代气息的小洋楼的。可他们四姊妹各自成家后,父母依然住在这样的草房里。这让我不得不信这可能就是一种恋恋不舍的坚守。
四
在普定,虽然我们正在建设的城市没有他们那样宏伟大气、那样富丽堂皇。但我们的农村建设,与之相比,却遥遥领先。却让人感到统筹兼顾的成效。因为我们出县城,全是柏油路。并且,乡乡通油路的工程很快就要结束。农村危房改造的投入一年比一年大。不论从哪儿出发,县境内车到之处,茅草房早已不见了。很多村的街道都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水泥硬化。再说,我们县的农村,水库都有好几座。很多地方有了机耕道,有了水渠。而我们一路走进黔西,却没发现这些东西。更何况,不论县城的建设,还是农村建设,普定的脚步都在不停地向前。对比之下的普定,未来更富有希望!
-全文完-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