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乱世小王国——广州“南汉国”遗址净莲飘香

发表于-2009年11月23日 早上9:40评论-1条

唐朝末年,上蔡(今属河南)人刘谦在岭南的封州(现广东封开)任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长子刘隐继承父职。唐天祐二年(905年),刘隐任清海军(岭南东道)节度使。907年,刘隐受后梁封为南平王,次年改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官爵授予其弟刘,封南海王。刘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下令停止向后梁朝贡,在番禺(今广州)称帝,建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刘(889~942),原名刘岩,又名刘陟。刘岩于926年为自己改名为“刘”,自创“”字,取自《易经》中“飞龙在天”之意。刘是五代十国时南汉(917~971)开国者,他所建立的“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岭南的独立王国,经殇帝刘玢(920~943)、中宗刘晟(920~958)、南越王刘鋹(942~980)共五帝,前后统治66年,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曾管辖60个州,214县。971年,刘孙刘鋹当皇帝时,被宋所灭。几千年历史沧桑嬗变,“南汉”故都遗址几乎都被湮灭和深埋,在如今已是大厦林立的广州城区,只寻的几处遗址,以籍后人怀想。 

1、药洲遗址 

岭南园林史上,皇家园林的另一高峰是南汉王国。药洲遗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园林地面遗迹。现位于广州市教育路南方戏院北侧,又名九曜园。 

药洲遗址原是一座南汉御苑。南汉乾亨三年(919),刘在今西湖路、教育路一带,利用原来的天然池沼罚罪民凿长湖五百丈(约合今1600米)史称西湖或仙湖。湖区狭长,北至中山五路,南达惠福东路。湖中建洲,故称药洲。一说刘聚方士在此炼丹求仙药而得名;一说以洲上遍种芍药得名。湖中有瑰奇怪石九块,美称为九曜石。九曜石之一的“仙掌石”(高约120cm),系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宫苑药洲的遭石,宋代米芾曾有题诗于上:“碧海出唇阁,青空起夏云,瑰奇□怪石,错落动乾文”。石表上有一大手掌凹印及许多凹坑,明人关鹏在石手掌纹旁上题“仙掌”二字。湖中偏西处,形如笋峰的一座湖石被称为“药洲石”,上有清代广东学使翁方纲所题“药洲”二字。石堤东侧有一块形如鳌鱼的“九曜第一石”,翁方纲在此石题有篆书“拜石”和隶书“龙窟”。…… 

南汉君主刘好用术数,药洲之石以九曜石为主,以其布列象天上星宿取名。这九块的瑰奇怪石相传为太湖旧产,从堪舆学角度可看做顺应天上“九曜星”的特有摆设,俗说的九曜星即太阳、太阴(月亮)、金、木、水、火、土七政星配以罗候、计都二星,代表着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而这九星各有寓意,如太阳因众星皆借其光辉而映照星空而为天之君,所以上应此星寓意获得至上权利,太阴则为天之后,因其盈亏之象有如钱财,因此上应此星主发财富致……宋方信孺诗《药洲》:“沙邱遗臭茂陵空,何物能成九转功。地下刘郎犹有愧,驾言聊作葛仙翁。” 

此园林主景为湖、洲,配景为花、石,这种园林特色,后来为北宋所承袭,成为“花石纲”制度。因药洲景以石胜,又称“石洲”。苑内还有玉液池、明月峡、黄鹏港、宝石桥等景点。北宋时代的仙湖和药洲,仍是士大夫吟咏、避暑胜地,建有亭榭、虹桥、曲槛,经略使蒋之奇在明月峡、玉液池原有基础上建石屏台,《舆地纪胜》谓“其下有池百余步,池中列石,其状如屏。”可见园景以石取胜如旧。沿湖有亭、楼、馆、榭,风景甚美。 

南宋嘉定元年(1208),经略使陈岘加以整治,在湖上种白莲,号称白莲池。药洲上建亭“爱莲亭”,取周濂溪《爱莲说》之意,后圮。 

明代以“药洲春晓”为羊城八景之一。后来湖渐淤塞缩小,由湖而变为池,市街展拓,如今南方剧院附近尚存一池永不干涸的绿水。现在的仙湖街、九曜坊等,昔日都是湖区。 

千余年来文人名士抱羡药洲九曜石,留题赋诗,立碑刻石,使之成为富有历史、书法等艺术价值的一处园林胜迹。米芾、翁心存、翁方纲、阮元、苏东坡、陈澧等名士曾煮茶景濂堂,泛舟九曜池,为九曜石题诗赋词,刻石立碑,留下了宝贵的石刻。《广东新语》载九曜石“高八九尺或丈余,嵌岩突兀,翠润玲珑,望之若崩云,既堕复屹。上多宋人铭刻。” 

今药洲遗址在在教育路南方剧场北侧,由苍劲的古榕树伞盖着的一所约2000多平方米的幽静庭园。古色古香的园门上有幅引人注目的横匾,上书“药洲“下款米黻元章题,米黻即米芾,宋代大书法家。园内尚有一泓湖水,面积440平方米,九曜石散处水中和岸边,水石洲渚的园林意境,依稀可见。[4-2-1、药洲遗址] 

2、流花古桥 

流花桥是有记载的城内最古老的石桥,是广州“三朝十帝”中南汉国仅存广州的三处遗址之一。 

流花桥位于流花路,遗址在今锦汉展览馆西则,桥头就是现在的兰圃。当时这一带是广州两大名湖之一的芝兰湖(亦称兰湖),此湖连接城东北的甘泉,后来南汉皇宫依水筑建了一座芳春园(又名甘泉苑),园里广建宫室楼台,在越秀山筑呼鸾道直通越王台,遍植奇花异卉,林木参差,曲径流水。南汉刘氏皇帝与官女妃嫔等日夕宴游于此。宫苑内修有一座木桥为枢纽,下可通舟,两岸遍植桃花、杨柳,红绿相映二三里。《粤中见闻》中“南园”条说:“苑有桥曰流花,张常与女侍中卢琼仙、黄琼之、蟾姬、李妃、女巫樊胡女、波斯女为红云宴于其中。今雨后沙飞水流,犹有人拾得残钗、珠贝,此乃亡国之遗物也”。说是南汉后主刘氏,在每年荔枝熟时,都要在流花桥举行“红云宴”,和他的宫妃弄臣,肆意淫乐。南汉宫词中云:“兰楫歌声出翠蓬,流花桥址御园通,红云五月开新宴,特旨先宣女待中。”相传刘氏宫女早起梳妆时,掷隔日残花于水中,落英缤纷,飘浮于此桥下,故名“流花桥”。从流花桥下乘船,几乎可以到达任何一座宫殿、任何一个院囿中去。明代,木桥易为石梁桥,清代重修。到了20世纪70年代,桥下小涌改为暗渠,桥已不存,只剩下清代重修的花岗岩石板桥面,由11块花岗岩石板并排砌成的桥面,一侧刻有行书“流花古桥”4字,供人凭吊怀古。如今,石板桥面已被马路覆盖,只有那“流花古桥”的字眼让怀旧者想入非非。 

3、南汉水关遗址 

南汉水关遗址,1994年发掘,位于德政中路中段担杆巷,该处揭出3处唐、宋年间的大型遗址。其中南汉水关遗址在唐代木构基址的西侧,压在基址之上约0.5米处。水关即城墙下的排水涵洞。遗址为长条形砖砌券顶的隧洞形式,南北向。出水口在南面,砖筑呈八字形的敞口。入水口在北面,宽与券洞同。出入水口两头还有木柱与厚板构成的接引段,即在水口两边各直竖几根木桩,内衬厚木板组成,连同接引段全长约16米。券墙已遭严重毁坏,仅存两边起券的部位,残留最高处1.6米。南面出水口的券墙基内,埋设一条地栿,为方条硬木,地栿上当中镶嵌一块铁板,上列5个菱形方孔,用来插入铁栅栏,但栅栏已不存。券墙内外发现不少古代的钱币,除了少许开元通宝铜钱外,全属南汉的“乾亨重宝”铅钱。同时,在砖券缝中发现许多质薄如纸的南汉铅钱,多是直径仅1厘米的小钱,似属冥币,是有意掺入的,或有某种迷信的意思。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净莲飘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蓝调音画点评:

风卷书页,历史重现眼前。遗迹尚存,沧桑俱为身后事。
南汉国,是继南越国后,在南粤大地历史上诞生的第二个独立国家。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939年位于今天越南北部交趾的吴权独立,越南从此脱离中国一千年的统治。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漫天雪花,片片祝福,丝丝情谊,化作一份礼物,留在你的心田,祝天天快乐,万事如意!at:2009年11月26日 早上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