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论教学警察不鸣鸟义演丹星

发表于-2009年11月22日 下午4:57评论-1条

所谓的“教学警察”,即由公安部门派遣适当驻在中学辅助教学的警察,简称“教警”。中学驻校教学警察(集法制威慑、促进师升亲和、为学生排忧解难等于一体的新时代、新教育体系特殊使命老师),其总体仍保留警察建制,个人履行警察职责,上岗后对所辖班级的学生负责(若所辖班级内出现学生违法违规现象,即认为该警失职),成绩突出者同样授予警界通用功勋章,并可相应晋升。教警的考勤制度统一由当地公安部门领导制定、主管,校领导无须干涉其日常教务但有权力监督;教警的选任要侧重于素质方面,对本身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质变倾向的警员绝对不可将其派至校园任教,如教警在教学工作中渎职(比如,诱导学生做违法犯罪活动,或把大恶之举奉为英雄行为,等等),即视为对业不敬,后果严重者除按《警察法》相应处置外,还须及时调离校园。 

小生在此之前曾建言《教育献策:中小学能否新增一门“社会生活”课?》随着教警的入驻中学校园,中学生是否就会觉得书包不堪重负,或者课程作业急剧增多呢?不会的。首先,中学新增一门“社会生活”课不等于就要另用课本,可在“语文”教材中适当加入“社会生活”栏目安排相应课文即可;其次,教警入驻中学校园,也就必然意味着我国的教育改革更上一层楼,老师们注重素质教育会更合理地安排作业,学生的“作业包袱”有可能大幅度减重,如果合适的话,“政治”课本中可加入教警教学内容,这门课程也理所当然由教警担教(与政治老师合教也行),所以,中学新增一门“社会生活”课,以及驻警入校辅助教学,都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值得一提的是,人学无止境,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文化内涵也日益增多,人要学的东西也增多,学生相应增加点学习负担是完全合乎时代需要的)。

小生在拙文《治国建言:公安与教育能否来个战略合作》中,就预示了本文所要讲的后述事情——即为响应时代热切呼唤,公安系统与教育系统开启长远合作计划,共同策进祖国教育事业,共育祖国花朵,共展祖国未来。在中学校园内驻警辅助教学(昨文《治国建言》提到的“警务教学法”,已对其隐喻先申),这是大国公安与强国教育的“热恋”起步,这是纠正基础教育营养不良提前巩固高等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有识之士或许比小生更易看到这一点。

中学时代适逢一个人的青春发育期,学生们在此阶段能否正确把握所行方向,往往直接影响其一生。而令公安部门忙得不亦乐乎乃至痛头的相当一部分人,即是在中学时代学教不良的脱轨青年。既然公安人员总是被动要与“走法入魔”的涉恶年轻人过招,不良青年又都不可避免地要从中学校园内走出来,为什么我们的警察不能提前与之交道,提前给予预警,防其后患于未然呢?“预防犯罪远胜于打击犯罪”,毕竟人生是美好不可多得的,青少年一步失足,很有可能就会毁其一生,这样一来又会导致其亲人痛心疾首甚至绝望;从效益与价值上来看,在中学适当驻警教学,明显比在校外风餐露宿甚至冒生命危险追捕年纪轻轻的亡命大犯要高一筹。

记得很久以前就看过《少年犯》这部电影那时念小学的我其实蒙昧无知,能引以为戒却从未觉察出其背后另有基础教育相关之因源(尽管那时通讯不及如今发达)。从公安人员行使的职能上来看,恰恰是那些违背国家教导(走犯罪路)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成了他们的执法对象,由此可见,教育部门的工作能否达成将直接牵动公安部门的日常活动: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恰恰是基础教育失效率的上升,反之亦然。

我在《教育必须为预防犯罪服务》一文中说过:“预防犯罪远胜于打击犯罪”,公安人员在社会上进行法制宣传,这既是一种预防犯罪的措施,也是弥补教育部门疏忽或漏失的一种方法——公安与教育两部门的这种亲密度并不能满足于时代需要,这对“恋人”落后的舞步节奏与时代步伐不合拍,正因为基础教育出现了“营养不良”之症状,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公安部门的肩荷加重。重庆、陕西等地“80后”黑社会老大落网,并不意味着强国天下从此可高枕无忧,并不意味着中学生们都老老实实地坐在教室里听课,中学老师们言行中的“真善美”宛如套在学生们头上的“紧箍咒”——学生走出校门不入指定轨道运行者“咒”谁。国家教育可以说是“梁山伯”,“痴情”于每一个学生,巴不得每一位同学长成枝叶繁茂不怕风吹雨打的参天大树,只是有的学生就是不肯做“祝英台”,走出校门就被浑身金光闪闪的魔鬼招手吸引,难挡诱惑而误入歧途,最终搞得我公安人员加班加点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正因为我强国教育的一言一行直接牵动着公安系统之运作,窃以为:在当前基础教育遭天下有识之士狠鞭策进关头,我公安系统决不可忍心无顾,而应在原来基础上向教育系统靠近些、再靠近些。需要指出的是,建言献策只有红土有识有胆之士才会去涉足,别国人不见得就会有这种热情,惟利是图庸俗者也不见得会有这种“狗咬耗子——多管闲事”或“引事上身”之气。

在封建帝王制年代,山野草民不具建言献策之权力,能广学博知忧国忧民者或凤毛麟角或难觅其踪,下官即使满腔热情向朝廷上奏,亦得冒极大风险——不小心惹怒帝王,轻则贬职流放,重则满门抄斩甚至株连九族;如今以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导的祖国给予了哪怕是挑粪工合法言论自由权,利国利民之辞不仅不会被排挤、踩踏,还可能因此重赏——对此,笔者不敢有奢想,因为活着就要吃饭,却也希望躬耕奉献者皆有所回报(说到这里,不得不插点闲话:小生力著个人文集——《中华人更美》,在中国作家网见稿量达百余篇,文字近百万,本以为“60国庆”能乘喜庆遇上慧眼贤人破“土”而出“获得收获”,却不曾想到仍“埋伏”在红土文坛之下,颗粒无收。随着文明的推进,中国学术腐败无力续再,小生相信“风雨久后必见红太阳”),哪怕是一两大米也好。想我大国公安系统不为打击犯罪维护正义保持社会安宁还能有何贵干?基础教育在时代背后“踌躇满志”能不累及各地公安?公安部门岂可忍心对教育失效不闻不问?

近来,重庆、陕西等地以“80后”为骨干的黑社会团伙陆续浮出水面,再看看某潜逃10余年的年轻杀人恶魔落网后“想一想,还有4死一重伤”,以及某地越狱害警之数名大犯年轻化,这隐藏着一个什么社会问题?

我在《北大清华:你还有何话要说》一文中,曾披露过这一景象:一对初中生星期六午后在江堤岸上大榕树下躺地上演激情,笔者厚起脸皮欲上前干涉遭狂言斥退,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男生所言前几个女友中,很有可能其中一个已为其堕过胎!可以说,这根本就称不上是什么“大奇小怪”。细虑这小弟之所以如此风光,除其所受教失效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环境。

在历史车轮响声异常噪耳的当代,即使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都难免感到彷徨。再看看频频现于媒体的诸如青少年犯罪团伙之类案例,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好教育效果在他们身上到底哪里去了?

在课堂上,老师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学生踊跃举手赞成,不等于学生课后就能做得到。社会上的诱惑太大了:比如说,甲生看到乙生书包里夹着部昂贵的手机,避开老师就可与家人或朋友哇啦哇啦地谈天说地;甲生看到乙生周末邀请同学成群结队上酒楼搞什么“聚会”;甲生了解到乙生家里买了电脑,在家可以随时上网玩游戏、找朋友;甲生了解到乙生在脱离家庭经济支援的情况下仍出手潇洒财源不断……最后,甲生确实赶上了乙生,然而他(她)却走上了犯罪道路。

笔者此前建议教育部门中小学新设“社会生活”课,这门课的宗旨是教导学生如何拒绝不良因素的侵袭,如何挡住五光十色的带毒诱惑,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们就应教导学生拒绝陌生人递过来的食物,放学后如果一个人回家,必须走大路走直路走快路,逢见陌生人笑脸招呼做到坚决不理,如果陌生人上前拉、抓、抱就大哭大叫向路人求救……到了初中阶段,老师们应向学生讲解男女生关系如何正确发展,明确指出早恋及其危害——如果一个女生在初一就随便跟男生做爱,该女生丧志沦为妓女的可能性将大幅度上升,而初一起就做爱的男生其意识觉悟不仅将钝化,且极有可能走上歧途——可以说,早期男女生关系的正确发展对初中教育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性是万物之本,也会是万恶之源”,男女生关系出轨,将可能直接影响对偷、抢、骗、吸毒、卖淫乃至斗殴亡命等邪恶因素的抵制力。以当前中学教育现状来看,坐在教室里的那位仪表堂堂的男生已拥有数个“情人”且已是抢劫团伙中的一员并不足为怪;而坐在那边埋头作业的那位女生,她的意识觉悟里塞满着如何在旅社或宾馆里跟客人媾合后既起到更高收益又起到较好避孕效果亦不算什么珍奇(相关案例请留意媒体披露)。所谓的“社会生活”课,我们的老师要指导学生们展望未来的美好爱情之家,正确认识现在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之家,坚决抵制烟、酒、毒品、网虫乃至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恶劣因素的诱惑,树立起正确的人生处世观念——人的一生只有一小部分时间在校园里,而人在校园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与其让喷满文墨的学生在后来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迷失方向,不如趁早引导他们踏入稳当的社会生活之轨。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然而,当前中小学教育与高速进展的时代机器过招,明显“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力”。所谓的“金势”“权威”曾几何时被国人所鄙视,社会文明发展的瓶颈决不允许人为造作一概而定。“……学识才能权势富贵无法垄断,真正的学习场所不在校园,而在开阔的社会。校园里给学童们以真善美的熏陶,学童们离开校园往往难以应付社会中假恶丑的围抱!这就是你为什么在校园里可以看到老师、同学们真切的笑脸,听到广播里传出的优美亲切的歌声,步入社会后,你吃惊地发现人处处以利为先,对方的脸阴森可怖——即使微笑其中亦可能包含着某种毒馅!”(引自红日今天文集《何以沉默》)

在中学的“社会生活”课中,我们的老师(包括教警)还应向学生们讲解有关遇灾——如遇地震、洪水、火险等灾难后的自我保护求生知识。

据说我国已世界独创了一门新学问——即“考试学”,顾名思义,其研究的“标的”是考试(含其规律)其最终的“科学”归宿无外乎是分数(唯利是图的学习倾向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求学观有着本质的区别)。闻此传讯,笔者一度曾窃喜:妙哉考试学,我本虚学者,厌学家,外丽内空,乘此“快机”可望“一鸣惊人”“一飞得道”焉!

就在这时,我的手不意触上了一样东西,原来是《鲁迅全集》,本想随手推之,一阵风吹来,翻开的页面露出了这么些字:“封建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鲁迅言之完全合乎事实,仅就封建男子世界独创的“妇女裹足”之“大技”上看,就足见其一斑。“近现代科技革命所以没在中国萌芽,都是传统陈旧观念在左右着同胞们的思维。”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如此说道。

中华文人们这边在自闷文学领域何以总跟“诺贝尔”绝缘,侧向不远冒出来的“考试学”却转眼间走到了自己的前面;忧国忧民的志士学子“中国学术腐败批判”呐喊声未了,后面院子里却又传来了“大师”“论文造假”的谴责声。在质量与数量势不两立的家庭,父母亲谁不指望自己花园里的花朵开得鲜艳些?成天价啃书苦哪,这游那玩浪荡有益于身心舒服哪,考场上“一槌落定”不就得了——于是乎“考试学”应运而生?(参见《中国何以对“灌水教育”说不》)

前不久,笔者不晓得从哪家纸质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学生刺倒一名校长后自杀……事后,该校长声称“我从没有教过这名学生”。这学生跟该校长平素互不往来可谓无冤无仇,那末,为何要对该校长行凶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彼此关联的统一体,没有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即使是再失聪保守的中国学者作家,也绝不忍心说“强国教育与我无干”。被刺校长遭遇学生毒手,以一句“我从没教过这名学生”之语并不能推委国家对该生教育之失误——该生沉迷于网络杀人游戏,请问:学校老师多年来对其付出的辛苦都到哪里去啦?我们的老师无法使被社会激流冲荡得狂躁脱轨的学生保持冷静而始终步于正道之上,这本身是一个不可推却的责任啊!家长们把自己的“掌上明珠”交给学校育理,谁不指望其大放光华?感慨这位校长之不幸,惋惜这位学生之极跌之余,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聚集在累得气喘吁吁而又频频投篮失误的中小学教育之上。究竟哪里出了漏洞,到底哪里用力不当,为何明明开始向阳绽放的花朵突然之间凋落?“罗密欧朱丽叶效应”什么时候跑到我们固若金汤的校园里来啦,做为教育而老实可怜的“皮格马利翁”何以总在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身上失效呢?

尊敬的老师(包括教警接受历史新使命后在内),你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在中小学校园里就请别总叼着根香烟走来走去;尊敬的老师,你要踏实给花朵提供可靠的养料,就请把“灌水”带出教室!(参见《老师,请把灌水带出教室》)

公安系统与教育系统更紧密接触,教学有关课程中相应地加入“公安”元素(可以从初中开始实施)——即“警务教学法”,以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预防学生步入歧途。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局部地区施行“一国两制”反映出马克思主义旗帜诚迎世界和平共进之风飘扬,这对我红色中华振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警察驻校参与(辅助)教学,这似乎与“史命不合”违背了其固定职能,可如果把眼界放宽放远一点,就不难看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政策推进,其利国利民之意恳切至深,其有百利而无一害之心昭然可见!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不鸣鸟义演丹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爱上传言点评:

针对日益攀升的青少年犯罪率,作者提出了让警察进驻学校,公安系统与教育系统联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观点,警察进驻学校如真能降低犯罪率,对学校家庭社会来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文章评论共[1]个
家在红尘-评论

有利自当支持,哪怕仅仅是试点。at:2009年11月22日 晚上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