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初,独自一人,来到了位于梅县雁洋镇的桥溪客家民俗文化村。开始寻访村里的古建筑,据说村中有世德楼、宝善楼、世安居、继善楼、燕诒楼、仕德堂等独具特色建筑。
进入村口,见小溪岸边种植有七棵百年古树,分别为红楠、青蓝、山杜英、白车木、荷木等珍惜树种。细观桥溪村,依山傍水,小桥、溪水、古树、人家分布其间,呈现出一派和谐。
慕名寻找到朱氏“继善楼”的老屋,发现此楼建在离山谷和山脚最近的至高处,坐北朝南,采用中轴对称的横向方形布局,形似“回”字,俗称“七杠楼”。
驻足老屋前,发现进入大门的门槛很高,在跨跃门槛的那一刻,自己虔诚地向主人家致意。
步入老屋,环视四周,雕梁画栋,空荡厅堂,寂寞一片。正当自己想往里屋走时,忽见从耳门走出一位阿婆主动与自己打招呼。经了解,才知她是这里的主人。阿婆姓温,七十有余,但脚步稳健,谈笑风生。在她的讲解下,才知此楼占地5000平方米,建有5个院落70多间房。她还告诉我,楼的立壁内嵌有实木做支撑,不用一个铁钉,加上房屋通风比较好,使得本楼经历了400多年风雨,仍屹立不倒。
看完继善楼,来到善庆楼,发现该楼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共22间,是一座堂前向外周匝式的反围屋式建筑。从建筑看,无不体现该主人做事做人的准则。行走其间,总会被那些美轮美奂的石柱、木雕所吸引,总会在自己不经意地瞬间,发现精雕细刻的艺术品。
行走村内,自己不知不觉地被这一幢幢古建筑迷恋,尤其是从房屋起的名字,能看出当时人们的心态,从“积善”到“继善”,再到“善庆”,无不体现出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的风水宝地。(文/唐长泉)
-全文完-
▷ 进入唐长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