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禅意诗情及其他
一
二oo九年年十一月十日,已是立冬第四天。我在鸡场坡乡几位朋友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红岩村。下车后穿过u形寨子,走过一个小山丫口,便可看到红岩大坡茶场了。顺着窄窄的山道边走边看,左下方几十米处,一个两三亩见方的山塘,在阳光下泛着陈旧的淡绿。山脚下住着几户人家。泥土筑就的茅草房里,远远地有歌声飘出。不过,那歌声露重的早晨出勤的蜜蜂,显得有几分沉重。几只散养的大小不一的来黄鸡,在一丛茂盛的竹林下悠闲地刨着什么。路坎上,茅草房前石院坝里的那只躺着的灰狗,听到我们走路的声音,警惕地叫了几声。当我们走近时,它撑起前半身,做着扑咬的姿势,瞪着眼告诉我们它的存在。我们逼近院子竹栅围子时,它才站起身来,隔着围子向我们干叫,一副忠于主人、行循规蹈矩的样子。我们远离竹栅围子一会,它就无声无息地款静守在院子里了。
二
虽然阳光下轻轻拂面的风,带着丝丝凉意,但我们沿着蛇行而上的煤山小路攀行到茶场边上,身上的衬衫就有些让人难以承受了。我们不约而同地敞开胸襟之后,汗气直往外冒,爽意直往心里钻。远眺,山间的公路变得细长起来。绿色的大山折皱里的石板房,像大海巨浪波谷里被风浪扯平的片片白帆。山围低处,灌木与杂草丛生之境,给人予岁月沧桑之感。而山上,形似一只硕大无比的青蛙,除了头部和东边那只腿胯刚种的新茶绿意淡然外,满背满胯都是碧玉般的绿。绿得密实,绿得清爽,绿得淋漓尽致!茶林间道,脉络般清晰。我们自北而上,向东斜攀,在碧波绿浪中盘旋,久久不肯离去。时有洁白的茶花点缀在茶树丛中。同行的友人介绍,这些已有二十年树龄的茶丛,绝大多数因为剪枝、锄草、除虫及时、认真,施肥及时并且充足,所以,不但没有开花,已立冬了,还在发芽。相反,剪枝、锄草、施肥不认真、不及时,土质肥力供应不上的,就会开花、结果。拿施肥来说,施肥的人也许对每一丛茶树都没啥偏心。而是每一丛树所拥有的泥土厚薄、土质不尽相同,施品质、数量同样的肥,却有不同的成长结果。“一娘养九子,九子各不同”,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同样的环境,也有不可忽视的区别。只不过有的区别被我们堂而煌之地忽视在不经意间。肥力不足的茶、管护不到位的茶树早开花早结果的同时,也会过早地老化。虽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给人一种来自于自然的禅意。但是,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而长年劳累的农民,成家早,家庭负担重,与其同样年龄而身心调养较好的白领人士、清闲阶层的人相比,外貌年龄往往出入不小。可见种茶之道与人生相通之处是多么的值得玩味啊。
三
在我这个不懂种茶及管护的人看来,茶树开花,鹅黄的花蕊散着淡淡的清香,雪白圆润的花瓣如梅,五瓣均匀慢慢伸展。次第而开的花,碧绿轻盈的茶果,点缀在墨绿之中,别有一番诗情画意。据说这茶花也有红得如霞似锦的,那该是另一番令人神往的景致了。怪不得法国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的女主人翁马格丽特,经常佩戴着茶花,并因此而得茶花女的雅号。作者对于茶花,应该是知根知底的,并因此暗主人翁的命运悲欢也未可知。
在我如此欣赏的神思时,见茶丛中有小虫弹跳,我问这是什么?朋友说这是“绿叶蝉”,是茶树害虫。需要没污染的专用除虫济喷洒才能灭掉。如果喷得不周,喷得不到位,这些“绿叶蝉”还会有存活下来继续繁衍生息的。我暗想,无论如何“专用”,都离不开“化学”二字,怎能清洁得没有污染?不过,要是顺其自然的话,我倒想成为这样一只小虫,在这四季常绿的环境里,生也怡然,死也无悔。更何况还有花果点缀的茶树的美相伴!这样想来,无意间我冒出了几句不知可否可视为诗的句子来:
久在红尘心生厌,偶来茶山意若仙;
愿做绿蝉藏其间,生得诗意死也鲜。
可惜,如此诗情画意的视角,看到的只是一种浅薄的意境。只有长期和茶树打交道的朋友,才看透这其中奥秘与本质。
四
朋友说这一坡的云雾绿茶,估计在三百亩以上。可通过测量办理的林权证上才有181亩。在他看来,这大片的斜坡,不止这个数。可是,林权面积要求按平面图测算。为此,他有点想不通。我说,就想我看好会开会结果的茶,他不看好一样,其中总有一方面是对的。
站在山顶,环顾四周,像这样的山头,不止一座。看着这一座座碧玉般的山,再环顾眼前这碧波起伏的茶场院,我真有点诗兴胸涌之感!于是拿出笔来,记下这胸涌之句:
置身于蓝天白云下,
依山就势的墨绿,
气势恢宏的画卷,
随着攀越的脚步,
神话般不断涌现。
远离尘嚣深扎
高坡净地一片。
曾经杂乱的灌木、荒草,
如今若碧玉、似翡翠。
初冬温暖的阳光,
仿佛诗意的浸润,
让这座高山茶园,
与穿行其间的我们,
清高自得,如梦如幻。
雨天云雾绕,
晴天阳光照。
沐朝阳,迎晚霞。
好一片山茶!
待到春来三月间,
采茶姑娘摘茶忙;
歌声春风两相伴,
茶山盛况惊神仙。
五
据说这周围的茶山,可采茶面积在两千亩以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位年过半百的朋友,看到引资种茶、收茶青的公司热衷于这片土地,便想尽快取得融资,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将这片乡土上两千多亩的可采茶,以承包的形式吃进。然后通过统一规范的管护,增加茶青产量。并统一采摘要求,提高加工品质和产量、销售量,加快自身资金积累进程,将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
然而,从他现在仅有的管护得还算好的这片茶山来看,还有杂草丛生处,还有开花结果的茶丛。我真担心他“糠多嚼不烂”。毕竟,从作坊式的加工到公司性质的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管理,这步子迈大了,准备不足的话,还真有点令人担扰。不过,但愿我的担扰是多余的。
-全文完-
▷ 进入灵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