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千眼桥行走明然

发表于-2009年11月08日 下午4:37评论-1条

二00九年十一月七日上午九点,我与《都昌户外网》的一众驴友们,一同踏上了去横穿鄱阳湖,叩访残存在鄱阳湖底,让人终年都难得一见的千孔古石桥——千眼桥的快乐驴程。

据史料记载,千眼桥座落在都昌县多宝乡的西部,一处名叫蒋公岭的山脚下的鄱阳湖中,是连接都昌和星子两县间的古驿道,也是中国桥梁历史上最长的,用木石构造成的简易石桥,距今约有近400年的历史了。桥身长2930米,宽1.2米,使用五根松木大桩植于湖泥中作支柱撑架,顶起一个墩面,铺上一块两边带阻痕勒住边口的长条麻石就构建成了一个桥墩。最后,釆用长近三米的条状花岗岩石铺设成桥面,就成就了几百年来千眼桥这道靓丽的风景。更是因为桥身特别的长,史上记载桥身共有泄洪孔983个,故号称其为“千孔桥”, 因孔与眼义近,乡人们遂称其为“千眼桥”。 这还仅仅是最初的文字记载,我的朋友兼笔友,别号白山老人的陈先生就曾单骑寻访过千眼桥。他竟然耐着性子把桥孔细细地数了一遍,竟然有一千一百八十眼之多。他还说,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呢,相信靠近沙山这边还有不少的桥体尽被淹埋在泥沙之中,找寻不见了。站在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千孔桥还是鄱阳湖上的第一座跨湖大桥。目前,千眼桥——它以被列入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要由都昌去星子、庐山至浔阳经营茶桑、稻米,翻蒋公岭过鄱阳湖是人们首选的必由之路。夏季鄱阳湖里涨水时还好,那时尚有船可渡;可一到冬季湖干水枯时,人们便要淌水踏泥地跨湖而行了。此时,隆冬季节北风凛冽,冰冷的湖水刺骨,涉水踏泥者往往苦不堪言,出行者及商贾甚是不便,多有抱怨。明崇祯四年(1631),为官都昌的钱启忠钱大人体察民情,体恤民生。在任上领倡捐俸集资,立誓捐建起一座造福子民的路桥来。由于建桥工程浩大,条件艰苦,每年的施工季节是在湖水退后的冬季枯水期,所以建设此桥历经了漫长的五年时光终于在此处湖面上横跨江流,建造成了此桥,故后人们又称呼此桥为“钱公桥”。从此伊始,千眼桥成了都昌至星子、浔阳的茶桑驿道和都昌、星子两县沿湖民众便捷往来的主要通道了。

当我们翻越蒋公岭,凝目注视着巍然耸立在山口的灯塔时,我的眼前似乎有一条古商队在迎着灯塔走来,它带来了布匹、盐巴、和许多人们并不熟知的商品,踩着夜色,顶着寒风,艰难地行走在千眼桥上。忽然,一下子眼前又变成了似乎看见到一箩箩的茶叶,一担担的桑果,一车车的茧宝宝……在穿湖而过,“吱吜吱吜”的车轮声和厚重的脚步声敲醒了沉睡中的鄱阳湖,响彻了整个湖面。

翻过蒋公岭,穿越近两公里的沙地,我们来到了湖滩上。抬眼望去,湖中的石桥逶迤西去不见尽头,给人留下几许神秘与苍凉的味道。趟过近约千米的泥沙滩地,我们终于双脚站在了实实在在的,条状麻石的桥面上了。我不由得深深地呼出了一口长气!一众驴友们更是高声欢呀:“千眼桥,我们喜欢你。母亲湖,我们爱你!”中国联通都昌公司的户外网会员和都昌县中医院的户外网会员们,还热情、欢乐地专门站在桥上扯开横幅留下了美丽的瞬间和珍贵的画面。

走在桥上,我没有随众人的脚步匆匆,我蝺蝺独行其后,冥冥中似乎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虽然我不知它来自何方,出自何处,但是有一种直觉告诉我,我是能够捉住那个声音的。于是,我匍匐在湖床上,桥脚下用心地去聆听、去感受,去感受那声音带来的心灵震憾。注视着唇裂的鄱阳湖,凝望着石桥上嵌着的密密匝匝干瘪水生物的遗赅,我似乎一下子就明白了远远传来的那个声音是在向我们倾诉:“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础。”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千眼桥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发生不了什么作用,鄱阳湖上也早已耸立起了鄱阳湖大桥和鄱阳湖铜九铁路大桥,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履盖了神州华夏,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千眼桥,更重要的是千眼桥带给我们的冗长的人生思考。

行走在千眼桥上,在千眼桥上行走。荡开心湖那一缕疑惑,去纯净心中向往的那一份美好,我期待着我自己,穿行在人生的栈桥上去彻悟,并且还要做到更好。我暗暗地鼓励我自己!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明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温筱鸿推荐:温筱鸿
☆ 编辑点评 ☆
温筱鸿点评:

点评:文字写的很实在,有韵味,让我从你在千里桥行走上认识到一个思考者的快乐!

文章评论共[1]个
明然-评论

谢谢温老师的点评at:2009年11月08日 晚上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