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想起东坡居士绿荷心语

发表于-2009年11月07日 晚上8:30评论-10条

父亲在世的时候,很喜欢看古书,也喜欢唐诗宋词。我回家的时候,和父亲在一起唠嗑,父亲知道我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的是汉语言文学,因此父亲有时会和我一起吟几段诗词,谈谈古代的名家。父亲说他最喜欢苏东坡的诗词,谈起苏东坡,父亲对我说,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在远离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流传千古。 

深受父亲的影响,我很喜欢唐诗宋词,也很喜欢苏东坡的诗词,可以说对苏东坡是情有独钟。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中国北宋大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他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

俗话说:“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 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今海南)。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五岁(因为其为12月19所生,所以年龄比实际大两岁)。 

有人说过“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苏东坡一生一贬再贬,尝尽生活的苦味,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了另外一种包容,有了另外一种力量。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意,才感觉到清风。

我有时也想,苏东坡应该感谢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几年前我曾到过杭州,漫步在苏堤上的时候,我不禁想起苏东坡那些传世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间有味是清欢。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些传世佳句不仅使人感到在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的伟大,更能感到他的诗词豪放风格、旷达风格、婉约风格尽显其中。苏堤作证,我想苏东坡的伟大在于他爱生活,爱百姓。他是一个有着多么伟大胸襟的智者。

读了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我更加赞叹苏东坡那迷人的魅力。也难怪林语堂在30年代尚在海外飘零之时,身边却时时携带笨重的苏轼文集,后来写下文词优美、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传》。当他在《苏东坡传》中提到为其作传的理由时,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

我常想苏东坡先生经历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把一切都看淡了,所以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因此他才能“纵使万般寻路无,不堕野地随人居”。这实在是了不起的。

2009.11.7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绿荷心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东坡不仅是大才子,更是生活的智者
他豁达,坚韧;爱生活,爱百姓
他的一生在无数的失意中浮浮沉沉
他的人生在生活中被磨砺,智识在经历中被检验
他是非常了不起的

文章评论共[10]个
流光乱-评论

这篇文章,我看改个名字更合适,就叫《苏东坡生平简介》at:2009年11月07日 晚上10:47

绿荷心语-回复也许这样更好。问好朋友! at:2009年11月09日 晚上7:17

左牵黄-评论

本人也非常喜欢苏东坡的文章诗词.问好作者!at:2009年11月08日 上午10:06

绿荷心语-回复谢谢! at:2009年11月09日 晚上7:14

龙萍儿-评论

苏东坡的失意在于他不屈服于封建势力,为百姓着想,他的好诗词大多在失意时而作,可见人在失意时才能写出好文章,古来就是。at:2009年11月08日 晚上8:53

绿荷心语-回复谢谢驻足。问好1 at:2009年11月09日 晚上7:14

f3235369-评论

一想起苏东坡,脑海里一定是那慢慢流放路上摇晃着的大师的背影,我在《被押解的苏东坡》一诗里有感叹。读了你的文章,让我再一次想起他来。问好朋友。at:2009年11月08日 晚上11:48

绿荷心语-回复问候朋友! at:2009年11月09日 晚上7:15

澌涵毓-评论

文章引经据典,值得赏读,学习。at:2009年11月10日 中午2:42

lizidiyi-评论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赵翼)。但这幸与不幸也是有前提的,若不幸得失去生存意义,不幸得扼杀了诗人,又拿来的诗?at:2009年11月13日 凌晨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