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中国历史上853个帝王之中,不怎么引人注目。也可能因为汉高祖刘邦开创的大汉帝业功高盖世,也可能因为高祖子孙的“文景之治”太辉煌,掩盖了这位文韬武略、以“柔”克刚的东汉开国之君的光芒。也可能正是他采用“柔”的手段,没有秦朝始皇大帝的铁腕那么狠,又少了刘邦的诡计多端那样狡诈.所以,历史上没有刘秀太突出的地位也不足为怪。但是,刘秀的确算得上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帝王,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他以平民起家,并依靠个人的能力,一统天下,开创了东汉近200年的刘氏基业。他的“直柔取天下”的精神、他的“上善若水”的信念,他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品德,他的宽民众、严官吏的法度,足以荫及东汉和后人,真是惊叹他的智慧与谋略!报告一下刘秀领导的事迹,品味一下他的执政历史、陈年轶事,说不定对咱建设和谐社会会有所启发和裨益呢。
之一:心计
也活该汉朝命不当绝,经过西汉的辉煌到没落,终于造就了东汉的文武全才的刘秀这个一代明君。也有人说刘秀生不逢时,他从一个儒生、沉静的没落贵族走出来,创造了东汉的“光武中兴”,创造了一个奇迹! 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胸怀大志的人城府最深,在打天下的时候与刘秀一起出道的一奶同胞哥哥刘縯因为功高震主,被当时接替王莽的更始帝刘玄杀害,善于韬晦的刘秀亲自向更始皇帝请罪,才逃脱了这次杀身之祸。这种窝囊气也确实难为了当时这位血气方刚小刘同志,逼的人家净在背人的地方抹眼泪。可人家想的是小不忍则乱大某,依当时的实力只能委屈求全,这不能不说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一种胸怀。以后他更是礼遇下属和对手,下属私通敌人,他下令把信笺烧毁;敌人投降,他一个人到敌营房去慰问,感动的人家热泪盈眶。难怪有那么多人都依附在他的麾下,甘心情愿地为他卖命,成就了他的一代王朝帝业。
之二:德性
古人崇尚厚德能载物,刘秀同志就是一位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讲义气重感情,对待手下一起打天下立下战功的将领哥们,他情同手足,爱兵如子,大家拥戴他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天子。即使是在建国后也是一样,他一方面给这些功臣加官晋爵,另一方面不让他们拥有实际权力。按照他们的功劳大小,给其赏地、封官,刘秀一次就封了360多人为列侯。这些列侯的食封数量,最大的有四个县,小的只有数百户,比西汉时少得多。除了大将李通、邓禹、贾复三人参与议论军国大事之外,其他大多数人都颐养天年。并要求他们严谨,节制自己的行为,可把爵位传给子孙。想一想在这一点上,刘秀比他的祖辈刘邦强多了,老刘把那些开国功臣以莫须有的罪名害的所剩无几。就是现代社会,咱们敬仰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老人家也没做到这一点,我想古代宣传部门的责任最大,没有及时地把这些历史上好做法进行交流和推广。
之三:无私。
刘秀大帝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军事家。 昆阳大捷,他以七千人马战胜王莽三十万大军,演绎出一个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他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他培养的云台28员大将,成就了东汉帝业。让人敬佩就在于他的先人后己、先外后内,举贤避亲,就在排列这些开国功臣时,有好多是他的亲属一路拼杀走来,到最后是为了避嫌亲属未将他们列入其中。伏波将军马援有大功,但因为女儿为明帝的皇后,为了避嫌就让出了这个名额。工作和生活中,不但刘秀本人小心翼翼,一些聪明的皇亲也时刻注意谨慎处事,并得到了刘秀的支持。刘秀的妻子阴丽华的母亲和弟弟被强盗杀害了,悲伤的刘秀将阴丽华的弟弟阴就封为宣恩侯,又准备给她的哥哥、侍中阴兴也封一个侯。阴兴感叹外戚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不知谦退,却不知道富贵有极限,人生应当知足,盲目奢靡夸富只会引来灾祸和天下人的非议,坚持不要封。以前只听说咱共[chan*]党的干部、先进人物等让工资、让待遇,有过这等高尚违心的作法,到现在有些人把这传统丢的也差不多了,想不到这老刘家早就家传这个美德了。
之四:重才
老刘皇帝没有官架子。为了得到一批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文吏,多次亲自访贤求贤。在刘秀的同学中,有一位叫严光,字子陵的人,他是会稽那地方的人,此人很有才学。刘秀做皇帝后,非常希望能和这位才德高尚的同学共谋国事,于是他叫人画了严光的画像,寻找并接到京城。但严光不领情、不做官,刘秀没有领导的架子几次光顾他的住所,有时两人谈得晚了,就睡在一张床上。据说,由于床小,严光的两只脚放在刘秀的肚子上,人家刘领导一点也不生气。严光的归隐决心已决,刘秀只好送严子陵离开,于是严子陵回到家乡附近的富春江的山中,以种地和钓鱼为生。虽然两人并没能合作成功,但他们却都从中获得了收益:严子陵因此赢得了更高的声望,成为一位名传千古的著名隐士。直到今天,富春江边依然保留着一个土台,据说就是当年严子陵垂钓的地方。而刘秀也因此被人们赞誉为谦恭下士的帝王楷模,这为他此后征召人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与基础。还有一个南阳宛城人卓茂,是当时著名的儒生,精通《诗》、《书》、《历法》等,待人宽厚,深受众人敬仰。刘秀即帝位不久,就派人访求这位大名鼎鼎的名士,并且任命七十多岁的卓茂作为太傅,封褒德侯。几年之后,卓茂老死,光武帝驾车素服,亲自送葬。光武帝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确实网罗了一大批品行端正、廉洁奉公的有用人才。
之五:亲民
奴婢是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重要因素。西汉中期以来,大量的平民沦为奴婢,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他影响国家的安危和发展,汉哀帝和王莽新政都想解决,但都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光武帝刘秀当政后亲自挂帅,把解放奴婢列为议事议程,并作为维护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当政第二年,公元26年到公元38年光武帝先后多次下诏令解放奴婢,并且严禁虐杀奴婢。宣布:各种情况下变成奴婢的,一律免为平民,并不必偿还卖身钱。如有迫害、虐待者,严加惩处;如民有出卖妻子,其妻子想归父母者,从其便,如主人刁难,按律令论处。 光武帝在12年内,连续不断地发布解放奴婢的诏令,使大批奴婢获得了自由,农村生产力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以至到今天,劳动力全面过剩,形成了民工潮、打工族。追溯起来,可能还和这刘姓老头有关呢。
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打土豪分田地,人家老刘那时候就干过。西汉中期以来,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使土地急剧集中。但那些占有土地的豪强们却不如实地向国家申报土地、交纳田赋。光武帝于公元39年下令在全国“度田”即丈量土地,同时也核定人口。但在度田过程中,官吏们和豪强官官相护,营私舞弊,欺诈百姓多量、多报百姓土地。光武帝了解到这种情况后,诛杀了大司徒、河南尹及郡守十多人,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地方骚乱。地方上的豪族大姓纷纷起来叛乱,光武帝用镇压和分化相结合的手段,好不容易才平息了叛乱。以此看来,从古代起为老百性做点好事就不易。
之六: 正直
担任洛阳令的董宣。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他发现一个杀人凶手是刘秀长姊湖阳公主的奴仆,于是在大街上拦住湖阳公主的车马,逮捕了那个奴仆并当众处死。湖阳公主认为这种做法让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严重损害,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刘秀将董宣召来,命令他向公主认错。但董宣坚持自己没有任何错误,说:“陛下圣德,中兴汉朝,而现在竟纵容亲属家奴杀害平民百姓,如此何以治天下?臣不需鞭杀,请让我自杀!”,董宣说着把头向柱子撞去。光武帝被刚正不阿的董宣感动,于是不再治其罪。但为了给姐姐一个下台的面子,刘秀让人扶董宣给湖阳公主叩头谢罪。董宣硬是不从,刘秀非常感动,任命他为“强项令”,赐钱30万。故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正像刘秀说的那样,正因为自己做了皇帝,反而不能像做百姓时那样为所欲为,必须更加小心。上行下孝,当时人家刘皇帝创造了那个氛围,主张正义,各负其责,才达到正视听、明法度的政治环境,要不天下在人家手里一下子就中兴了呢。
之七:严吏
刘秀以柔术治国,宽民众,那是对待普通老百姓,而对官吏却是严惩、严办、严打的。人家从制度上、体制上动了真格的。他恢复了西汉时曾设置过的三套监察机构,并落实责权利。主要是组成了三套机构和班子:(1)御史台———有侍御史15人,负责察举官吏违法事件,接受公卿、郡史奏事和解释法律条文。是现代的地方检察院和宣传教育部门的综合机构;(2)司隶校尉———有从事史12人,主管察举中央百官犯法者和各部各郡违法官吏。他们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监察权力很大,“无所不纠,唯三公不察”。它是现代中央的检察和监察机关。(3)州刺史———全国分12州每州设刺史一人,他们遵照皇帝命令,代表中央,乘坐驿车,巡行全国各地。他们每年八月出巡,调查各地有无冤狱,同时考察各郡县官吏政绩,并根据政绩好坏,决定升迁罢免。他们在年底或翌年初回到京城,向中央汇报。这属于中央特派员,肩负干部的考察和选取用的职责。刘秀对巡察制度非常重视,授予他们很大的权力。也真难为人家皇帝了,感情过去的干部也不好管,又是中央、又是地方,这还不放心,还再派个钦差大人。各村有各村的高招,肯定效果不错,要不人家老刘家的天下咋就坐了那么多年呢。
之八:作风
减人增效,精兵简政,是光武帝的实施“中兴”计划的重要政策。也是他实行对外和平外交政策和对内建立和谐社会,减租减息与民休养密切相联的。 公元31年,光武帝又大量地裁减军队。 他令各郡、国、县削减吏员。县级机构不够设置长吏的,可以撤减合并。”一年内,就裁并了四百多个县,合并了十个郡、国,裁减大小官吏数万人。首先,是给老百姓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老刘皇帝下过乡,了解民生民苦,他上台后,废除王莽的繁苛法令,恢复汉初的简政轻刑,给百姓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此后,他多次下诏裁减各地的监狱,不断地告诫各级官吏尤其是地方官吏要体恤百姓、宽松执法。特别是偏远地区,注意做好扶贫送温暖工作。光武帝初年,派卫飒担任桂阳太守。从教育入手,设立学校,端正风俗,不长时间便使境内风气大为改观。桂阳郡的含、浈阳、曲江原来是越族居住的地方,沿着河岸靠山居住的,多是一些在战乱中逃进深山的百姓,他们因为地处偏僻,也不向官府交纳田租。卫飒组织人凿山开道五百多里,一路设置亭传、邮驿,不仅方便了那里的交通,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百姓逐渐搬到道路两边居住,使当地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也开始向官府交纳田赋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刘秀这名同志的优点比较多,他在位期间,一贯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提倡节俭。公元37年,外国使者向光武帝献上一匹可日行千里的名马和一柄宝剑,光武帝接受后没私自留下,而是把这匹千里马送去驾鼓车,把宝剑赐给骑士。他的生活简朴是出了名的,不事浮华的他“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这和现在的个别干部身不离名牌、出入洗浴中心、歌厅、舞厅相比,看出了我们工作中的差距还不小呢!
之九:办学
现在有句话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学生。可老刘皇帝在他即位后不久,就发现了国家教育的基础薄弱,并立马倡导“学习型社会”了。在洛阳城门外兴建起太学,传授经学。饱学之士,接踵而至。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他亲历亲为,亲自巡视太学,赏赐儒生。在他的倡导下,不仅中央立太学,建武年间,许多郡、县也都兴办学校,“兴庠序之教”,而民间创办的私学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无论是博士,还是经生,都为儒学的传播、教化的开展进行了人才准备。选儒生为官吏。刘秀在建国之初便注意“退功臣而进文吏”,就是选一些文化人进城,叫作“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他广泛搜求儒生,担任国家重要官职。如《易》学者刘昆、《尚书》学者欧阳歙、《春秋》学者丁恭、《诗》《论语》学者包咸,都先后被任命都尉、大司徒、侍中等重要官职。这充分显示了他老人家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治国战略。
之十:美德
和现代社会的“家里彩旗不倒,家外红旗飘飘”相比,人家刘皇帝可称得上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了。提干为皇帝后的第二年,在确定皇后的问题上。他认为阴氏先娶,又雅性宽仁,欲立之为后,但阴丽华认为郭氏有子嗣,又生长王家,坚决辞让。结果立郭圣通为后,立其幼子刘强为皇太子。但刘秀对阴氏始终念念不忘,一直非常宠爱,这便使得郭皇后对刘秀“数怀怨怼”。这种怨怼之情明显违背了刘秀倡导的“宫教”的家风,再加上郭皇后没有大样,不能同宫内其他妃妾友好相处,也不能很好地抚育其他妃妾的子女。刘秀明察秋毫于建武十七年一纸诏书废除了郭皇后,立阴丽华为皇后。后来,刘秀又同意了太子刘强的请求,废止刘强太子。郭后和废太子刘疆也都得以保全,到分封国获得善终。而立阴丽华的儿子东海王刘阳为太子,改名刘庄,这就是后来的汉明帝。阴丽华后被称为光烈皇后。“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是当年小刘的时候,立下的做事业和娶媳妇的最高目标,但都一一实现,当了皇帝后,志向不变,誓言不改,并始终如一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在他的10个儿子中,有9个是郭后和阴后生的。这不能不赞成老刘皇上的高尚美德。用现在的标准也可能有人会说这老东西也太傻冒了,太不会生活了吧。
光武帝刘秀是一位廉洁勤政的好干部,当了领导以后,每日都是清晨即起,早早上朝,可以说是早来晚走,议政讲经,很晚才退朝。处理政务,“兢兢如不及”。太子见他太辛苦了,便劝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吾自乐此,不为疲也。”别有用心的人会说刘秀感情是个官迷,要不就是个工作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在两汉之间激烈的动乱年代,拨乱反正,使分崩离析的中华民族再度走向统一是不争的事实。他的柔术治国、他的改革,到了建国40年时,全国已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的盛景。这也是东汉王朝最富庶和最安定的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文化上也出现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医圣;华佗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全文完-
▷ 进入左牵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