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前辈
(一)
传奇降世兆飞熊,博学中西竟贯通。
两弹菇云惊宇内,一腔浩气向苍穹。
美誉今传桑梓地,诗情曾溢蕙兰风。
又报嫦娥奔月去,回眸尤似祭彭翁。
(二)
飞熊入梦诞君身,博学精研总认真。
曾献青春研核弹,又将余热照他人。
春风化雨滋良栋,秋水如诗涤俗尘。
惟愿英灵常护佑,西陵或可脱清贫。
【附】彭桓武诗作《七律·香山感怀》
依然翠色万千松,望眼高抬啸碧穹。
浪漫鲲鹏庄子梦,芬芳兰蕙屈原风。
荀卿解蔽求全面,太史专心欲贯通。
少壮古稀犹未达,遑将胜败论英雄。
【附】彭树棠诗作《七律·雪》
本来明月是前身,玉骨冰肌别有真。
百尺寒光能彻地,一毫余热不因人。
方圆自在都无相,潇洒风流总出尘。
何事洛阳裘万丈,袁安原不厌清贫。
【注】彭树棠:彭桓武的父亲。
彭桓武,男,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10月6日出生,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5年与n.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加耳——布列兹班奖。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47年底回国,历任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发表论文30余篇。 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领导并参加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种学科领域取得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并为中国核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1972年调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78-1983年任理论物理所所长,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获“两弹一星”奖章。为了表彰彭桓武院士在理论物理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以及他为推动中国科学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2006年6月1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4879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
“降世兆飞熊”:据说彭桓武的母亲生他前梦见过一头大熊,父母祈盼婴儿有个健壮的身体,便借梦境给儿子起名彭梦熊,后又改为彭兆熊。后一首诗中“飞熊入梦诞君身”也出自于此。
“两弹菇云”:指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嫦娥奔月”:借指2007年10月中旬“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而彭桓武先生已于同年2月28日逝世。
“又将余热照他人”:在1995年的时候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是100万港币,可是彭桓武晚年却过着简朴的生活。80岁的时候,即1996年,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奖项:彭桓武纪念赠款。到临死时,将100万港币全部捐赠给了别人。
“春风化雨滋良栋”:彭桓武院士一生中除了从事科研外,还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甘为人梯,为发展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建立培养中国核科学和理论物理人才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
“秋水如诗涤俗尘”:“秋水如诗”,亦即“诗如秋水”。彭桓武一生未改书生本色。他中西兼容,融古今于一炉。雅好诗词,淡定情怀。晚年,彭桓武辞去了兼任的各种职务,只保留了一张北京图书馆的图书证。
“西陵”:麻城的别称。
-全文完-
▷ 进入陈为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