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就这样深了,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下了整整一夜。这样的雨夜,风吹河池,枫叶飘零,黄花轻坠,渲染出一片诗意的悲凉。
故乡在皖西大别山区。父母居住的老屋,青砖灰瓦,藤蔓爬满了驳斑的土墙,古朴而沧桑,屋檐下春燕筑起的泥巢,还残留着欢飞的影象。
子夜残返,飘零的叶凋落在迷蒙的小院,窗外萧萧斜雨,绵长而柔和。 我已很多年没有回故乡了。重归故里,尘世的苍凉就这样扑面而来。这是一个新愁如殇的时刻。远处,寺庙低沉回旋的钟声间歇传来,夹杂着某些遥远的味道,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带着童稚和苦涩的片段。家里的门总是难以关紧,父亲站在土砌的书台前,教我读书识字,一次次为我点亮被风吹灭的油灯。这些场景很近又很远。
我以为我已远离了故乡,而不经意间,那承载着乡愁的土地,那些上学路上,光着脚丫衣衫蓝缕的孩子们的背影,依然潜伏在我隐痛的记忆里。故乡,堆积了我太多简洁而淳朴的情愫,也许,我只能在光影交错的时空里,单纯地咛听秋风,看纤柔秋雨把那些叶片浸染。
毕竟有些事,有些人终究需要惦记,比如哭泣的村庄,尘封的水井,苍老的父母以及那些饥寒交迫的日子。故乡秋夜走的轻盈,一如这萧萧斜雨,来的悄然,在毫无察觉中已轻轻地停靠在心间。而光影里的景象,就像流年,细细地,落了一地碎片。想去捡拾总是力不从心。
印象中,故乡的秋,淅淅沥沥的夜雨,朦胧、清丽。就像月下回眸的女子,或者是架上摆放的青花瓷,透着妩媚和优雅。这样的雨夜,淡泊,安稳,仿佛开在村口的雏菊,清瘦地冷,薄弱地凉。一直觉得故乡的秋雨应该是有色彩的,清丽,浅淡,明净,有细致的柔美。而风总是寂然,仿佛一条清澈的河流,在无声地流淌。
喜欢这样的雨夜。空气里流淌着湿润的香息,桂花的清香,菊花的金黄,在枝头和树梢间随风而动,散发着幽香。更喜欢在这样的雨夜,怀想明净的天空,流云舒缓,那洁白柔软的质感,会让我想起小时在故乡的田畴,母亲采摘棉花时的喜悦。
年少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记忆里那些往事,依然流连于我起起伏伏的生命之中。踏在院子里青石铺就的地面上,心事就这样寥落而又寂静。此时,水意浸透了时光,细碎的心情,细碎的感悟,细碎的温暖,一切都是舒展的。这样的夜晚适合倾诉更适合倾听,梧桐叶已泛黄,裹着一份季节的叮咛。
故乡的秋夜就这样深了。有时候,多么想挽留这个悱恻的时光,但是岁月依稀,物是人非,就像遗失起童年的光影,只能够留念却不能拥有。 多么希望在这个薄凉的季节,内心也开出淡淡花朵,这些芬芳的花儿,能够开在季节的末端,绽放着浅淡的香息;能够有凤竹一般的淡雅,蔷薇一般的妩媚,菊花一般的清丽。
秋夜袭雨,谁又用泪水把秋天的远方,淘尽了千遍?雪落无痕,花开无声,光阴在岁月之上无言地泅渡。而我始终卸不去思乡的桎梏,想到天明又将告别父母,我不禁潸然泪下。在下一个秋天的雨夜,能否还像此时,和父母一同聆听雨的声音?但愿父母踉跄的脚步,依然能趟过风趟过雨趟过流年。在遥远的地方,我致以伤感而温馨的祝福。
2009年11月2日
-全文完-
▷ 进入安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