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雷州有个一年一逢阴阳圩一刀也

发表于-2009年11月04日 早上9:18评论-1条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是雷州杨家镇井尾坡村群众翘首盼望的一年一逢的阴阳圩日。这天一大早,通往井尾坡的路上一片欢声笑语。人们或步行、或骑自行车、或骑摩托车、或开着手扶机,齐向井尾坡汇聚。不多时,圩上便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有摆摊的,叫卖的,舞龙舞狮的,唱戏的,凑热闹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井尾坡阴阳圩,名称古怪,神秘兮兮,历史古远,说是圩,圩上却没有一条街道,没有一间铺面,没有一间民房,而是一片荒坡野地,位于两条村落之间,面积约有200多亩。这里野草丛生,林木扶疏,坟茔墓堆密布。如此荒僻之地成圩场,实在令人为之叹奇。

阴阳圩的圩名由来,缘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年圩日凌晨三时,一个屠户挑着猪肉来到井尾坡圩上摆卖,刚放下担子,便有一个人急匆匆地赶来,说要买7斤7两猪肉。屠户从未碰到买肉讲定两数的事,虽心里纳闷,但为图个开市大吉,也没多问,当即割下一大块肉,一称恰好是7斤7两。当天,屠户的生意奇好,收市清点钱数时,屠户觉得有枚铜钱奇轻,便将其浸入水中。岂料,铜钱竟浮在水面。屠户大惊失色。众人询问何故,屠户回过神后便说出了开市时遇到一个声音怪异顾客时的情景。此后,“阴间的鬼神也来赶井尾圩”之说便不胫而走。 

传说归传说,至于阴阳圩源于何时,现已难于考究。几百年来,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首雷歌:“井尾上圩不开铺,单单搭棚遮毛露(露水),也没乜卖和乜买,只是赌钱到暗摸(天暗)。”从歌中可了解到当时这个圩的落后和萧条。 

研究雷州民俗文化的人士说,直接促使阴阳圩的形成和繁荣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井尾村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举办的神诞“婆母节”。该村的祀神活动邀请了邻近村社及遂溪县、徐闻县等地的村庄群众。此时也恰逢农闲时节,附近群众趁机前往井尾坡看热闹。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来这里的人每年不断增多了。人们以能到井尾娱神、赶圩为荣。有的远路群众怕误过时机,便特意提前几天来到坡上搭棚居住等待。一些商贩也赶在节前将商品运至坡上摆卖。久而久之,井尾坡圩场便形成了,并逐步繁荣起来。

阴阳圩于清末民初时期曾经历了一次劫难。那时,有一股山贼横行雷州半岛,到处杀人劫货。有一年,贼王放出风声要血洗井尾坡阴阳圩。恰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井尾村人陈西仁听到信息后,即从广州带回一连兵马与山贼决战。此役使不可一世的徐闻山贼遭到重创。为抵抗山贼再袭,随后,陈西仁筹资在井尾村建起一座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大宅院。院墙6米多高,墙体设有枪眼,易守难攻。贼王原誓报此仇铲平井尾村,后来慑于井尾村人誓死保卫阴阳圩的无畏气概,只好作罢。如今,古院依然屹立在村头,见证着阴阳圩的沧桑。

阴阳圩上,现摆卖的商品有衣服、猪肉、饮食、布匹、家电、木家具、农药、肥料等,但以传统商品竹器为多。圩市上有农家用的竹筐、谷围、簸箕、竹笼、竹筢、竹筛、扁担;有居家用的竹凳、竹躺椅、竹笾、竹锅盖、饭桌盖;有日常用的竹笠、竹烟筒;还有专门用于捕鱼的竹笱、竹筌等。这些竹器做工精细、形状各异。逛一逛,随时都可买上称心如意的竹器,且价钱十分便宜。据说从阴阳圩上购回的竹器,虫不蛀,经久耐用。特别是圩上有一传统,凡是来赶圩的,每人至少要买上一件竹器,切忌空手而归,以图来年吉利。 

中午时份,正是阴阳圩最为壮观的时候。摆卖的、赶圩的、游览的、游神的,都汇聚坡上,说笑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游神的锣鼓声铿锵作响。坡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此时,太阳虽猛烈,晒得人头冒热汗,但购物的,品尝小食的,观看游神的,都各得其所,各得其乐。摊档竖起的大大小小遮阳伞点缀着阴阳圩,远远望去,似是圩场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中午过后,圩场上人群慢慢散去。在散圩返家的路上,人们手提、肩扛、车载着一大串竹器,又成了一方奇特的景观。

井尾坡阴阳圩,一幅雷州古老民俗图,其独特的文化、奇异的风情,越来越散发着魅力的光彩!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刀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蓝调音画点评:

传说的神奇给此圩披上的色彩,历史的迁痕还在脚下不曾剥落。而今,只看那沸繁盈天的热闹场面,只看那些赶圩的人面上的喜色,如知,一切都在烟尘滚滚中,展开新的篇幅。

文章评论共[1]个
亚新霜-评论

不错,欣赏!~~~at:2009年11月04日 下午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