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人讲,送礼忌送闹钟和镜子,说是钟与终谐音,镜子易碎。
一次,单位里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篝火晚会,在一个互动节目中,公司高层领导纷纷登台,待节目结束时,口若悬河的节目主持人一时忘却了台词,竟然请领导们“下台!”确是犯了忌讳。
记得一次去亲友家坐客,席间无意谈及其已过世许久的母亲,不料惹了个痛哭流涕,大放悲声!众人欢颜自是不行,陪哭却又无泪,好一阵尴尬,待其雨过天晴,旋即艳阳高照,风和日丽,脸上不挂一丝悲痛!让我好生奇怪呀,后来才知道,我们碰了“忌讳!”
人生在世,随遇而安,《礼记》有云:“见似目瞿,闻名心瞿。”见到和先人长得相似的目惊,听到名字相同的心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在没有什么人和事的情况下,大可昏天黑地,独放悲情!若身处高朋满座欢声笑语之中,闻讳即哭,实在是避过了头!更有叔父,姨母有长得极像先人的,难道还不相往来了吗?怀念是心底的伤痛,孤寂时的独享,是不需同情与慰藉的情感罢了。
曾几何时,人们谈论起共同忌讳的问题,立即变得敏感起来。何为忌讳?也属于难以消释的范畴。如:贫困差距,人们曾经羞于将“贫困”二字直接从嘴里说出来。什么东西一旦被冠以“贫困”的标识,便难以抬头了。
我每每和朋友说起家父,总会麻痹自己“别多想,父亲已经作古,不是一直在自己心里吗?老人家从没离开!自然也就没有忌讳,没有悲痛!虽说有点自欺,但自欺得坦然,自欺得幸福,自欺得让人羡慕,甚至有些奇怪!
这也正应了颜氏所云:“盖知闻名须有消息,不必期于颠沛而走也。” 《颜氏家训》是本让人受益匪浅的好书!无论治家,教子,涉世,为人,都有借鉴之处。颜氏所持,不必闻讳忌言,闻讳必哭的观点,就十分认同。
讳,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讳,《说文》讳,避也。《广雅.释诂三》卒哭乃讳。《礼记.曲礼》舍故而讳新。《礼记.檀弓》昭王之忌讳。《周礼.小史》讳名不讳姓。《孟子.尽心下》《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又如;直言不讳,讳名是对尊长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讳恶则是先王的名讳与国家的凶恶;讳亡是忌言亡国;隐,隐蔽之意义,恐犯忌而干讳。《楚辞?谬谏》。注:“所隐为讳。又如:讳疾,隐瞒缺失;讳匿讳过讳恶不悛等等。
忌讳的事情还有公讳。在《礼记?玉藻》中有入门而问讳。又如犯讳,讳疾忌医是指讳忌,隐瞒过失。指自己有过失,却不喜欢接受别人的规劝。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由此看讳忌乃避讳禁忌,需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所谓讳莫如深,深则隐便是其理。据《辞海》、《辞源》和几种成语辞典所引:“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后人在使用中将“护”字换成了“讳”字,这是常见的事。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欺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
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人生而平等,但无法涵盖特殊条件的“平等”。实际生活中有别墅,更有普通的民房。同样,高校里有学生公寓,也有普通宿舍,很正常。只要摆正心态,忌不忌讳又何妨?
孕妇以利孕育健康而聪颖的小生命,有助优主,因而讲究忌讳;家居装扮含有主人喜好成分,讳忌原则,因而色调各异。国人是传统的,某些传统的文化一脉相承,无可厚非,而外国人的忌讳也俯地可拣,门可罗雀。
日本的宗教是以神道教和佛教为主,日本的国花是樱花。在日本民间忌讳的数字为“4”“9”“6”“13”,此外,日本人忌讳绿色,不喜欢紫色。他们讨厌狐、獾、金眼猫或银眼猫等;而绝大部分新加坡人则忌讳猪的图案和猪制品,忌用左手吃东西,传递物品,不可触摸别人头部,不可露出脚心或鞋底。
韩国忌讳是数字“4”,喜欢单数,不喜欢双数。正式场合叉腿坐,交谈时忌国内政治、与朝鲜关系、与日关系、男主人妻子等话题。澳大利亚忌讳的数字是“13”,忌讳兔子图案外,还忌送菊花、杜鹃、万竹花和黄颜色的花;英国人同样忌讳数字“13”,讨厌墨绿色、黑色、红色、山羊图案、大象图案、孔雀图案、黑猫图案、菊花图案、百合图案、蝙蝠图案等。而俄罗斯人在忌讳数字“13”的同时,不喜欢星期五,讨厌兔子、黑猫玩具或图案,忌送菊花、杜鹃花、石竹花和黄色的花,忌用左手递物、进食、握手、抽签等。
美国人把玫瑰当作过花,美国人其实最忌讳的数字也是“13”,不喜欢星期五。忌讳黑色、不喜欢红色,蝙蝠图案,黑猫图案。夜晚时,美国人忌过分谦虚和客套及谈论个人私事,禁距离太近。移民国家加拿大以枫树势为国树,但他们忌讳数字“13”,不喜欢星期五;忌讳黑色、百合花图案,交谈时忌打听个人私事,忌谈悲伤之事,死事故之类话题,忌吹口哨。
倦鸟思巢。忌讳像癌病一样,往往在于领会,不可言传。譬如:煤与“霉”谐音,解放前忌,改称“利市”,解放后已不忌;店铺晚上关门,因关门与停业同义,故叫“打烊”;肉铺卖猪舌,“舌”与“蚀”谐音,叫“赚头”或口条;病人服药忌称“吃药”而称“吃人参”;“鮠鱼”,“鮠”与“回”谐音,渔民忌,称为“来鱼”;船民、渔民吃饭忌将筷搁碗上,吃鱼忌将鱼翻身或夹断,犯忌不吉,意为搁浅或翻船;再如:农村老人忌称63岁,迷信说法“七九六十三,不死鬼来搀”,故多数超前自称64岁;产妇未满月忌去亲戚邻舍家,今乡间仍忌;父母去世未满月,子女忌理发,否则认为不孝。戴孝期间,忌走亲访友,更忌人喜筵、寿堂。今仍注意。商店的门槛忌坐,怕挡生意,不吉利;商店扫地忌向外扫,台上灰尘忌向外抹。向外,意为散财。今农村集镇小店仍忌;向人敬酒,忌反手倒酒,属不敬。书信忌用红笔写,意为绝交。今仍忌。裁缝做蚊帐,忌开口说话,认为开口后挡不住蚊虫。今乡下少数老裁缝仍以此为忌。
-全文完-
▷ 进入温馨先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