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寺离中岩还有一段路程,顺着岷江河畔下游的方向走便可到达。还没有进山前,就听大表哥说,有寺庙的地方,要不然不去,去了一定要买些香烛来烧,否则会对你不好。我对寺庙没有特别的感情,有点好奇也给了深居山中的僧尼们,庙堂里的法事和咿咿呀呀的神秘诵经。我本不是去拜佛的,喜欢的是山里的湿度和气息,是不管有你没你经过一样怡然自得的植物,它们荒芜也好,葱郁也罢都无比纯朴的沉静,仿佛与我有一种心照。雕琢花哨的庙宇就没有这份定力了,它就是盼望人们去朝拜的。没有人游览,没有整簇整把的香投入香炉,养不活僧尼们,久失看管的庙宇就会破败下去,最后消失掉。
德云寺的规模比我想象的大些,不过所有的寺庙都是大同小异的建筑式样,供奉的几尊塑像无非就是耳熟能详的释伽牟尼,菩萨,四大天王和罗汉们。所不同的是泥塑,还是铜像,是雕工精美,还是粗制滥造。“艺术之始,雕塑为先。”我却无法深切领会其中的精彩。我用自己的年龄数十八罗汉的时候,数到一个下棋的罗汉,莫非就是沉思罗汉?
从正殿旁侧拐出去,还有一间屋子属于财神。财神缘由中国民间的传说,和佛教八竿子也打不到一起。在许多人的家居中也有这种信仰混搭的现象,把观世音和财神爷摆放在一起供奉。我想起前不久读到一位文友写的文章里批评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信仰泛滥,辨析不清的问题。佛教始于印度,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历代高僧和帝王卿相的弘扬提倡,早已深入民间,成为中国人民主要的信仰。但这不妨碍再信奉其他,求财纳福的祈望是人们的普遍心理,甭管什么神啊佛啊,只要能使人生在世过上好日子,就都可以相信。
也许,文友是想说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绝不是虔诚的烧香拜佛,素食吃斋饭就可以衍生出来的。信仰是一种精神的修持,不仅仅是观念上的归依,而是和生命融通一体的生活方式。宗教里面可以言传的意义是基础的东西,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但要探求更深的亘古长存的精神觉醒,需要有终生的修行准备。
中国最早的精神中心是“道”,老子可以说是这个宗教的创始人,那时候还没有一个有组织的宗教。老子肯定不是中国最早的道教徒,只是他开始把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把这种智慧写成经典的文字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被道教徒们当作道教的始祖了。后来,道教的影响被佛教的影响遮蔽了,也是殊途同归,或者说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做的不同的梦而已。
在德云寺,最终我也无法免俗:烧香,拜佛,抽签。拿在手里的这根竹签上只有“第十四 中签”廖廖几字。我不明其意,向住持和尚请教。住持和尚是一个70多岁的老和尚,看起来很安祥。他接过竹签看了一眼,转身向身后墙角的大立柜走去,从柜子里拿出一张泛黄的小纸片,坐回书桌前说:想问哪方面的?
其实我的心中想问两个问题,却只轻轻的吐出一个字:文。
老和尚有点迟疑的表情,停顿数秒又问:什么?
我笑了,大概没有人是只问一个字的。我重复道:文。文。就这一个字。此刻,我对纸片上的文字不感兴趣,倒想听听他是如何解释此签的。
老和尚听清楚了我的话,弘扬的却是“孝道”,“适时”,“看破放下”等人生箴言。说我性格正直,敢言。最大的缺点是容易轻信别人。他伸出五个手指头来比喻每个人的长短不同,叮嘱我万事不要追求完美,“善巧”才能有“方便”的人生。而我的事业还有挫折,一定要坚持才能闯过去。……
他说的这些毫无新意,他并没有解除我的困惑。我就像是给他端来了一碗汤圆,要他猜出里面包藏的是什么馅。
蓦然,我觉悟道没有人能给我指点迷津。一个字怎么能显示一个人的一生呢?就像一个“佛”,它是什么?一个“道”它又是什么?老和尚暗示的2012年是什么意思?我的人生为什么是如此而不是另一个世界呢?我到底是谁呢?我的能量究竟有多大?那些不停的纠缠着我的噩梦预言了什么?我有太多玄之又玄的感觉,无比清晰,又无法解释。我不停的问,在我的人生当中,直到无问可问,直到妄想消尽,直到我发现了我到底是谁。
纸片上的内容是:第十四 中签
诗曰:宛如仙鹤出樊笼,脱得樊笼路路通。
南北东西无阻隔,任君直上九雷宫。
解曰:任意无虞路有亨通,此签仙鹤离笼之象,随心所欲逍遥自在,凡事先凶后吉也。
鹤是超逸,纯洁和长寿的象征,出得樊篱就是无限广阔的天地。这是一支让人充满希望的好签。不管此签的意义代表什么,我却不得不怀疑。如果我真是那只迥立风尘的超凡的仙鹤,我就没有这么多的依恋和困惑了。
更多的亲人返回中岩了,我看到大表哥留在山坡上等我的身影,这种距离让我心生感激。身边还有等着解签的人,幻世的红尘像迷宫一般闪烁。我又怎么可能独自寻觅到一条清澈的山溪呢?谁的心灵没有淤泥的痕迹呢?恐怕只有我在沿途看到的那些蓝色的小花,粉红色的野棉花,淡淡的清雅的证明着山溪的流响……
2009-10-30夜
-全文完-
▷ 进入立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