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温婉苏州流光乱

发表于-2009年10月31日 晚上9:26评论-2条

温婉苏州

在苏州呆了五天,几处景点转转,也不过是走马苏州。想要真正体味苏州精神,不知道要多少年的浸润才行,所以这里,只是写点感想罢了。

太湖美,美在太湖水

哥哥弄了辆车,说带我们去西山看看。途中停车,说,在这休息一下吧。就引我们往路边的深处走。穿过一片树林,看到林中隐隐的木桥。循木桥走去,便来到一处水岸。岸边一带荷花,正是盛开的时节,芦苇依着荷塘,在阳光下静默。原来,这里便是太湖。

木桥的尽头,有船等待游客,可以坐船游览湖景。那天是周日,虽然太湖地处偏僻,但游客也不少。眼见两只船都开走了。我们只好走远些,才看到有只船停在木桥边。船里,一女人和她儿子正吃饭。看到我们,便赶紧招呼着。

女人摇起桨,船在太湖中缓缓前行。太湖水碧绿如玉,我和儿子忍不住把手放到水里。流水划过手臂,如丝般清凉。水面上,微波轻漾。水莲的小小白花,隐藏在碧叶下,随着水波轻摆,像被谁摇着,在这白日下做着些美梦。这样摆过几丛芦荡,水面突然开阔了,放眼望去,竟看不到水岸,只看到一片浩淼,水的尽头,接着一带长天,几只渔船的黑影,贴在水天之间。看到这些,我才体会到什么是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心里忽然想到“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句子。呵呵,真是绝笔。

摇桨的女人长得黑瘦,也许是长年在水面打渔的关系,脸色黑黑的,也看不出多大年龄。她很善谈,边摇船,边和我们说话。“这太湖水,原来还要清啊,水下的鱼都能看得见的。这几年,都让那些人给搞坏了。原来这里的水不是这样一会深,一会浅的,那些人在这里搞开发,挖成这样了。”听她这样说,我不禁想起来时路边正在盖着的一片片独栋别墅了。“你现在还打渔么?”我也和她拉话。“这边没鱼的,打渔要到水深处打的,你看太湖很大的,到打渔季节了,我打半天鱼,就可以回家休息了。现在不是季节,我就在这里挣点钱。”“那也还好啦!”“哎呀,好什么啊,我要不是为了我这个傻儿子,哪会这么在湖上跑。找个卖货的什么固定工作多好啊!”她指着身边的儿子。其实我早注意到那孩子,他一直在咧嘴痴笑,腮上挂着一颗米粒,嘴里还一直重复些听不懂的话。想着这女人带着这孩子,在湖里风里来雨里去的跑,也很辛苦啊。

二十分钟的游湖很快过去,船靠岸,女人说:“给三十块钱吧,小孩子不要钱的。我前两天划船遇到两个女孩子,刚丢了工作,心情不好,我就没要她们钱的,就是让她们散散心好吧。"

看着眼前的这个朴实女人,我不禁想,太湖,也许不只美在太湖水吧。

寂寂宝华寺

宝华寺,并不在我们的游览计划之内。从西山往回走的时候,儿子吵着要爬山。哥哥说,那我们去竹山吧。于是,在一片茂林修竹中,一座寺庙,安静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宝华寺又称宝华禅寺,位于旺山村薛家湾宝华坞。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当时有位从印度远游中国的憨憨尊者路过尧峰,见山势奇特,左三右四,象盛开的莲花,驻足停留。当时有位叫吴广的人将宅院捐献给他作乐莲花,古代“华”和“花”字又相通,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将“宝林寺”改成了”宝华寺”。宋代智显禅师曾在此居住,又称“智显禅院”。 

这座寺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安静。它没有寒山寺的游人如织,也没有定园花神庙的逐利庸俗。只有极少的几个向佛的人,还有渺渺的佛音轻轻飘来。禅院里,几棵高大的树木,据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想着他们静静地立了几百年,见证了这座禅院几代以来的兴衰更替,心中不禁很是感慨。物是人非事事休,繁华或者落寞,都只是一时罢了。最终胜利的那个,只有时间。

我买了注香,点上放到院中的香炉里。不是因为信佛,只是表示对这座寺庙的尊重。我常觉得,物,比如这座寺庙,也不一定真的一无所感。这座寺庙,已经在这里静立了一千五百年,它能留存至今,就值得我们敬畏。

走入正殿,正面摆放着释迦牟尼佛像。下面是供人祭拜的蒲团和香火、功德箱。同行者都虔诚地祭拜。我不拜。虽然说佛渡世人,可我知道,真正能渡我的,只有我自己。佛,或者别的什么供人们信仰的,只是人们寻找解脱的一个出口。我不想要这样的假象。真找不到出口,看不到光亮,我就自己在心里弄盏破灯好了,油灯也不错。

要离开的时候,我想,给孩子买串佛珠吧。再不信佛,还是希望儿子一生平安。那些珠子看起来真不像样。儿子也选不出要哪个。接待我们的那个婆婆就对儿子说:“我这还有个小孩带的手串,送给你吧。也算我和你结的一段缘。”她从兜里拿出一小串珠子,递给儿子。那是一串土木色的小珠子。我把它戴到儿子手腕上。儿子看来很不高兴。他喜欢那些闪亮耀眼的玻璃珠子,这个年纪,还不知道真正值得喜欢的是什么。婆婆看出了孩子的不满,解释说:“这是菩提子啊。还有香味的。”旁边的香客也说:“这个很好啊。真是缘啊。”

儿子后来到底不肯戴。我硬给他戴上,他总是随手不知放哪里了。有次,我以为找不到了,还吵 了他。可还好,最后,还是安安稳稳地把这串佛珠带回了家。其实我在意的,并不是它是菩提子,或者佛珠。我珍惜的,是儿子与这位佛婆婆的这份缘分。这个道理,不知道儿子多久以后才能明白?

城市山林,拙政园¬

到苏州,一定要去拙政园看看的。因为它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中国私家园林的经典,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不看总是有些遗憾哪。¬

进入园林,就见园内山明水秀,楼阁疏落,平桥卧波,花木扶疏,一派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眼前到处是繁复的美景,繁复到你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走在这里的时候,也许只有叶圣陶说的“务必使游览者无论你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样的句子才能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吧。

这里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都是着眼于画意的。(呵呵,忍不住用叶圣陶的句子)当初的设计者也许就是想将自然的美景悉数收纳到这个园子里。如果没有那么多游人,步入园林,老树傍岸,流水潺湲,假山层叠,鲤鱼戏波,耳中满是蝉鸣、鸟语,还真像步入了宁静幽深的山林中。只是,这里太美了,雕琢的痕迹太重。“天然去雕饰”,刻意完美的结果就是虚假得不自然了。

忽然想到当初住在这院子里的女人们。也许她们锦衣玉食,也许她们身在画中,但是,再美的景色,对她们来说,也不过是个精致的鸟笼吧。被拘囚住了身体的她们,不知道在月明的夜晚,心里有没有向往过园外的广阔天地?现在的我们,身体是自由的,能够把我们囚困的,只是我们的思想了。而思想的囚禁比身体的束缚可能更难以让人解脱吧。

拙政园是文人园林,园中景物大都依情依景而取了很美的名字,而且多取诗意。比如“兰雪堂”,就取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放眼亭”则源自白居易“放眼看青山”的诗意;“见山楼”是来自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此外,像“荷风四面亭”、“梧竹幽居"、“雪香云蔚亭”、“听雨轩”等等,听了名字,就有种雅致的文人气息,让人遐思不已。而我最喜欢的一个名字是“与谁同坐轩”。人生一世有四乐,书酒佳客山水游。深处城市山林,美景当前,置一壶美酒,和一个可以同坐的人谈书啖酒,岂不是人生大乐尽享了?

几天的停留,我初次体味了苏州的深厚温婉。我想,我一定还会再来这里,看天堂的小桥蜿蜒,品人文的丰厚底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流光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罗军琳精华:罗军琳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温婉的苏州印象在朴实、温婉的语言极致中表现出来
自然而然,如风行水上。真实的感觉予人干净与美好

文章评论共[2]个
澌涵毓-评论

坐沙发,品读游记,遥握at:2009年11月01日 下午3:05

流光乱-回复呵呵。 at:2009年11月01日 下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