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影视作品迎合时势的心态和趋势比较严重,看过以后能给人多少深刻感受的不多,给人以震憾、让人刻骨铭心的更是寥寥无几。伴随着建国六十周年的庆祝,《建国大业》上演了,并且好好炒作了一番:什么众多星腕不取报酬了,什么场面宏大了,真是轰动一时,就是票价也都百十元,最近,有幸看了这个片子,有些话说与大家,也算作自己的一点感受吧。
片子内容没有太多的特别,它截取了49年建国前后的几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毛泽东率团与蒋介石重庆和谈开始,到1949年政协会议的召开,时间跨度不长,片子对国民党统治的否定也不是太强烈,给人印象较深的是蒋经国以特派员身份到上海反贪腐,面对各种势力的盘根错节,面对各种利益的纠纷,在蒋氏父子对话中,蒋介石说的一句话:不反亡党,反亡国。对照当下的中国,我在不停地反问自己,反腐与否,是不是与当年的蒋氏面对的局面有相似一面呢?历史真的是一面镜子吗!
影片的台词里说:蒋、毛都是孙中山的学生。并且,两位领袖均穿中山装出场,国民党政府更是把中山装作为官员的礼服。这让我联想到孙中山先生,在追求民主共和的道路上,大仁、大智、大勇的作为,为了国家民族,他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包括职务、权利、利益,甚至生命,他受到国共两党的尊崇是理所应当的。他的这种德行,仁义和精神,他们的后辈肯定不如,不然两党不会兵戎相见,开战数十年,死伤百千万。
影片很大篇幅反映了政治协商会议,包括吸引了众多影响较大的民主党派人物来参加政协会议,我想当时召开政协是为了与国民党抗衡,也是为了建立国家大业,为了参加会议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比如冯玉祥将军,就是在从美国回到中国的船上,被人放火烧死的。片子介绍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新中国的筹建,国旗、国徽、国歌的确定,各抒己见,而今,我们和平了,我们的政协为了共和国的建设,为了民主、民生、民权,我们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也给我们很多思考。
片子的影星众多,国共两党的高级人物多,但是,演员的表演与其所演人物相差甚远,开场中蒋介石、毛泽东并肩出场会见记者,气质和风度与印象中的两位领袖人物相去甚远,还有宋庆龄、宋美龄、周恩来在一些场合的表演,均让人不敢苟同。
电影重点介绍了国共两党的两次和谈,但是,每次和谈都是各怀心腹事,各打各的主意,不同的是45年的和谈是国民党占优势,第二次和谈是共[chan*]党占优势,双方两次都不是真心和谈。正像人们评论两个中国人一样,分开是两条龙,合在一起是两条两条虫。和谈合作在两个政治集团里也是如此,可能中国人天生就不会合作。直到今天,事情过去了60年,国共两党在两岸开辟了各自的事业,才真正地接触走动,但还没有真正地坐下来,这让人不解。此前,我们与西方社会都能双方合作共赢,我们自己的兄弟,为什么不能走在一起、坐在一起呢?国共两党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我们双方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先人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当年的东德与西德,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抿恩仇。如今的欧洲数国组成的联盟,经济、军事、利益分工协作共同繁荣,给人以国际大家庭的感觉,人家的国家发达,人民富裕,在那里生活没有压力,只有享乐,人民真正地安居乐业了。我感觉现在的国共两党健康发展是顺应时势、顺应民意的,只要双方求同存异,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
同时,我也认为作为谋体或者影视作品应该作好引导、作好路标、营造好的氛围,对国共两党内战的片子少演、不演,自己的兄弟姐妹内战,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共同的伤痕和痛苦。
-全文完-
▷ 进入左牵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