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雷州虎旧踪实录一刀也

发表于-2009年10月28日 下午5:03评论-2条

曾几何,老百姓谈虎色变,现却变成谈虎色舞!笔者是雷州人,对曾经生活在雷州的华南虎,有所详闻。建国前,雷州曾是华南虎的世界啊!那渐行渐远的虎啸,已成了雷州人的记忆。虎啸雷州的日子不复再来。

雷州曾是虎的世界 

雷州半岛为丘陵低山地区,地属热带,气候温暖,树木茂盛,野生动物众多,自古以来,一直是虎的良好的栖息之地。清初《广东新语?虎》第一句话就是“高、雷、廉三郡多虎”。雷州虎除捕食体型较大的兽类外,还以蛙、鼠、蝗虫等为食,有时还深入海边红树林内捕食鱼蟹。 

雷州半岛建国前老虎多还有一原因。雷州除森林茂盛、野生动物众多、适宜老虎生存外,雷州半岛三面临海,虎受海阻隔,不能前去,就地繁衍,造成雷州半岛多虎。据老人说,那时老虎多到敢穿街跨镇,招摇过市。 

我家乡是雷州半岛腹地一小村庄,村中的老人记得,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天,夜幕临降,老虎便大摇大摆到村中来了,叼走了庞姓人家猪栏里的小猪。当时,村民眼睁睁地看着老虎把小猪叼走,却奈何不得。据村里老人介绍,他们小时候,看到老虎和听到虎啸不是稀罕事。 

我家乡一邻村,村名打虎溪,就是因打虎而得来。一个大白天,老虎到村中觅食来了。村民发现虎后,立即组织起来,操锄握棒,对这只惹事生非的老虎大肆围攻,终于在村外不远处的溪边,把老虎打死。这只老虎终逃脱不了被村民分食的命运。 

正是雷州半岛老虎多,伤害人畜的事常有发生,为此,当时居民为虎患所困扰。雷州半岛为何有如此为数众多、大大小小、形状古朴的石狗?为此众说纷纭。笔者以为,不排除是一种虎文化,雷州半岛地势平坦,雷州虎是不多见的平原虎,“虎落平沙被犬欺”,用众多石狗护村,望虎大王知难而退。

尽管虎生性凶残,但雷州虎对雷州半岛的开发有过重大的贡献。雷州在宋时为名贤迁谪之乡,地广人稀,老百姓生活困苦。清王朝建立后,也仍是个人少粮缺的地方,之后,随着清王朝新增人口不增纳赋税的政策的推行,极大地刺激了雷州人口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雷州的大开垦。 

雷州半岛在大开垦中,还实行了耕作改制,推广种植番薯。雷州大地一马平川,河流偏少,开垦地大多没有灌溉条件,最宜种植番薯,番薯更切实解决雷州长期以来缺粮的困扰。半岛大地活跃着野猪、黄掠、野鹿等多种草食兽,其中以野猪行动敏捷,繁殖力特强,数最多而破坏性最大,一夜之间可毁掉大片薯田,而虎极大地限制了野猪的数量。 

干百年来,生活在多虎的环境中的雷州入学会了与虎的和谐相处,虎在夜晚猎食,雷州人便晚出早归。雷州人知道,虎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如要穿山入林则要结伴同行,大声吆喝,避免与老虎骤然相遇。 

上世纪50年代,雷州半岛的华南虎的数量仍然不少,经常早晚出没在山岗和田边,村民都不敢出来活动。后来,为了种植橡胶树,政府在雷州创办了多个国营农场,森林被大规模摧毁,华南虎只得逃命。 

据有关资料记载,1959-1965年,广东省专业猎虎队在雷州半岛消灭的老虎达31只。想当时,打虎可是一种豪气冲天、为民除害的英雄壮举啊!在徐闻,华南虎为逃命,还有过洇海逃向附近岛屿的壮举。 

如今的徐闻县国营勇士农场,就是在建国初期开垦工人突遇老虎袭击,因打虎而得名的。当时徐闻07117场(现勇士农场)在开垦的过程中发现一只大老虎,这只老虎搞得开垦工人担心受怕,人心惶惶,于是组织人员追杀这只猛虎,连轻重机枪、手榴弹全都用上,最后老虎被打死了,但打虎过程中,农场一负责人被老虎咬死,另外一位职工身负重伤! 

滥砍乱伐和肆意捕杀,是雷州虎无处藏身而灭绝的主要原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雷州半岛均无收到虎情报告,老虎在雷州半岛绝迹了。

雷州虎肉曾比牛肉价低 

“解放前,雷州半岛老虎比猫多。”说起雷州虎,雷州老医生姚天生先生这样说。姚医生在雷州一家医院工作。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年少的他不但看过雷州老虎,还吃过老虎肉呢! 

据姚医生回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每10天或半个月就见有四、五个大汉从嘉山岭把打死的虎扛来北和圩,小的虎有两人扛、大的虎有四人扛,他们把老虎扛到市场宰卖。当时虎肉比牛肉价低,每次宰虎,他父亲都买回三、五斤虎肉。虎肉新鲜好吃,全家大吃了几天,大饱口福。

由于虎肉比牛肉价低,建国前,在雷州半岛吃上一顿虎肉,确是一件平常事。我村里的明叔老人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其祖父曾几次从市场买回虎肉让他吃。他今年60多岁了,虽左腿残疾,但身体仍十分硬朗,样样农活还能干。他还记得虎肉煮熟后的鲜美味道。 

当地人捕杀老虎的方法有设陷阱、装铁夹、埋土炮等,后来方法又有改进。据雷州有关人士记述,1943年,北和镇昌伯村一周姓村民,在村北后山挖一个小堀把小羊夹在小堀固定好,用手榴弹拉线,缠在小羊身上。夜间,小羊悲叫,招来老虎,老虎见了小羊,猛扑叼吃,拖拉动手榴弹,引起爆炸,虎和小羊均被炸死。1944年,在北和镇南边岭村,一郑姓村民模仿以上办法,一年两次成功炸了两只大虎,一只虎当场被炸死。另一只虎被炸伤,嚎叫着跑去附近的鹅感村,被该村群众捉去。两村把老虎肉平分,皆大欢喜。 

据雷州地方史料记载,建国前,在雷州的圩镇常有虎肉出售,在湛江赤坎南华广场和逸仙路一带的饭店,也经常出售新鲜虎肉。饭店老板常常把虎皮挂在店外,以示那些肉都是货真价实的虎肉,一些饭店甚至别出心裁,在店门口外连挂好几张虎皮,吸引顾客的眼球,以增加人气,拉动生意。 

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也瞄准了销售老虎的生意。1946年3月,一名姓张的商人从徐闻买到一只被活捕的老虎,这只体形巨大的虎准备运到霞山试图展览赚钱。由于看管不严,老虎清晨破笼而逃,沿街奔走,霞山市民惊恐万状。这头巨虎最后在海头圩附近被民兵击毙。虎尸体被屠宰分割,虎肉在海头圩售卖。 

正是当时雷州虎被捕获的多,虎骨来源多,虎骨酒也成了地方特产。酿酒大户用虎骨毛鸡浸酒,专治风湿骨症,誉为中国名酒。由于老虎全身都是宝,虎皮可以制成珍贵的装饰物,虎血能滋阴壮阳、健胃补益,虎骨更是名贵中药材,泡酒服下能祛风湿、活络止痛、强筋壮骨,老虎更成了猎杀目标。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乡一位姓张的村民还到邻村买虎骨药用,那是一小块虎骨,已保存了30多年。 

雷州半岛的老虎当时为徐闻的多。徐闻虎骨木瓜酒曾在清末时贡入皇宫,因此在清末民初时曾驰名海内外华人聚居地区。广府人和高凉人在徐闻制作这种虎骨木瓜酒运往外埠出售,当时徐闻城内有十多家广府番禺、南海、顺德,高凉高州、信宜、吴川等籍地的药材铺专做徐闻虎骨木瓜酒,其中又以广府南海籍的永安堂药店、顺德籍的永春堂药店、高州籍的信宜丰药店制作的徐闻虎骨木瓜酒最为有名气! 

当年,真品的虎骨酒远销海内外,如今,虎已成为国家的野生保护动物,禁止捕杀,真品的徐闻虎骨木瓜酒也已停药多年,没有地方能够找到了!据说现在市场上的虎骨酒,其虎骨用猫骨代替,但虎骨与猫骨不可同日而语,其药性和功效也就有天壤之别了。 

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为消除虎患,老虎被列为灭杀对象,雷州虎随之便被赶尽杀绝了。说起当时雷州虎肉比牛肉价低,人们现听来似乎已是天方夜谭。虎啸雷州的日子不复再来。

雷州虎患何其多? 

雷州半岛虎患的出现,有关人士认为:由于本地人口的繁殖和外来人口的大量迁入,原有耕地已入不敷出,新地不断开垦,破坏了植被,使虎失去了栖身之所。老虎生存的条件发生改变以后,离开深山,窜入城乡,再加之清末民初土匪作乱。特别是徐闻县,匪帮众多,动辄杀人,弃尸荒野莽林,老虎吃惯人尸,就寻人充饥。所以,老虎伤人、危害家畜的事件也随之层出不穷。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末,广州湾(湛江)成为法国殖民地,法国殖民者为巩固自己的利益,把祸水引入半岛。法国人豢养和武装的匪帮趁机由广州湾开入半岛,他们啸聚山林,招兵买马,干起贩卖人口杀人抢掠的勾当。到1926年,半岛内土匪人数多达二万人,其中徐闻有五千,土匪杀人弃尸荒野,老虎吃惯人尸渐渐成为食人虎。 

虎的食物充足又得以大量繁殖,匪患加虎患令半岛大地陷入血雨腥风之中。直到陈济棠治粤,1933年派兵剿匪平息了十多年的匪患。位于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在匪患结束后,全县人口由原来28万人减至5万人,被匪徒杀害达19万人,逃亡4万人。可是匪患虽平,但虎患却愈演愈烈,不少村寨为求自保,便组织打虎队,虎死人亡两败俱伤的事常有发生。 

民国期间的雷州半岛,虎患严重当推徐闻县。1916年—1933年,徐闻县辖区的老虎活动范围,也渐从林区扩大向沿海,从县北和县东山区逼进县西部华丰岭至白沙湾一带的沿海地区。徐闻县高山岭下的猫狸坑(今雷州英利青桐洋)及西部华丰岭,因老虎猖獗,那时常被当地人称为“景阳岗”,过往者提心吊胆。老虎初时只敢在野外扑吃独行者,继而日渐猖狂,常穿村入院,寻人为食,有时甚至有数人在场,老虎也敢袭人。 

1928年夏的一天,天气十分炎热,徐闻县前山和家村有村民蒋银准等三人在自家墙院里夜睡,不料老虎穿墙入院,三人俱被老虎咬死,其中蒋银准被老虎吃掉,只剩下一只鞋子和破碎的衣服、碎骨、残骸。老虎扬长而去后,村民在院中依稀可辨认遗物是蒋本人的。 

徐闻县前山山尾村因靠近丛林屡遭虎害,不少人填入虎腹,大白天村民出门也心惊胆跳。虎口余生者陆续搬走,原近三十户人家的村庄,建国前夕已成废墟,一片凄惨景象。类似经历的还有徐闻县城西北门附近的粽铺村,同样因虎害猖獗而逐渐搬迁败废。 

胆大妄为的老虎还居然窜进徐闻城,在当时国民党县长陈桐的公馆附近叼走一个居民,城中居民大为惊骇,遂成立打虎队,打虎队全是膘悍勇猛的男子汉组成,到处寻虎捕打,但这打虎队却无功而返,一只老虎也打不到。为此群众讥笑打虎队为怕死队。 

据徐闻商会统计,徐闻当时平均每年死于虎者约有300入。这不菲的数字若与死于匪祸者相比却是小数目,若与开垦种番薯令徐闻由不足4000人发展到后来28万人比,更显得微不足道了。雷州虎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的发展,这方面到现在罕有人提及和认识,因人祸雷州虎却背了食人虎的骂名。 

根据猎人多年来经验,老虎虽威猛无比,但很少伤人,袭击人类多属于以下情况:饥肠辘辘时;年事已高,捕食艰难时;受到人类惊吓、被人伤时;生子前后觅食不便或者保护幼虎时。雷州虎变成了食人虎,这与民国期间半岛的匪祸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人说雷州当时的匪祸猛于虎,一点也不为过。 

笔者看过一篇关于徐闻县过去虎患的史料,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记述:徐闻县龙塘乡吴家田村,过去一直以农耕为生,当时村民们下田用水牛耕田时,经常会有一只或数只老虎蹲坐在远处的山坡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百无聊赖地观看村民们犁田劳作。这真是一幅活脱脱的人与老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图。可惜这样的图景为后来的匪患和虎患所代替。 

雷州半岛震惊世人的虎患出自民国期间,而虎患却是匪患等人祸酿成,这是不容否定的。

雷州虎能跑会泅特性殊 

清末至民国期间,雷州老虎多,伤人吃人叼吃畜类,为害很深。人们闻虎色变,人心惶惶。徐闻县地方史记载,由于老虎特别猖獗,一到天黑,家家都关门闭户;若要穿林入村,则须结伴同行并备有铜锣,鸣锣开道,驱吓老虎;万不得已夜间出入,则要成群结队,利用老虎怕光的弱点,高举火把行进。 

当时在徐闻,经常有老虎不分昼夜到处乱窜。前山绿沟村村民谭某,一天晚上正在屋里抽烟,听见屋门响,起身开门,见无人,又关上;门复响,他复开,一虎跃来,把双爪搭在门板上,他顿时惊恐万状,缩回身子,死死顶住把门关上,虎口余生。 

徐闻前山山尾村有一户农民住在“茅丝墙”屋中,夜睡时,虎破墙入室,叼走一人。龙塘下池村一农妇一日在自家厨房煮饭时,发现一只老虎正探头从厨房锅灶的排水口瞪着眼睛看着自己,惊恐万分的农妇惊慌失措把一大锅刚煮沸的粥从灶头的排水口中拨出去,滚烫的沸粥飞溅在老虎身上,老虎方才落荒而去。 

徐闻县城荣曲街居民陈二有一次外出到城郊山脚边拾柴时刚好碰到下山觅食的一只白晴吊额的大老虎,老虎一扑一个前爪刚好抓到他的右脸,顿时鲜血直流。陈二吓得大叫一声,晕了过去。但也就因为那么一叫,老虎竟然被吓跑了,这才捡回条命。但脸上的伤惨不忍睹,右脸几乎全被撕裂,整个伤口深得吓人。陈二脸上的伤口在一年之后才痊愈。 

1934年5月的一天,打虎队在徐闻龙塘文部村后山围剿一只大如水牛、全身有黄黑斑纹、身长5尺的大老虎,正当大家在密林中分头寻找躲藏的老虎时,老虎突然从林中扑到祝智柏身上,勇猛的祝智柏骑老虎抡起拳头就打,右拳不慎打在虎口中,被老虎一口咬断并吞掉,后来这只猛虎逃脱。祝智柏便失去一只手掌,成了独臂人。 

老虎不但在村庄为害,而且敢于穿街过镇,招摇过市。当时的徐闻县城老虎常常从城门硬闯进来。上世纪30至40年代,有一次县长陈桐傍晚办事归来,碰上县衙门前有一只老虎正趴坐在那里伸着懒腰,由于距离远且夜色蒙眬,陈桐一开始没在意,以为是牛,心想谁会把牛放在县衙门口这里?当认出是虎时,陈桐大惊失色,幸而县衙有很多偏门,出身桂系军阀少将、训练有素的陈桐慌忙从一个偏门闪进院内方才幸免于难! 

雷州虎生活在三面环海的半岛,不仅能很快奔跑、跳跃,且极善于泅水,这与其它地方老虎的特性有所不同。据当地老人回忆,雷州虎食物缺少时,也常到海边的红树林里捕食鱼蟹。在海里觅食的老虎有时只露出半个身子,远远望去,人们还以为是生长在海里的动物呢! 

1948年4月,一只猛虎从海上泅向湛江市郊麻东村,被两农民发现。农民不知虎有泅水特性,误为其它动物,用锄头守候伏击。老虎突然猛冲上岸,两农民措手不及,被老虎咬伤,拼死搏斗才脱离虎口。老虎窜到该村搅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村民组织数名身强力壮的农民除害,他们用棍、锄、铲、叉追打老虎,几经搏斗,5人受伤才将虎制伏。 

建国初期,为消除虎患,老虎被列为灭杀对象,幸存的老虎在人们的追赶下,四散逃命。笔者多年前看过一份关于灭虎的地方史料,记载的就是老虎泅水渡海逃命的事。在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当时就有两只大老虎无路可逃,只好下海泅水逃向附近的岛屿,这两只大老虎还未上岸,就死在人们的刀枪棍棒之下。 

当今,华南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列为“濒危”级别,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从“谈虎色变”到“闻虎则喜”,我们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啊!

雷州人捕杀老虎方法多 

建国前,雷州半岛皆有老虎的活动,范围大多局限在徐闻一带。原因是在1949年以前,徐闻县的热带雨林面积占全县陆地面积的60%以上,尤其是县东部和北部,原始雨林纵横幅度达50公里,那里常有黄猄、野猪、虎、蟒蛇、穿山甲、山鸡等野生动物出没。 

居住在林区附近的人,一般都懂得防虎。因虎怕火光,夜晚单独外出者,常手里提着一盏三角灯驱虎。遇上老虎拦路不退时,行者以器物或双足猛磕或踩地,地若震动,往往能吓走老虎。有的还点燃鞭炮,借以吓走老虎。 

用牛车拉物时,林区附近的人爱用大水牛拉车,因为水牛身强体壮,力大无比,老虎不敢欺负水牛。不少村庄约定,老虎进村时,发现者敲锣打鼓为号,听见锣响,家家户户跟着敲锣打鼓或装吼叫,此起彼应;老虎怕响声,常会被吓跑,村人也只以吓走老虎保护人畜为目的。 

老虎在雷州为害惨重,徐闻人民为了生存,纷纷起来打虎伏虎。当地不少村庄,先后组织了打虎队,当时的国民政府给大部分打虎队添拨枪枝。上世纪40年代,徐闻县内较为有名的打虎队有西北门、石岭、前山、和家、北松村、西洋等。其中西北门打虎队有队员40多人,和家村、北松村打虎队各有队员30多人。打虎队一般装备有步枪、虎网、铁叉等打虎武器。 

除了打虎队打虎外,一些懂武功的村民也自发组成零星的小团伙,进丛林中猎虎。下桥迈老埚村有父子三人,猎虎出卖,曾名躁一时。父子三人常常是先拿了买虎者的订金,再去打虎,被称为当时“卖朦虎”的人。打虎时,三人各带一张老红藤编织的大盾牌和一柄短铁锤,布成三角形朝老虎包抄过去,一人先上,锤击老虎,虎扑过来时,人或蹲或曲卧下去,用大盾牌遮住身子,另一人则扑过来锤击老虎。这样反复多次,直至把老虎打死。 

一个村民曾不经意打死了一只老虎。1936年2月的一天,天刚朦朦亮,徐闻县城英含埚村人蒋家轩拖牛车上山去拾柴。他上山拾柴也带着支土枪,行至徐闻县城郊的山路树丛边,突然发现卧着一只老虎,牛一见虎,就怔住了,蒋家轩傍倚着牛车轮,持枪向老虎瞄准,老虎正在打呵欠,“砰”的一枪,子弹向张开的虎口打去,把老虎打得个四脚朝天,一命呜呼了。 

对付老虎,徐闻人除用枪击、叉刺、棍打外,还常设陷阱捕杀老虎,这种捕杀老虎办法当地人叫“虎漏”。人们在老虎可能过往的村口,挖一个长6尺,宽4尺,深2丈的锥形深坑,上宽下尖,坑口用棘竹架住,再用竹蔑敷上,然后盖层薄土,种上草丛。另外在陷阱边用木条搭个栅栏,傍晚把小羊牵进圈里。夜阑更深,羊声咩咩,老虎觅食闻声赶来,老远就扑向小羊,即刻落下陷阱。有的是头向下,有的头向天,但皆因陷阱窄又深,无法挣扎逃脱,只能“噢噢”嚎叫。第二天清早人们听到虎嚎,吹起角螺,集众赶来打虎,宰杀分享。 

捕杀老虎的方法还有下列几种:1、网围。侦悉老虎伏卧的准确地点后,用虎网把那块地方圈围起来,只留下一个出口,另分派人在网处四周敲锣打鼓呐喊,虎受惊从出口逃出,被伏守者击杀。2、装铁夹。铁夹一般大而坚固,安装在老虎经常过往的地方,用铁链系于大树等物上,再盖上腐叶等进行伪装,老虎若踩中铁夹,将被铁夹夹住足爪而被擒杀。3、埋炮。把炸药安装于竹筒等物内,藏于猪腿等食物中,饥饿的老虎馋吃猪腿时引起炸药爆炸,常被炸得血肉横飞。 

“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生倒刺),项短鼻齆。夜视,一目放光,一目看物。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这是古人对老虎的描述。雷州虎虽凶残,但当地人曾有过与之和谐相处,雷州人打虎伏虎,是迫不得以的事。

农垦人曾饱受雷州虎的骚扰 

建国之初,我国军用物资橡胶非常短缺。1952年,中央军委命令军队垦殖橡胶。为此,雷州一下子麇集二三十万垦殖大军。他们进入垦区前都要进行安全教育,如何防雷州虎是其中一个内容。即使垦人做好防虎的准备,但在随后的垦殖作业中,还是不断受到了雷州虎的骚扰。 

郭小东等人所著的《突破北纬十七度》一书,就有军垦人饱受雷州虎骚扰的记录。那一件件虎患记录,至今仍让人读来感到触目惊心! 

有一个垦荒队奉命进入了垦区,队员们住进茅棚的当晚,就听到 “嗷呜-嗷呜!”的怪声。是老虎嗅到人味,从密林里钻出来了。老虎来到队员居住的茅棚前,把竹篱笆抓得格格响。队员们把铁桶、搪瓷脸盆、锄头砍刀等铁器全搬出来,大家齐齐猛发一声喊,同时敲响手中的家伙,才把老虎吓走。 

分散活动的垦殖战士常受虎患威胁。驻扎海康的林二师某部有一名战士单独执行任务,半路上冷不丁从林里蹿出一只老虎直扑过来。仓促间他掏枪与虎搏斗。老虎是打死了,战士也在搏斗中被虎咬中要害,伤重牺牲。 

另一次,林二师的三位通讯兵由一个当地农民领路到野外架线,走着走着猛然发现前方伏着只大老虎。一位战士掏出枪来要打,向导赶忙制止,叫大家站着别动。人和虎在原地对峙。良久,老虎的大口龇盍一下,头晃一晃,站起来甩甩尾巴,转身慢吞吞地走进密林。 

大开荒使老虎藏身的山林一天一天缩小,它们的食物——野猪、黄猄、豹狸、野兔等动物越来越稀少,老虎饿急了,也来个“虎急跳墙”,竟然在大白天也敢攻击坐在拖拉机里的人。 

一个上午,0106场的4台拖拉机在一块新垦地耙地。有一台拖拉机耙到地头正要拐弯,地边的树林里猛然蹿出只老虎,气势汹汹直扑过来。本来,有驾驶室的外壳保护,老虎未必能伤得了机手,但为图凉快,驾驶室的两边侧门已卸下了。要跑,拖拉机拖着串大铁耙跑不过老虎,要摘掉铁耙也来不及了。惟有应斗一场。 

机手把铁耙翘升起来,让拖拉机就能转动进退自如。老虎从哪边来,就把机头顶向那边,忽左忽右,进进退退,和老虎转着圈子。老虎两次硬扑机头,把驾驶室的挡风玻璃扑裂了,都被挡了回去。老虎对拖拉机无可奈何,又舍不得放弃眼看要到口的食物,老绕着拖拉机兜兜转转,不肯离去。另一个拖拉机手发现情况,赶忙摘掉铁耙开着拖拉机过来助战。老虎经不住两台机车一前一后夹击,腾空一跳,跑了。 

虎患濒濒发生,垦殖大军难以安生。为排除干扰,高雷垦殖分局领导指示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虎除虎。各垦殖所和垦殖场抽出一批军工和民工,编成防虎队、打虎班,夜间轮流站岗放哨,老虎一来,就敲锣报警,大家一齐呐喊呼应把虎赶跑。 

军垦人还在一些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挖下了陷阱,布设了兽夹。有的军工还在猪肉里裹上雷管炸药,老虎一噬就炸得血肉横飞;在大木笼里放只狗崽,安上活门,把饿虎引来活捉...... 

随着雷州一片片原始山林变成了橡胶苗生长的地方,雷州虎也渐渐淡出了军垦人的视线。但建国后雷州虎的踪迹,还留在第一代垦殖战士那些惊险的野战记忆中。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刀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中国第三大半岛。因古雷州而得名。 
神秘的雷州石狗雷州文化源源流长,
由于雷州半岛是红粘土,所以文化有红土地文化之称,
雷州半岛有很多特色文化,
都是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流传至今,对后人有很大启发。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祝天天好心情!at:2009年10月28日 晚上8:18

流浪魚-评论

怪不得小时候晚上不乖乖睡觉的话,外婆总搬虎姑婆来吓我们,原来源于此啊!老大哥对我们雷州的历史文化堪是熟悉哦,十分佩服,现在年轻一代的雷州人,似乎没几人了解我们生长的红土地文化!at:2009年11月06日 晚上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