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欢看哲学,不是因为崇拜哲学家,而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不错。哲学家与其作品的联系在何处呢?一般而言,哲学家大都强调人品与作品的一致,哲人们几乎总是自己学说的实行者,比如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孔子、墨子、老子、庄子,人格都很伟大。但也有些哲学家的人品和著作不一致,如英国的哲学家培根,德国的哲学家叔本华和海德格尔。尽管哲学家的人品和作品有不一致的,但可以反过来从他的人格获得理解他思想的一种新视角,一种新思路,从而有一种新的收获。
哲学家喜欢思考宇宙之谜,人生之谜,即世界观,人生观。“宇宙之谜”对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是天方夜谭,如果不是智力超群或者童年不幸,大都不会思考那种虚幻的事物。“人生之谜”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它。有的人摔倒了,不知从原地爬起来,把它作为一个死穴,影随着他的一生,也许直到临走的那一刻,他才醒悟过来,何其悲哉!有的人无论摔倒多少次,他依然挺起脊梁,笑着走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还念念不忘,于是就有了陆游著名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佳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有意义呢?这就是人生观的问题。“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的这句话时常在我们耳边萦绕,所以我们是有捷径可走的。哲学家是人类思想的灵魂,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智囊团,因而他们及其思想就是我们参悟人生的最佳范本。
每个哲学家都有自己的派系,自己的人生观,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光是中国就有四大哲学教派,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仁义礼智信,忠孝恭谦让”的儒家,以 “重赏、重罚、重农、重战治天下”的法家,以“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以“兼爱,非攻,沿、尚贤,尚同,节用”的墨家。它们的思想对我们人生观的形成都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但要成为一个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人,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教派都不能全部囊括我们的思想。因而各取所长,因人而异才是丰富我们人生观的根本途径。
在吸收哲学家思想精华的同时,也要去了解哲学家的背景,探寻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只有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才能让他的思想更好地指导我们前进。当然,对哲学家及其作品也不能盲目崇拜,要用辩证的、与时俱进的眼光看问题。看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闪光的一面,不能因为不欣赏他的人品而否定他的作品。我们要从他的著作中看到新东西,学到新东西,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活得有滋有味。
-全文完-
▷ 进入liu刘217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