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林萧实属偶然,说实话他一个大作家我是不敢妄自去评的,我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一个仅仅可以说得上喜欢文字的人而已。而这种喜欢也是狭义的。
那天一个诗友过来玩,对我说,野绿我认识一个你们永州的八十后著名作家。诗歌,评论,报道,小说都非常有名气。于是便加了他,于是开始交流。前天他发了一首《水的心事》过来给我,读后也便记下了一些心得。以下纯属个人的理解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无关。
水的心事
----林 萧
有谁能读懂
水的心事
当最后一只水鸟
飞离岸边的芦苇
秋天便悄悄来临
水的皱纹化作
一圈圈浅浅的涟漪
站在水边的少年
已经白发苍苍
有水的日子
生活总呈现出
一种湿漉漉的姿态
水的心事其实是
一条河流过的痕迹
关于季节的细节
常常引发我温柔的思索
落花静静飘下时
水的封面轻轻打开
又轻轻地合上
一切都不曾发生
一切都已经发生
诗歌的第一节呈现于由内至外的思考,水的世界可以是作者面对的这个世界的环境,现代人生活,人与自然等诸多的思考,也可以是自己内心世界里一个局限于自己的情感与对某些事处于蒙懂状态的一些思想,从诗歌的结构来看偏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似乎多了些。我注意到了作者的创作日期是在学生时代,那时他内心或许也是有些迷茫的。有谁能读懂/水的心事/是的有多少人能读懂自己的内心世界,能读懂未知的事,他借助于外界的一些事与景象试图能剖解一些什么能找到一些什么答案,那时他想的大概是自己将来的事,踌蹉岁月的人,不是他想要的,但内心的迷茫实在让他急于知道什么,他说,当最后一只水鸟/飞离岸边/秋天便悄然的来临了。实际是在喑示时间的飞逝,与自己在时间的飞逝中所考虚的事,他害怕自己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浪费了光阴,一事无成,于是有了站在水边的少年/已经白发苍苍。此处于我来说应有两种解释,一是采用时空的跨度说明时间易逝一生将无所事成而枉自一生。第二种的解释应可以这样的说,先借用一句话吧(苍白的头颅,高不过一只野兽的足迹。)也就是说一个无所梦想与追求的人,一个无所行动与信心的人,实际上是一幅躯体罢了,没有思想没有灵魂。
在这样的思考下,并随着一些思想成熟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作者大概也渐渐的清晰起来,他说水的心事/其实是一条河流过的痕迹。此句应指为,我的意义我的世界我的内心所需的并被从前所困惑着的不就是我将在人生的道路上走过的痕迹吗?走过,留下足迹,留下寻梦的足迹。就是我的人生意义所在啊。接着作者说:“关于季节的细节/常常引发我温柔的思索/落花静静飘下时/水的封面轻轻打开/又轻轻的合上/一切都不曾发生/一切都已经发生。为什么这样的说呢,我想大概是这样吧 ,在此处我实际上已站在我多年后的某个日子在说这些话了,我走过的那些路,那些艰辛与快乐,引发我诸多的感慨。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是因为表面的说着外界的事比如年复一年日月星光依然如旧,而又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是说内心的世界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或者更可以引审到我内心的变化其实与诸多前辈们是一样的。前辈走过的我也走过。所以从这里来说的确一切都已经发生过。
诗歌共两节,整体说结构不错。用水多变的意象作为主要意象的线索穿梭诗歌中也合适。只是水的意象在此诗有多个意象。如有水的日子中的水,与水的封面轻轻打开又合上,不能理解为一个意思。前者是梦想与追求等的意象总和后者是臆想的状态下岁月的变化。而在第一节中水又与这两处不同,第一节的水应为自己的内心世界。水的多变水的波纹水的状态也正说明了当作者的心境与迷茫。
老实说还是喜欢这样的诗歌的,安静的思考,安静的表达,意象的处理在跳跃上把握度也很好,比如站在水边的少年/已白发苍苍。这样的二元空间对比呈现出立体感,让我们能明白诗歌的目的。
不足处是,水在此诗中的意象较繁杂了些。是不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用此正说明当时心境本如水一样的多变。无规则可言。如如此倒也弄拙成巧了。因为单从水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心路历程。
-全文完-
▷ 进入野绿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