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读《三国志》西山隐智

发表于-2009年10月20日 清晨5:54评论-10条

曹操挥军南下,打算一举拿下刘备孙权,在船上,就用诗歌《短歌行》表达出内心的宏图大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见他急于一统天下的心情。他的政治主张就是统一分裂之中国,不过被罗贯中小说“妖魔化”了。

诸葛亮的《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他给后主上表文,既不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尤其文中连称先帝,最为合宜。文章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失为一篇好“杂文”!

三国时代,人才决定成败,那是个极其重视人才的年代。饱读诗书、精通兵法、晓天文懂地理、谋略过人者,归类为“文臣(谋士)”;力大过人,勇猛无敌者,归类为“武将”!那年头如果二者兼得,必成大事!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带着张飞关羽屡战屡败,山穷水尽走投无路时,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刘表、袁绍、袁术、曹操,这和力大无脑的吕布一样,先是做丁原的干儿子,后来为了金银珠宝和赤兔马,杀了丁原认贼作父,结果被貂蝉美人计离间,杀了义父董卓,然后带着残兵游勇跑路,幸遇陈宫辅佐,才能讨得刘备的小沛,和势力单薄的刘备一起对抗曹操袁术。袁术大将纪灵率领大军气势汹汹而来,势要灭了刘备,多亏吕布“辕门射戟”退了敌兵。

可见文臣谋士在当时的地位,尤其以“卧龙凤雏”闻名天下。一个卓越的谋士,胜过千军万马,刘备没有诸葛亮,孙权没有周瑜鲁肃,三国就不会鼎立了!

尤其在司马昭讨伐蜀国时期,由于姜维深得诸葛亮真传,司马昭要灭蜀谈何容易,结果身边谋士出了一个“离间计”,姜维被后主调去屯田,钟会和邓艾两路大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克蜀国,迫使后主投降。

曹操死后,魏军大权渐渐给司马懿掌控,后来兵变反魏成功。因此司马昭深深懂得用人之道,他令钟、邓二人分兵并进,故意在二人之间制造矛盾,加上姜维的假降离间,导致钟会谋反,可悲的是竟被部下剿灭;这除了司马昭老谋深算之外,还印证了诸葛亮出山前的一句话:天下分久必合……!也就是说,魏军自曹操以来,一直希望统一天下,结束战乱,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谁愿意灭了一个蜀国,又出一个“钟国”呢!

就算倚仗长江天险称雄一时的东吴,还不是被魏晋大军“火攻破之”。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给魏军上了一课,司马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完美的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血腥三国。

为什么是“血腥三国”呢?

我读《三国志》和多数人的角度不同,我是站在黄巾军一方的。当时封建朝廷宦官专权,幼帝不懂治理国政,各地诸侯拥兵自大。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广大农民丧失土地之后,多数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地主支配,如充当家兵等,甚至跟随主人迁徙。农民与地主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地位。 

东汉自和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轮番把持朝政。政治日趋腐朽。灵帝刘宏公然在西园卖官鬻爵。州郡官职有时一月轮换几次,官吏到任后,就聚敛搜括。自安帝以后,朝廷长期对羌族用兵,耗费军饷四百多亿,这一沉重负担又全部落到农民头上。加上各种自然灾害,以致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严重局面。大批农民四处流亡,饿殍遍野,连京师洛阳也是死者相枕于路。

张角张宝兄弟揭竿而起,带领贫苦百姓起义反抗,眼看朝廷摇摇欲坠,结果四方诸侯联兵镇压义军,其中刘备关羽张飞不过是三位小地痞,也趁机投军。尤其刘备,算是看清了形势,自己既没有诸侯的实力,也没有号召能力,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他就开始凭借关张的神勇镇压义军,攀附朝廷。孰料一开始就被董卓冷落,镇压义军成功后也只被授予县令当当。借着“督邮事件”,三位弃官流亡。接着刘备逢人便吹:“刘备,字玄德,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他就打着这个虚名招兵买马,后来袁绍联合各方诸侯诛杀董卓,刘备一报家谱,袁绍才正眼相看:哦,既是皇族,请坐!

后来小皇帝见到曹操刘备,刘备也一直以皇叔自居,并骗取一支兵马逃离曹操掌控,曹操只能长叹一声:放虎归山也!

从此中国不得安宁,天天打仗,百姓苦不堪言啊?

先说死人。黄巾军被镇压,死了多少人?冀州黄巾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率固守广宗。当年十月,皇甫嵩率官军偷袭黄巾军营,张梁阵亡。三万多黄巾军惨遭杀害,五万多人壮烈投河而死,张角被剖棺戮尸。张宝也随即兵败于下曲阳而阵亡,十余万黄巾军被杀害。

官渡之战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被曹操几万人杀得片甲不留;赤壁之战,曹操率领20多万人马(号称80万)南下,结果剩下几十个人回去。彝陵之战刘备的10万人马血本无归,最终病死在白帝城。

光是这三大战役,死亡人数多达40万以上,而据记载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当时火攻水攻的肆无忌惮,烧毁山林、房屋、粮草成了家常便饭,烧毁了就去征抢,害苦的最终还是老百姓。“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实际三国就是人吃人的时代,孔明之所以厉害,不过是“设陷阱杀人”牛b罢了!七擒孟获本来一次搞定,害得孟获打光了族人,四处借兵,结果还是拼光了,诸葛亮如此花时间“练习杀人”,实为变态!杀人如麻者如张飞、关羽、吕布等等,哪一个死得好?

哎,何谓英雄也!今世困惑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西山隐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边啸点评:

三国人物乃一部厚重的军事史记,战争的残酷,智慧的较量,无不让人汗颜!

文章评论共[10]个
云生云灭自在风-评论

问好小西,此文杂说三国,也有出新,算是好文章了。at:2009年10月20日 上午10:45

燎原百击-评论

末尾一句道出困惑所在,乱世苟活,成王败寇耳!at:2009年10月20日 上午10:51

半斤-评论

解析得很有味道。三国的确是一个谋士丛生,异常血腥的时代。at:2009年10月20日 上午11:29

西山隐智-评论

三国血战结束,人口仅剩1%,多么悲惨!本文不是讴歌三国,而是深刻的批评at:2009年10月20日 中午1:09

古刹昏鸦-评论

以独特的视角看三国,很有说服力。我读《三国演义》时,每晚做梦都是尸积如山,甚至梦见自己煮人肉!太血腥了!还是和平时代好!at:2009年10月20日 中午1:22

西山隐智-回复感谢参评!生在那个乱世,是悲惨的,100个人就只能活下来1个人,很多家庭绝种啊 at:2009年10月20日 下午3:27

帘外落花-评论

无论在什么朝代,兴亡,老百姓总是受苦的,所以要不受苦,就要努力不做老百姓,嘿嘿at:2009年10月20日 下午6:27

西山隐智-回复都不做老百姓,全是官员,谁来耕种呢?阶级和压迫是永远都有的,共产主义理念只是一种梦想罢了!只要当局善待百姓,就是万福了 at:2009年10月21日 上午11:32

00慧子00-评论

历史之河,是由尸骨和血流汇集而成的,我们是踩着先人的尸骨淌过先人的血液走到今天的。但愿这样血腥的时代永远不要再来!但愿我们的子孙能够永享太平!问好西山弟!at:2009年10月20日 下午6:51

西山隐智-回复还是和平年代好吧!!! at:2009年10月21日 上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