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都》一直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从它的出版一直以来,遭到了各方面的批评家的攻击与谩骂,甚至遭到了查禁。17年后的今天,《废都》解禁,仍然受到了一些“文痞”的非议,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它的价值得到了认可。这也昭示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文化越来越开放,一个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废都》的文学价值无疑是很高的,就连批评《废都》的陈晓明也不得不承认“而在今天看来,《废都》的文学水准显然并不低,何以要遭致如此严厉的批判,会让人们大惑不解。平心而论,《废都》比当时乃至现在的大多数小说,在文学性上,或者在叙述形式上,或者在艺术语言上,都属于上乘之作”(《废都》,作家出版社,代序二,陈晓明《穿越本土,越过“废都”——贾平凹创作的历史语义学》)。《废都》写的是一群城市知识分子的堕落与颓废,深刻揭露了披着神圣外衣的文化人的“伪君子”形象。
同时被称作“贾平凹三部”里的《秦腔》,也是一部“值得期待”的作品。谢有顺在作家版《废都》的《序》里说,“尤其是当我读到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之后,对他的写作又一次充满期待,因为我在他身上依然看到了创造的精神,以及试图超越自己的努力——这在他那一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秦腔》描写的是上世纪90年代农村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与矛盾,小说以作者的故乡棣花街为原型,透过疯子引生的眼睛见证了清风街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是作者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废都》和《秦腔》无疑都是贾平凹比较重要的作品。《废都》描写的是城市知识分子的生活,《秦腔》描写的改革开放农村里的农民们的生活。曾经与“烟雨红尘”里的两个网友聊“《废都》解禁”时,谈到“《废都》的文学价值高于《秦腔》”,网友持不同意见,认为“《废都》与《秦腔》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作品,不能相提并论”。其实《废都》与《秦腔》也有相通之处的。它们都是获得过大奖的作品,《废都》获得过法国最高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秦腔》也过得了中国本土的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要知道,《废都》是在其被查禁的时候获得的外国文学奖,其意义远非其它奖项可比;《秦腔》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它所宣扬的是“主旋律”,中国的“矛盾文学奖”本身就是颁给那些“主旋律”的作品的,一切为政治服务,没有世界性。《废都》与《秦腔》都是设计一个“哲学主体”来观察世界的。《废都》用的是一个“哲学牛”来“牛眼看世界”,全篇贯穿着一头牛,这头牛就成了“哲学家”,一切哲理尽收“牛眼”;《秦腔》用的是一个“疯子”引生来“疯眼看世界”,它是作者借用了鲁迅《狂人日记》里的“狂人”的形象,也许,这个社会只有“疯子”才看得最透彻吧。《废都》的语言是一种“古典文学”的特有语言,读着读着,好像是在读一本古典文学名著,令人有一种美的享受;《秦腔》的语言更多的是陕西方言,“写的是极为琐碎、密实、日常化的当代生活”(谢有顺语),读起来有一种散漫的感觉,有几个朋友都说“读不下去”,也许是他们没有耐心吧,正如贾平凹在《秦腔》后记里所说的,“我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如果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惘和辛酸,可很多人习惯了翻着读,是否说‘没意思’就撂到尘埃里去了呢?”是啊,在如今急功近利的时代里,有多少人会去“慢慢读”呢?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