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十年没去济南了,却时常能想起它,全运会在那里召开就更勾起了对它的会议与向往,我在国学课上对学生们常说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其实山东何止是一圣人。
绝大多数人对济南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这些名胜古迹,而我则不然,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泉城广场。记得我去的那一年,这个广场还是崭新的,美得像个新嫁娘。这些年在城市建设中,广场文化遍地开花,济南既然因为拥有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七十二处泉而号称泉城,那么它的最具代表性的广场自然就是叫做泉城广场了。
广场的准确占地面积我没细想过,觉得也没必要知道的那么具体,只是站在这端把目光做米尺那么一测量,虽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测得那么准,估摸着也八九不离十,东西大概长不过千米,南北也就三百米挡住了,上小学时老师教过长乘宽就是面积,上百上千的数字计算我自己就免了,如今也没人给我留作业了,费这脑筋干嘛,留着脑细胞记着山东的名人,中国的仁人志士都是谁呢。
站在泉城广场,远眺舜当年历耕的千佛山,真的就在心里生出一种气象恢宏亘古恒久的情愫来。差不多四十米的泉标造型独特,远远地站了,就可看出这是一个篆书的“泉”字,上部滚圆的银珠就是“泉”字的上部分,而两股从地下喷薄而出的泉水自然就是“泉”字的下部分。而广场东面的那个不锈钢的巨型荷花我只扫了一眼,连它有多少个花瓣都没数一数,对于荷花,我坚持周敦颐的看法,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然对坚硬的荷花不敢恭维,还是到文化长廊里转转比较对我的心思。在山东,我就是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文盲。这个感觉在烟台一下轮渡就一直包围着我压迫着我,烟台有个芝罘区,当然是因为芝罘山得名。要不是我随身的包里带着新华字典,真不知道的得给东北人丢多大的脸。在曲阜更是一步一个生字,吓得我都不敢看那些招牌,只记东西南北中。
文化长廊坐东朝西,长一百五十米,宽十六米,这是最值得山东人骄傲的财富,我作为汉族人,老祖宗在满清的蓬莱做过官也借光沾沾自喜了大半天。之所以令人喜不自禁是因为这个长廊里,每隔十米就供着一尊青铜塑像,一尊塑像就是一个圣贤,就是一个时代,就是一种光辉,这光辉使你炫目,使你钦敬,使你自豪,山东人一样自豪。
第一位理所当然是舜。这位能做到“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的绝顶聪明善良的先贤,就生于山东诸城。舜的塑像衣着十分俭朴,只有头上的延冠象征他是一位君主,贤明的君主。由于塑像有两个人那么高,他的重瞳是不是也被艺术家表现出来我根本看不到,我想就是小巨人姚明来也许会得到答案,不过司马迁也没亲见,是不是真的重瞳只有天知道了。记得小时候背诵好多首毛主[xi]诗词,其中最喜欢的就是“斑竹一支千滴泪,云霞万朵百重衣”,而尤其觉得斑竹句神奇,当听奶奶讲了斑竹的故事以后,当时简直比听白娘子被压在雷锋塔下还难过呢?
第二位是管仲。诸葛亮是多厉害的人物,他曾经自比管乐,这个“管”自然是管仲,就说明他和管仲差不多。当年齐桓公姜小白若不是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岂又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最著名的语录就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的塑像基座上这样介绍他:(前六四五年卒)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在齐国推行新政,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相信后来的相国要都具有管仲的才能,就不可能有田氏伐齐,江山易主了。
第三位就是“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圣人孔老夫子了。关于孔老夫子,虽然是重量级人物,我想我也不必赘言,时下国学正热,谁会对孔子陌生呢?就连他的空桑传奇都传的沸沸扬扬玄玄乎乎的了,至于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第四位是武圣人孙武。中国人一直都是文压着武,所以历朝历代几乎都边患无穷,只是那几个马上皇帝时才能开疆拓土。孙武的《武子十三篇》千百年来都没弄清楚到底是他的还是他的后人孙膑的,直到上世纪的1972年,山东临沂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才确认《孙子兵法》是孙武所做,共计十三篇。孙武当年与伍子胥结为好友,共同辅佐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并且称霸天下,在对楚国作战时提出“兵贵神速”的军事理论。我在国学课上讲中华名将的时候,就把孙武放在首位,武圣人嘛。
第五尊青铜塑像是墨翟,一副风尘仆仆急急而来的样子,看上去就觉得亲切可爱。这是位共产主义战士,我在心里说。他的兼爱绝对是大一统环球同此凉热的胸怀。墨翟在魏国时,就是他向魏文侯推荐孙膑,而孙膑来到魏国却被同门师弟庞涓害得一辈子再没走过路。
第六位是有亚圣之美誉的孟轲。我个人认为孟轲比孔丘要完美的多,他不仅德行不次于他的老师,他还能言善辩,当时没有哪一位君主能够辩论得过他,尽管他们并没实行孟子的政治主张;就是他的《孟子》里的那些文章,哪一篇不富于雄辩?写散文,孟子就是先师。说仁义,讲道德,真的是把这位儒家的后起之秀累得够呛。他的“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恶其肌肤”,使他在明朝时被搬出孔庙又被请回上座。
第七位就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诸葛亮。诸葛亮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奇性的人物,不仅仅是他羽扇纶巾的风流倜傥,最主要是他的锦囊妙计并且计计制胜的绝妙令人心里钦佩。诸葛亮的胜利就是因为他知人善任,不仅如此,他还知己,走到这里你回头看看,管仲不就在不远处吗?真比上了,还一点也不逊色呢。如果他不是碰到刘备,我相信以诸葛亮的胸襟和智慧,他一定不会五十四岁就与世长辞,都是刘备害了他。
第八位是以铁画银钩著称于世的书圣王羲之。王羲之的字固然好,今日站在这里也宽袂长带,飘飘然然,好一派神仙风采。但是站在他脚下我想到的居然是他的儿媳谢道韫,堪怜她咏絮之才却嫁了王家最糟糕的儿郎,有什么办法呢?那时候婚姻由不得自主,嫁鸡随鸡,嫁叟随叟,嫁根扁担抱着走。那王献之既不是鸡也不是叟,年少英俊,虽说没什么本事总比扁担抱着热乎吧?知足吧,谢道韫,后人知道你的委屈。“老子英雄儿好汉”这条理论晋朝时就被王家父子推翻了。
第九位是山东寿光人,农学家,著《齐民要术》的贾思勰。中国是农业大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养育了我们的祖先,就是现在我们也不能说我们远离了农业时代,农业,是中国之根本。在中国如果不给贾思勰这位农学家一席之地简直可以说是欺师灭祖,小麦、菜蔬、瓜果的栽培,家畜家禽的饲养,他还是最厉害的兽医呢?那时候就知道怎么把猪阉割了育肥效果好。
第十位是李清照,女同胞们为她喝彩吧。作为宋朝人,宋朝的女人,李清照能和其他十一名男士一同在这里接受人们的礼拜,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她既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娇小妩媚,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李清照,这乱世中的美人,我曾写过一篇《清风摇落故园秋》,就是写游她故居时的所看所想与所痛。
第十一位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关于对戚继光的了解,我不是因为上学时的学习和成人后的旅游,而是因为今年八一建军节的一次演讲。为了把这次演讲做好,我在网上在书店,把凡是跟他有关的材料都找了来。由于时间问题,那次演讲最后由别人代替,我心里一点也没感到失落,谁讲无所谓,重要的是因为这件事我了解了戚继光,一个山东人,在浙江抗倭,在福建抗倭,壮哉!戚将军,最早的抗日英雄!向您致敬!
塑像最后一位是蒲松龄,他笔下的那些妖魔鬼怪比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更可爱。
山东太有文化了,英雄人物数不胜数,大明湖畔的稼轩祠,铁公祠,哪个分量不够?只是太多了,总要有个筛选,相信其他的仁人志士会顾全这个大局,山东是大家的,是中国的,就是这十二位,不也不全是在山东建立功勋的吗?一山一水怎能承载得过来呢?舜南巡于苍梧,孙武在吴国建功,诸葛亮在蜀汉为相,戚继光更是南征北战,就是孔子与孟子哪个又是老守田园的彭祖呢?一山一水承载不过来,中国就局限住他们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孔子的文范,孙武的武典,全世界都在学习、启迪、接受。
十二尊青铜塑像,贤君明主,良臣名将,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还有农业中国的大农业家,谁能不敬佩这铜像所包涵的物质与精神?
十年来,我对济南的印象就止于这泉城广场,这十二尊青铜塑像了,这是真话也是实情。电视上还在转播全运会的实况,而我除了看了一会儿女子举重以外,思想就溜号了,直到现在才收回思绪,看看时间已经到了子时,无奈,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想起“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这句不知道是谁的名言,关掉电脑,休息,休息,好好休息。
-全文完-
▷ 进入焱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