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运河的了解,一直局限于课本上。直到1987年,在乡里带队参加萧湖开发工程住在河下30多天,我才从对河下的了解中对淮安的“运河之都”地位有了深刻认识。
运河的前身是吴王夫差公元前486年开的邗沟,河下就坐落在邗沟入淮处古末口。
河下,人杰地灵。汉赋大家枚皋在河下有宅第。出生于河下的唐代诗人赵嘏就有“家在枚皋旧宅边”的诗句,今天河下还有古枚里的旧碑呢。河下曾因为漕运及盐商聚居而富甲一方,甲第园林之盛、儒雅向学之风之浓,一时无二;仅明清两朝几百年时间就出了67名进士,123名举人,11名翰林,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更是名闻遐迩。世界级文学大师《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出生在河下;被誉为世界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韩信,河下人———史料记载、名家考证不算,纪念他的古迹韩侯钓台及与他有关的漂母祠还在;南宋时击鼓抗金兵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出生在河下;明代状元抗倭英雄沈坤也出生在河下;医学大师吴鞠通出生在河下,所著的《温病条辨》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同等重要,被称为中医史上的两大柱石……
几千年来,河下在运河文化的影响下,讲信用,行善不图报,精忠报国不徇私,行善积德,例子不胜枚举。这是古河下人的传统,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难怪出生在淮安的一代伟人、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心胸那么宽广,在处理国事中,在与人交往中,总是以人格的魅力让人倾倒。谁能说这不是他童年时受到河下或淮安文化的熏陶的结果呢。
河下,唐代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范仲淹、杨万里、张耒、文天祥,元代诗人萨都剌,明代诗人姚广孝、邱琼山,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郑燮……他们都曾游历、客居过河下,还留下数百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呢。河下美食中的蟹黄汤包,涨蛋,软兜长鱼……都是淮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海内外人士青睐。
有人说,大凡名镇都是与名人、名菜联系在一起的。周庄出了个大财主沈万山和万山蹄,乌镇出了个大文学家茅盾。你说,他们能与河下媲美吗?我前后参加了运河淮泗段和皂庄船闸的土方工程施工,也旅游或出差到过运河沿线的很多城市,还看了很多有关名镇的书籍,有谁能和河下比历史悠久,有谁能像河下与运河的关系连得这么紧?尽管近代看河下的人少了,但是,那不是“小溪声喧哗,大海寂无声”吗?
河下是淮安的典型缩影和袖珍版。淮安作为明清时期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淮北盐集散中心,在京杭大运河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版本学上对古书籍有善本、孤本和珍本之说,还说孤本都是珍本。河下雕琢着莲花的石板街上的石板被各种车轮碾成深深的辙印,还有秦汉的明月,唐宋的晨阳,明清的晚霞,透出的都是运河之都的孤本啊。
-全文完-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