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经典4:真理不在当代教科书的苍白说教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9年10月16日 清晨7:40评论-1条

我入学读书近二十年,却不能不得出几个令人悲哀的结论:学校能够给我的,不及我真正期待的百分之一;书本曾经给我的,绝大部分没有用处;大纲要求掌握的,多使我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当我愈益清醒,愈益睿智,我便愈需清除系统教材的系统毒素。

犹记得第一课,便有“伟大”一词,我无力将它与一只蚂蚁区分;第一次写作文,老师便叫我一定写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字样;语文课的千百人物似乎都带同一个脸谱,看来看去都不像真实存在过;政治课的无数“根本”、“中心”、“意义”与“作用”,似乎全与我们的实际年龄与当下生活无关;历史本该无限鲜活,但一进教科书,任何人事立即显现“阶级”、“斗争”的烙印,最终只剩下“好人”与“坏人”;纵是地理、生理、劳动、美术等等,教科书的序言里都有确定不移、惊人一致的指导思想;纵是古文与古诗,教师与教科书也只把它当成尸体来解剖,要素虽“揭示”得淋漓尽致,却毫无《古文观止》的浩荡气息与唐诗宋词的天然灵气。

我想读到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的b面,但教科书说他“高大全”。我想读到敏感事件来龙去脉的真相,但教科书慌忙给出一个结论,同时不准越过雷池。我想读到针对同一现象的多种解读,但教科书说唯一正确的只是这种,其他的都很“反动”。我想读到针对同一问题的多种答案,但教科书说它给的答案都很“标准”,不符合“标准”的答案皆属错误。我好不容易搞清楚:教科书最权威、最独裁,最自以为是,最固步自封,而它背后的支撑力量,又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视角”的庞大人群与强大威力;谁要对它挑战,谁便在以卵击石。

幸亏我很早就要求自己:既能维持成绩第一的“优秀”表现,又能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处,坚决不受教科书的任何束缚。我的支撑力量在于:偷出父亲束之高阁的无数图书,让它们早早提供众多参照;好奇于一切事物,总想得出属于自己独立判断的结论;惯以农家人的天性与善念裁断外物,极其反感课堂人云亦云的虚假氛围;几乎看不起每一位教过我的先生,虽然我和他们关系良好,却能及早认定他们的局限与死结;几乎看不起每一位埋头书本、不问风雨的同窗,坚信他们愈是钻研得深入,愈是成不了大器。结果我很快发现:当有更多知识的背景,教科书的倾向、内容与体例大多荒谬;当有更多前瞻的视角,尤易轻松应付“中国特色”的应试教育;当有更多勇毅的叛逆,尤易轻松超越师生及其他所谓“大师”。

但我又不能不深恶痛绝的是,我毕竟陷身学校许多年,被教科书浸淫许多年,被它知识的垃圾、观念的流毒及阴阳两面的手法、表里不一的假象熏染许多年,我曾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比如我一直以为,科学的东西总是对的,其实它的每一个结论都有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算不得定理;我曾以为人一旦结束生命,必定一了百了,其实全程的生命决不仅仅局限于百年,恰恰百年之外的远景才更具有价值;我也曾天真以为,我们正处中国历史的最好时期,天天都是“形势大好”,其实列国远比我们强盛。更可恐怖的是,我差点只将理想锁定为丰功伟绩,只将宗教当成麻醉人心的鸦片,只将精神当成虚无飘渺的符号,只将道德当成空洞无力的说教。

我们的教科书是个统一、有机的生命:无论有多少学科,它都只有一个灵魂、一个标准、一个大棒;无论我们有多少姿态各异的生命个体,它都竭力想要造就同一个模型、同一个嘴脸、同一个心肝;它的灵魂不必攸关乎真理,只需攸关乎“时代”的强音;它的标准不必攸关乎于科学,只需攸关乎“现时”的至爱;它的大棒不必攸关乎对错,只需攸关乎“存亡”的利弊;它总是张开一道血盆大口,企图吞食我们的血肉与风骨;它总是冷冰冰划定各种界限,强行束缚不欲谨守本份的手脚;它总是盯紧我们的言行与心跳,唯恐我们一不小心偏离“又红又专”的轨道。

我一直与这个生命打交道,并不知不觉受它影响或支配,所以我从学院出来好几年,都难改变无病呻吟的学生腔;研读儒释道经典好几年,大脑才勉强不再出现教科书的阴魂;也拿当年的教科书去教学生,我就像手握一条大蟒或毒蛇;轮到我也编写教科书,我宁愿弃权,也不想多说一句违心话。我第一次站上讲台,便对中学生说,教科书不需一学期去学,只需三两周用功;真理不在教科书中,真理只能到别处去寻找。我第一次面对教师同行,我说老教师都像在冬眠,新教师都像污染源。我们的学生却仍在小学、中学与大学里,接受教科书清洗,接受园工嫁接,接受似是而非、亦真亦假的教化。

今天有很多人怀疑一切,其实首先是从怀疑教科书开始。今天有很多人不相信一切,其实首先是从不相信教科书开始。教科书屡有公然造假、公然犯错、公然强j*民智的嫌疑,却丝毫不影响它继续发号施令、一统全民心脑的地位。

我们还能怎样做?我说,全家人读经典,至少可以抹除教科书的偏见,至少可以重新打量教科书的得失,至少可以多出一重视角去感知真理。我们为考试、升学、评职而读教科书,或也无可厚非。但如要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就不能不痛切了知,真理不在当代教科书的苍白说教;只有首先从教科书的歧途拔出,才有可能解除思想、逻辑、灵魂、身体的百般桎梏,渐次步入真知灼见的殿堂。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爱上传言点评:

当代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忽视了生命个体的真实需求,说教苍白,机械呆板,且有空虚高的特点,对受教育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戕害。作者所言的确发人深省,但愿我们的教材编辑者能注重生命个体的真正需求,早日编辑出鲜活生动对学生终身发展真正有益的教材来。

文章评论共[1]个
燎原百击-评论

课外全面阅读才能多方位提升思想意识境界,但这多是个人爱好兴趣所致,修为高低也全看一己钻研程度。教科书与课外读物是否矛盾,是个需要思考的难题。作者所言不无道理,值得重视。问好。at:2009年10月16日 上午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