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起是第几次去北川了。(从感情上说,我更习惯于把北川遗址叫北川,而不情愿把她叫做北川遗址,这样叫着感觉别扭,似乎感情上难以接受。在我的所有博客中,北川,就是指北川遗址。)
今天陪广州来的朋友往北川。
朋友是广州某著名大学的博士,因此县里还安排了某局一位副局长随行。说是副局长,打开车门那刻,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帅哥,我们叫他t局长。
t局是“5.12”的幸存者。地震的时候,正出差在另一个极重灾区北川擂鼓镇,其时他离开北川县城还不到20分钟,因此幸免于难。然而灾难一样降临到小伙子的头上。——他一直深爱着的久病不愈的妈妈,住在县城,还有跟小伙子一样帅气的哥哥也在县城,5.12那天,这两个最亲的人,都跟他永别了。由于地震后小伙子的突出表现,他被提拔为北川县某局的副局长。
——从 t局上车那刻开始,车里便自然笼罩着一丝沉重。看看小伙子一脸轻松和热情,以及那充满青春气息的英气的脸,我感觉,眼前的80后,出生在北川,北川抚育,今天又成长在北川,真是时事造英雄呵。是地震,让他成熟,使他坚强;是地震,让他挑起了参与新北川建设的重任。
很快就到了任家坪,这儿是北川中学所在地。由于凭吊的人太多,当局把中学围了起来,凭吊的人,只能在外面掂了脚尖,远远地瞻望。女士们在校门口买了纸钱香烛,隔了高墙,给北川中学遇难的孩子们祈祷,青烟缭绕中,渲染着一派凝重。上车坐定,离开那刻,t局才平淡地说,“我就是北川中学的学生。那垮掉的教学楼就是我们读书那几年修的。是1996年吧。”——小伙子的描述,轻描淡写,声音也很轻。你只有仔细体会,才能感觉,这样的描绘,没有责怪,也见不到难过,只有对过往的追忆之情。倒是我们,从上车起,就质疑教学楼的建筑质量,与年轻人的反映形成鲜明对比。——我想,这也许就是灾民与非灾民的心理差异吧。
有t局作陪,我们被允许进入县城遗址。下完坡,在县城老街这边,我们的车慢了下来,好让远方的客人感受一下惊天动地的惨烈。而我发现,小伙子在这一段,却总是回头看对面山脚的废墟。见我的眼里有疑问,他说,“我的家就在那儿。”“哦!”——我什么也不敢问,只迎合着哦了一声。我突然意识到,今天请t局作陪,是个多么严重的错误。再看小伙子,脸上仍是轻松和沉静,英气不减。
在遗址的万人坑纪念碑,t局主动要过相机,为我们拍照。他知道,这里是自己永远的祭奠,也是全中国人民为之洒泪致哀的地方。
再往前走,是北川公安局。大门口有一幅横幅“羌山含悲 湔江垂泪 缅怀战友”,门道里还有遇难武警的遗像,我数了数,计28人。返身过来,见同行的谢博士,早已经热泪涟涟。
前行几十米,t局带我们进入县政府广场,就是我们在电视上多次看到的地震后县城唯一一块可以集中灾民的地方。“这就是县政府大楼。一二楼在地震那刻已经下陷,我们局就在一楼办公。”——还是一样的轻言细语。细听,如解说员的讲解,平平淡淡,断不会让我们感觉小伙子就是曾经死里逃生的过来人。
返回来的途中,在北川县城入口处,一个老农,正背着背篓在石头上歇息,情态萎靡。同行的刘女士见状,急忙让师傅停下车,跑过去向老人给钱。后视镜里,我看到,老农正感动地推辞着。
还没到安昌,t局的电话就响了起来。原来,是通知他今天下午赶到成都参加西博会。原来年轻人是在百忙中陪我们去北川。到了单位门口,(忘了介绍,北川机关单位办公用房,都是租用的民房)小伙子逐个与我们道别。只有这时,我们才都有了热情的笑脸。
我来北川一年,至今不敢碰触北川人的心灵,因为我从平时的交往中,已经深切地感受到,那场灾难,对于北川人民来说,意味着什么。“北川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这句话远不是说出口时那样简单,如果不身临其境,凭想象,是永远无法感受,灾难对于生者打击的巨大,那地狱一般的惊恐和摧残。可以说,北川人的心理创伤,十年二十年都无法愈合。
而北川选择了坚强,就像我刚才遇见的少数民族帅哥t局一样,他们就像战争年代那样,前赴后继。虽然他们年轻,但是灾难让他们成熟。据说,因为重建速度偏慢,北川人受到了批评。我说,那是不了解北川实际。因为北川重建,最艰难最艰苦的部分,不在她的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上。要在北川人心中重建一个新北川,谈何容易。她岂能仅仅是金钱就可以解决得了的?
每一次北川之行,都会带给我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反思的机会。今天,我从t局年轻的脸,不仅体会到了北川人的坚强不屈,更看到了只属于人类的一种伟大精神。只要你仔细观察,这种精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灾区,这精神更普遍更突出而已。就像与我随行的几位女士,她们千里迢迢,在“5.12”一年又五个月的今天,悲情不减,真切感人。她们不是来施舍什么,也不是来献爱心,甚至不是来凭吊。我感觉,她们只是用关切的眼和爱的行动来表达一种精神,一种不屈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年轻的北川中学出来的少数民族干部t局,与广州飞过来的国内某学科的著名博士,两者所表达的都是完全一样的,一种以爱作为基础的不屈的精神。
当全国人民以爱的奉献鼓励和支持北川的时候,北川不仅自己在爱中选择了坚强,同样,还在坚强中学会了奉献,爱的奉献。就像今天,强忍悲痛的t局,难道不是以爱的方式在回报着更多的来至全国四面八方的大爱。
因为爱,所以坚强。北川和北川人就是这样。
-全文完-
▷ 进入致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