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分,我与同事结伴到河南山东等地旅游。8月16日,我们首先来到了久负盛名的九朝古都洛阳。
“洛阳牡丹甲天下”。对于洛阳,我是早已闻名、久已向往,因为除了牡丹花香的芬芳外,洛阳的魅力更在于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这里不但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国六大历史文化古都之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在这里诞生传唱!
清早,晨曦微透,尽管昨夜在宾馆休息的不太好,但是我的兴致正浓。旅游大巴平稳舒适,在洛阳市区穿城而过,窗外的马路宽阔干净,高楼鳞次栉比,行人着装入时,行车整齐有序,这一切让我感觉到这是一座整洁优雅而充满朝气的现代化城市。
一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我们此次洛阳之行的第一个游览景点。走出停车场,一条青砖铺成的游人通道弯弯曲曲地把我们引向景点入口处,一路漫步,路的右侧是一片片草坪,错落有致的小小松柏分布其间,像一座座耸立的绿色小塔。路的左侧是宽阔浩大的伊河,一座灰色的石拱桥横卧其上,上面镶嵌着陈毅元帅的手迹“龙门”二字,更显气势雄伟。岸堤上一排高大的垂柳绿荫如盖,微风乍起,隐匿于树上的无数秋蝉霎时齐声鸣唱,“铃铃”的声音颇为清脆悦耳,让人不由想起骆宾王 “秋陆蝉声唱”的诗句来。
跟随导游通过检票口, 步入龙门石窟大门,走了不到五十米,石窟的真面目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在长长的坚硬山壁上,无数依山就势开凿的龛窟分布得像蜂窝般密集,大大小小的龛内形态各异的佛像栩栩如生。在这些形态各异的佛像中,最小的仅有两厘米,一万多个整齐地分布在莲花洞的两壁,而最高的竟达17.14米,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大佛外貌雍容典雅,神态祥和悠然,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静看无数的游人在他的脚下流连驻足,显示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逼真的面容表情和流畅的衣饰动作,显示出一千多年前我国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执着精神,让众多的中外游客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我们一边细细游览观赏,一边在导游的解说下根据面容的清瘦和丰满来分辨着北魏和唐朝时期佛像的区别,一边又深深感叹着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交融。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相融合,从上到下,从贵族到平民,迅速地发展普及并深入人心,终于在唐代开放的胸襟和繁荣的社会环境下,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全国各地都都大力宣扬佛法,大兴开凿佛像之风,形成了很多著名的佛教历史遗迹。龙门石窟开凿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直至隋唐北宋,前后历时四百多年,与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一起成为这一阶段佛教空前兴盛的历史见证。
然而美丽的事物总是命运多舛。在游览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精美的造像,竟然被严重地毁坏,不是头部残缺,就是手臂断裂,看得让人心酸。据导游讲,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历史上的几次灭佛事件的破坏,二是在近代,中国国弱民贫,龙门石窟遭到了严重的盗凿,有很多名洞精美造像的头部被盗凿,流失海外,这真是让人惋惜不已。幸而新中国成立后龙门石窟得到有力的保护,才使得今天的游客观赏到如此浩大而精湛的历史工程,从而再一次赞叹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伊河水静静流淌,沉淀了千年的历史;龙门石窟默默矗立,经历了千年的风霜。我相信,它们将一起见证新时代华夏儿女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也将伴随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昌盛!
二 香山白园
伊水两岸,西岸是龙门石窟,东岸是香山,北魏时期建于其上的香山寺正与对岸的卢舍那大佛遥遥相望。“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 香山带给我们的是浪漫又温馨的历史。武则天建立大周迁都洛阳后,曾数度来此游幸,清朝乾隆皇帝也曾巡幸至此,1936年蒋介石宋美龄更是抛开政治的纷繁,相伴来此避暑。然而与香山最有缘的还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唐大和六年,时任河南尹的他捐资几十万贯,重修了香山寺,并且在他经历了大半生权党纷争和贬官降职后,晚年笃信佛理,便选择在此以香山居士名号隐居了十年。期间,他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自此,名山名寺名人相得益彰,历代文人墨客纷沓至来,在香山寺赋诗酬唱,寺名大振。
白园是白居易晚年居住的地方,位于香山之北,与香山寺紧密相连,是个再优雅不过的清净之地。一进入古色古香的大门,迎面便是一片竹林,细细的翠竹亭亭玉立,姿态柔美,象一群含羞的少女般秀丽怡人,石板小路在竹林边曲折蜿蜒伸向前方。迈着轻巧的步子走在这充满诗意的小路上,我的心情轻快而怡悦,既想多感受一会这般清雅的意味,又急于探寻前面未知的景色。果然,没走几步,更加美丽的景色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在一片碧绿的小湖泊里,一群群红色白色的鲤鱼悠游自在地浮在水面上,与水中婆娑的树影相映成趣。湖泊岸边的一面假山上,翠竹和藤蔓植物高高低低地错落分布,随意生长,与湖水中的鱼儿动静相宜,和谐中尽显自然意趣。如此幽静的景致让我的心境安静而超然,不禁长时间驻足流连,沉浸其中,直到导游在前面喊归队了,才不得不转身离开。加快步子赶过去,原来这里是一处茶社,两座唐式建筑风格的屋舍前面,我的同事们正在品茶呢。青山环抱下、绿树掩映中,筝乐萦绕、清茶飘香,又该是另外一种怎样的惬意呢!可是我已经错过享受了,因为大家已经起身要走了,我只好带着小小的遗憾一边随他们游览欣赏,一边不由深深感叹:好一处幽静雅致的园林居所!难怪白居易在跌宕起伏的政治纷纭中会选择在此潜心修佛,悠然作诗,安享晚年。
继续前行。茶园的上面,地势平缓,清泉潺潺,朱红的回廊尽显古典韵味,一旁青翠的树木绿意盎然,两种颜色相互映衬,明艳而美丽,惹得同事们纷纷坐过去留影。替她们拍完照,我来到了回廊对面的乐天堂,这里有一座白居易的白玉雕像,诗人一身素衣侧坐岩石之上,神态悠然潇洒,仿佛在与天地对话。堂内四周陈列着诗人故居出土的杯盆碗盏和笔墨纸砚,简单古朴的用品让人仿佛看到他当日素衣素食、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传奇身世和才情,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格力量。
离开乐天堂,在下山的回程中,一路上树木郁郁葱葱,鸟声啁啾,很多青色的石碑立于路的两旁,形成一道别样的文化风景。这些碑刻有诗人的墓碑,也有后人题刻的诗人的作品,更有从古到今海内外的游客所立的纪念碑。它们静静地矗立,就像一条贯通古今的连接线,把历史和此刻串连在一起,把诗人的传世风流展现给来此的每一位后人,让人们一遍遍重温他的那个时代,他的隽永绝唱,还有他流芳百世的诗坛巨星的位置!
三 唐三彩
记得小时候,父亲的书桌上总是摆放着一匹陶瓷小马,虽然颜色稍显暗淡,但父亲对他珍爱有加。我曾好奇地问过父亲那是什么,父亲说是唐三彩。这次来洛阳,一路上导游在介绍本地的文化特产时,我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唐三彩的故乡,也才对这种神奇的陶瓷工艺发生了浓厚兴趣,想要透过它久远的历史一睹今日的风采。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我在父亲书桌上看到的马就是这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的,看似制作简单,实则古朴而精美。还记得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介绍唐三彩的专题片时,那些奔腾的骏马、健硕的骆驼、形态各异的人物俑等各种艺术形象无不栩栩如生。这些精美的陶器,以普通的黏土制成,运用火的技术使之成为不朽的艺术品,这是我国唐代陶艺家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古代陶制技术发达的有力证明。
我们在洛阳的行程只有短暂的一天,游览完白园后已是中午,吃过饭,导游便带我们去一家唐三彩店参观。在路上,她再次为大家做着介绍:洛阳唐三彩被誉为东方艺海明珠,是中国陶瓷中的珍品,近百年来,河南各地的陶瓷艺术家们精心研究,使得工艺技巧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珍贵的绞胎陶瓷工艺也在这里重放异彩。仔细地听完这番话,我和同事们不禁心醉神往,想要急于感受唐三彩的艺术魅力。
果然,一进入工艺店,大家便立刻发出一片唏嘘的赞叹声。这里真是一个色彩缤纷的的绮丽世界:在几百平米的展厅内,摆放了上千种唐三彩陶瓷制品,其色彩斑斓之绝丽、形态各异之繁多,让大家眼花缭乱、美不胜收。这些艺术品除了高低不同的动物人俑之外,还有精致小巧的手机吊饰,艳丽雅致的花卉壁画,精美巧妙的艺术摆品……这些工艺品既体现了古朴典雅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时尚流行的现代元素,件件绚丽夺目、别具匠心,叫人叹为观止。我们每到一个柜台都是流连赞叹不已,从营业员手中要过那些可爱的工艺品,小心地拿在手上,久久地玩味观赏,生怕失手落地损坏,又不忍放下离去。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再从观赏店走出来的时候,很多同事的手上已经有了收获,或是艳丽的牡丹壁挂,或是小巧的装饰用品,大家脸上都带着满足惬意的神情。回到车上,仍旧意犹未尽,又从包里拿出来,彼此交换着、反复摩挲着、共同欣赏着、议论品评着,相信大家的心里都在为我国古代人民的非凡智慧而再三赞叹,为我们民族精粹的文化和技艺而骄傲自豪。
洛阳的气度与魅力,打动了每一位来此的游客。当我们乘车离开的时候,同事们纷纷说此次来这里游玩很是尽兴。然而我的心里却还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洛阳的美丽神韵中一定不能少了牡丹的风采,但是眼下时令已值秋天,所以我们千里来到洛阳却无缘观赏到艳冠天下的洛阳牡丹。想象中,每年的四月下旬,各种珍稀的牡丹品种集体蓬勃,万紫千红的花朵竞相开放,五颜六色,香飘四溢,整个城市都沐浴在一片富贵的香氛中,该是多么美丽醉人啊!转而又想,也许正是因为今天这个小小的遗憾,会让我在将来某一天与洛阳有个春天的约会呢!此刻,且让我把今日的留恋与希冀,化作对洛阳的真情祝福,祝愿洛阳的明天更美好!
-全文完-
▷ 进入茉莉格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