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已有几年了,2002—2003年江苏发生面积超过1000万亩,重病田甚至颗粒无收,农民称之为“水稻癌症”。
今年淮安楚州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尤其严重,有不少农民插下的秧一棵一棵地死去,他们不惜血汗一次又一次地栽。七月上中旬栽下的稻苗病情虽然稳定下来了,但到抽穗前后,又大片的死亡,听乡下的朋友亲戚讲,今年亩产三四百斤的田块比比皆是,有不少田块甚至只有一二百后。每每看到他们顶着烈日在烫脚的秧田中劳作,望着他们面对死去的秧苗束手无策或者听到他们无奈地讲起水稻癌症使农本加大,产量降低,经济损失严重时,总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因为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水稻是他们一年的主要经济来源。出于同情,也出于关心,我对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原因进行深究。
条纹叶枯病是带毒灰飞虱危害传播所致的一种水稻病毒病。灰飞虱在淮安一般一年发生5~6代,危害水稻的盛期在初夏5~6月,即第一、第二代。它以3~4龄若虫在麦田中的看麦娘和田边、沟边的禾本科杂草上过冬,一般年份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羽化成虫(大部分是短翅型),大多数先在原地繁殖一代。当5月下旬、6月上旬麦黄草老时,产生第一代成虫(绝大部分是长翅型),随即迁飞到秧田传毒为害。条纹叶枯病的病毒可以经带灰飞虱的卵传给后代,下一代的若虫一经孵化,不用吸食病株就能传毒。而近几年大面积水稻小秧落谷都在5月20日左右。5月底6月上旬秧苗,正是水稻最容易感染病毒病期。
我国有着轮作换茬的优良传统。合理轮作,可以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防除病虫、杂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是,由于多年不变的稻麦两熟制,多年不变的三麦免少耕播种,加之近年来秋冬田埂渠边杂草无人铲除,增大了水稻灰飞虱越冬的场所,增大了水稻灰飞虱的越冬基数,从而使其发生危害加重以致成灾。而目前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还没有什么药物,重要的手段还是从降低稻飞虱的密度入手,高密度的灰飞虱则是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主要原因。据《新华日报》2004年7月7日a3版载,今年我省灰飞虱发生量是往年2~5倍,带毒率为6—47.9%,平均为25.4%。淮安的虫情比全省要严重得多,据农技人员田间检测,每平方尺秧苗有虫三四百头,高密度的达五六百头,这还是在不断打药防治的数据,而实际危害秧苗的虫口密度有多高,是可想而知的。
农作物好品种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具备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虫,生育期短或适中。水稻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统一供种农户家庭不留种的措施的推行,既解决了水稻品种多乱杂的问题,提高了良种覆盖率,也出现了水稻品种单一化的问题。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的武育粳三号在面上种植一般都在95%以上,很多村已达100%。该品种的推广,对提高水稻产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通过几年来水稻癌症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特别是去年和今年的暴发流行,其弱点暴露的愈益明显。而个别农户看电视广告私自引进的一些品种与武育粳三号种在同一块田,同期播种,武育粳三号条纹叶枯病成片发病甚至整田死苗,而私自引种的其他品种水稻苗却基本没见发病(并不是说此品种好,但可看出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重要措施甚至是主要措施),且产量也很高。就是已被淘汰的农垦57,有的农户种植,其病情也很轻。
水稻秧苗期是最易感染条纹叶枯病病毒的,过去的经验或书本介绍,都是按正常发生密度定的,一般防治时间都是三叶期后。最近两年,灰飞虱的发生量大,麦黄草老时正值水稻育秧期,虫口密度大,虫子向秧田迁飞集中,往往不是到三叶期,而是见绿期,加之条纹叶枯病几年连续大发生,灰飞虱带毒率高,再到三叶期防治时,秧苗已普遍被带毒灰飞虱危害。
放弃轮作这一传统有效的经验,单纯追求省工栽培,追求产量,不重视生态问题,在问题出现以后又不采取耕翻灭茬和选择抗病虫品种等治本措施,在预测得知灰飞虱大发生时,又让经验或书本使防治期推迟,是“水稻癌症”发生流行的根本原因,也是“水稻癌症”发生流行留给我们值得我们深刻吸取的教训。
新时期的农业生产,要不要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和科学合理地选择、安排品种,对传统农业的好经验的继承,在分散经营的情况下如何搞继承,这确实是个难题。不过,条纹叶枯病——“水稻癌症”的发生流行,使我们从教训中警醒,从科学发展观想到:趋利避害搞轮作换茬(每隔三五年在较大范围内搞一次耕翻种麦,清除田埂、渠沟边杂草),科学的选择主体品种,搞好品种的科学搭配,既注重高产稳产优质,又注重抗病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污染,应对情况多变的病虫害采取灵活的防治策略,这既是农业参谋部门研究解决的课题,也是稻农们需要作出选择的难题,更是政府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全文完-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