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镇淮楼上淮安野泉

发表于-2009年10月11日 早上8:28评论-1条

登上镇淮楼,首先让我想到的是《诗经?小雅?谷风》中的一首叫《鼓钟》的诗:钟敲得锵锵地响,淮水浩浩荡荡地流淌……

这首诗是我们这块土地上见于记载的最古老的民歌。

淮安的繁荣与水有关,邗沟,运河,漕运;淮安的灾难更与水有关,淮河之水,运河之水。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历史上屡受淮水之害。由于淮安特殊的地理位置,还出现了与水有关的一个个故事。

有神话故事。相传东海龙王敖广的儿子和女儿给王母娘娘拜寿回来,路过山阳城(也就是老淮安)上空时,脚下射出一道白光,拦住了去路。他俩急忙按下云头仔细一看,原来是勺湖在闪闪发光。兄妹俩调来虾兵蟹将,想霸占这美丽的勺湖,于是两人一起跃入湖中。湖面上顿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绿茵茵的蒲苇枯了,鲜艳的莲花谢了,欢乐的鱼群潜没了,碧清的湖水污浊了,害的勺湖两岸的黎民百姓叫苦不迭。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名叫伏龙的渔民站了出来,带领大伙儿围住那两条妖龙,整整打了三天三夜,九九八十一阵。妖龙节节败退,于是又想要收五湖四海三江水,妄图淹没山阳城。八仙中的张果老得知龙王儿女作怪残害百姓,伸手从脖子上拔下一根汗毛,向天上抛去,顿时一只金麒麟衔着一座镇妖楼,腾空而下,把龙子龙女压在其下。于是后人在镇压妖龙的地方,就盖起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镇妖宝楼,就是现在的“镇淮楼”。

有文人佚事。据《续纂山阳县志》记载:“康熙二十年辛酉五月廿七日,淮安大雨五昼夜,河决数处,犯郡城,淹死人畜无数,知府曹君取府堂镇淮匾投之,河水稍退。”河水是不可能因“投匾”而“稍退”的,但“河水稍退”四个字却维妙维肖地道出了这位知府大人对洪水束手无策,“投匾”以自慰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到了道光壬辰年(1832),对洪水同样毫无办法的知府周焘干脆将府衙内的“镇淮楼”匾额移置于楼之上,乞望能镇慑住淮水,保一方平安。

这些故事跃出灵魂的记忆在寒雾中聚散,在历史与现实中逡巡;这些故事好像在告诉世人,多少年来人们渴望有一种力量能镇住淮水,因为无奈,转而就对镇淮楼寄予了保一方平安的美好愿望。镇淮楼始建于南北朝时,那时还没有山阳县城,是军事重镇,本名谯楼,其实就是瞭望楼。清乾隆《山阳县志?城池》记载:“谯楼在城中央,原额曰‘谯楼’,后改曰‘南北枢机’。旧置铜壶刻漏,更筹十二辰、二十四气牌,阴阳生居之,今无。”

封建时代,城市的格局、规模、建筑形式,都有严格统一的规划要求,违背不得。淮安城市的棋盘格局、丁字广场、钟鼓楼等与北京、西安等地完全相似,城中要地不可能建酒楼。

那么,“酒楼”之说从何而来?《咏淮纪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邑志,镇淮楼在漕署前,旧志云,宋镇江都统司酒楼。《淮壖小记》,楚州都统司酒楼,即和丰楼,在八字桥间,今无片瓦,志恐误。”八字桥在镇淮楼以西数百米,这一误,就将酒楼搬到了城中心,这位“都统司”酒胆可谓大矣。

如清同治《重修山阳县志》也载:“镇淮楼在漕署前,旧志云,宋镇江都统司酒楼,今不可考。”

镇淮楼从谯楼、鼓楼等称,算起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直到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年,毛泽东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唤起苏北百万民工经过惊天地、泣鬼神的舍命奋斗,让淮河以庄重沉稳的大家风范和黄河、长江一道联袂流入大海之后镇淮楼才从镇水楼转为文化楼、风景楼。

镇淮楼雄据淮城镇的中心,是千年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一方的骄傲。据说,周恩来在童年时,最喜登此楼远眺;在十二岁时,他最后一次登上镇淮楼,眺望古城淮安风韵犹存的全貌,颇有感慨。可惜,总理一去几十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兴衰而操劳,却从没有再回到故乡来。难忘故乡,成了总理一生的遗憾。然而,却让世人看到,一个觉悟的人爆发出来的能量是无法估量的,不仅可以改变自己,还可以改变世界。

镇淮楼东侧的汉韩侯祠既是韩信的功绩祠,也是他的失意祠。一座数十平方的院落,正中立着一尊韩信的塑像,背北面南,挺胸昂首,威武雄壮,英气非常。塑像旁边题有明淮安知府刘大文的联句:一饭感韩信,巾帼丛中,早把黄金轻粪土;千秋拜遗庙,淮流堤畔,有谁青眼识英雄。祠的正门悬着一明代皇帝为韩侯题字: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夫人。寥寥十字,凝炼了韩信大喜大悲的人生。这里的一知己指萧何,两夫人即漂母与吕后。相国萧何既是韩信的伯乐,也是他的掘墓人。他和吕后一道,谋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韩信的死,给后世所有光明磊落的贤人敲响了警钟。刘禹锡说:“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最刻骨铭心的教材,对历朝的重大事件,皆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还有,宋代的抗金战场上,梁红玉击鼓励兵,巾帼不让须眉,流传下一段佳话;吴承恩的笔下,《西游记》中四人,神人鬼怪交错,开拓了国人想像力的空间;近代国势衰落,关天培死战虎门,给落后就要挨打留下血的警示;刘鄂行走江淮,《老残游记》人间,小说话语谴责,世情纷乱末代……

这些文武俊材,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名字,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留下了故事,在这座楼上也留下了足迹。

镇淮楼,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楼高18.5米,楼呈梯形,由大渐小,楼上建有两层造型优美的楼宇,东西长13.4米,南北宽6.82米,屋脊上雕有两条卧龙,顶端镶有四个瓦制的龙头,玲珑剔透,走廊上有二十根赭红色的柱子,横梁上交接处雕有凤凰、孔雀等动物的图案,它的建造风格优美深厚,且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漕运遗址上的漕运总督署以及淮安府衙大堂处在同一中轴线上,可谓珠联壁合,遥相辉映。

极目东南,壮丽十里。登上镇淮楼,高耸,坚立,让人感到莫大的力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推荐: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淮安,有一座妇孺皆知的古建筑——镇淮楼。
千百年来,镇淮楼以它那庄重、典雅、
古朴的姿态雄踞于古城中心,成为淮安的标志性建筑。
作者厚重的文字,把一处名胜的美景送到读者眼前。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厚重 的文字,让我在笔下游览了胜景。感谢您带来的美文。秋安!at:2009年10月11日 中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