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敢轻视“知识”的价值,但是我从不认为一个种粮食的整天探讨些核弹潜艇之类是有意义的,也不认为让一个应该救死扶伤的医生去研究解剖飞机的结构是有价值的。
而做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界,似乎并不是这样认为的。社会要全面发展,人才也要“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了现代教育的首要理念。所以,在享有人才培养最高荣誉的大学校园里,每个学子的床头上都堆放了一大堆与自己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教科书,让土木工程的学习诗歌鉴赏、搞语言文字的苦啃地球物理、给人文经济的讲授机械原理,所谓“专业”只成了一个以便在找工作时能够对号入座的标志。
可是社会的全面发展真的需要这样的“全面人才”吗?这样的所谓“全面人才”真的能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吗?
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明细,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掌握了其相应专业技能的人员,并不需要“样样都行”的人,而所谓“复合型人才”或“综合型人才”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多才多艺”多几个找工作的机会、多几分跳槽的资本,但一旦他决定在某个岗位上定职,就必然会导致其他的“才能”的浪费,而他在那些被浪费的知识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是所需知识的好多倍。
由于人类吸收知识的能力和精力的有限性,“样样都通”必然会导致“样样都不精”,而不精就难以专业,不专业就难以有成就。无论是在科学界还是文化界,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都是“术业有专攻”的人,还没有谁因为“样样都通”而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需要的是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那些“样样都通”的“博学”者们并不见得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否有价值,这种“复合型人才”或“综合型人才”是否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还需要由社会真正的需求和他们所发挥的“功能”来决定和验证,而那些充满美好“希望”的想象和那些被许多大学引以为豪的作为最佳招生广告的就业率,并不能成为说明问题的依据。
-全文完-
▷ 进入小小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