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朝鱼
鲫鱼又名鲋鱼、鱼背鱼等,而在淮安,多少年来则总是叫它朝鱼。说起朝鱼,它还真有来头呢。据史料记载,公元1519年,宁王在江西造反了。宁王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叔叔。在明朝似乎自从燕王朱棣成功的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就掀起了一个叔叔夺侄子皇位的高[chao]。明武宗自封威武大将军,御驾亲征宸濠。要到江西就必须沿着当时唯一的南北大动脉的运河走。十一月至淮安,他住在清江浦(那时隶属山阳县),贪念美食就不走了,一住就是好几个月。他累日钓于常盈仓积水池(即户部分司南园,今楚秀园跃龙池)。上钩者几乎清一色鲫鱼,大小不等。他是为消遣而钓,哪吃得完,就将钓的鱼分赐给漕督府一干文武官员。消息传出,那些豪绅巨贾都百计钻营,攀鳞邀宠,乞得一条半尾便招摇过市,夸耀乡里,谓朝廷所赐。这样,鲫鱼从此就叫“朝鱼”了。
朝鱼主要有普朝、银朝、白朝3种。因生长水域不同,又有河朝、湖朝、塘朝之分,其中尤以乌青的野生湖朝为最佳。
朝鱼炖蛋,朝鱼汤两道名菜至今仍广受大众青睐。而据几个活菜典老厨师讲,过去宴席上除了这两道菜及作为压轴菜不可少的红烧朝鱼外,往往还会有用朝鱼做出的许多特色菜。
干煨朝鱼。用酱油、香油将鱼抹透,用荷叶包好,裹湿黄泥置热炭内,围砻糠火煨透,煨后肉骨皆松脆。酥朝鱼。先平铺葱段生姜片于锅底,葱姜上铺剖好洗净的朝鱼,鱼上再铺葱姜,一层葱姜一层鱼。然后用香油、醋、酱油将鱼淹下一指深,急火烧,一般将汤烧尽就可。讲究者则烧数滚后再用微火在锅脐烧一夜,次日再用。荷包朝鱼。在鱼腹中填以猪肉、笋丁,以竹扦别住开口处,下油锅炸酥后再浇汁淋上葱姜油盐等佐料。这三种做法,功夫到家都可连骨食用。
“朝鱼肚儿羹”。挑鲫鱼小者,剖肚去肠,切腹腴两片子,使之相连如蝴蝶状,加葱、姜、盐、黄酒煮之。然后把煮过的腹片入笊篱,放在用头与背(去了腹腴的那部分)等熬的汁中,再以花椒、胡椒调和即可食之。
“鸡汤朝鱼脑”。先把朝鱼头煮半熟,然后切头取脑,与笋片、木耳和鸡汤等同烩。
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研究认为,满汉全席源自淮安。满汉全席第四十五道菜叫“鲫鱼舌煨熊掌”。熊掌先入铜铫煨一日,然后再入朝鱼唇。
我国古医籍《本草经疏》说,“鲫鱼,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其实,据淮安的名中医讲,山阳医学对此说的更具体。朝鱼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尤其是活朝鱼汆汤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比拟的作用。对小儿感冒发热者,病后煮一些朝鱼豆腐汤吃,一方面可以增加营养,另一方面可以清热生津,健脾开胃,有利于小儿身体早日康复。
说到朝鱼,平桥豆腐的出名也有其功劳。据说,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乾隆皇帝从京杭大运河下江南。他路过淮安古镇平桥时,上岸小憩。当地一很有名的大财主林百万为讨得乾隆的欢心,除讲排场上搭遮阳御棚,下铺大红锦缎,让乾隆一行人马从三里之外就上不见天、下不沾地外,还在做烩豆腐这道菜时,用鲜朝鱼脑子加鸡汤和豆腐一起烩制,才博得乾隆皇帝开金口,称之“天下第一菜”。
朝鱼在淮安,无论是在宴席上还是在家庭餐桌上,都是十分受欢迎的。寻常百姓,一辈子尽管没吃过什么稀罕物,但对朝鱼往往情有独钟。湖水煮湖鱼,真正的“原生态”,它可不是渔民的专利,而是红烧朝鱼的最普通的做法,甚至闻名遐迩的小鱼锅贴也是人们在煮朝鱼时为了方便,而在煮鱼锅上顺便用面粉贴上些饼,而那饼因沾上鱼汤而让人感到特别好吃才传开来的。
“山珍海味摆一桌,不抵小朝鱼嗍嗍。”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此谚可见淮安人对朝鱼是何等地厚爱!
-全文完-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