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里耶,怀古的秦简致龄

发表于-2009年10月07日 下午6:49评论-3条

出湘西龙山县城约120公里,经乌龙山大峡谷,一路在两山夹挟中颠簸而过,正疲惫时,眼前一条大河,碧绿碧绿,河湾处一个幽雅的古镇,这就是里耶。

2002年,里耶古镇出土了三万六千枚秦代简牍,惊动了世界考古界。这批埋藏了2200多年的秦简,纪年从秦王政25年至秦二世元年,十几年连续不断,记事详细到月、日。简牍字体属古隶,约20余万字,涉及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各个层面。而此前,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录不足千字。里耶出土的三万多枚秦简,可以说,每一枚都价值连城。

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出土秦简的地方。

出土文物的古井,已经盖起了现代建筑,看样子是为了保护遗址。古井四周都被开掘过,堆起了好高的黄土,整个发掘现场被几千快仿制的出土秦简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靠酉水河的一面,甚至磊起了高墙。虽然国庆和中秋双节,但这里由于交通不便的原因,游人很少,与其它旅游胜地比起来,这儿可以说冷清凄凉了。

正是中午时分,不远千里,前来怀古的我,始终没有见过一个同行同趣的游人。这恰好了我追求孤独的兴致。看看四周无人,一翻身,便跃上高墙,大步朝着古井走去。近处,掏出相机,一番尽兴地拍摄。一阵马达声起,高墙外,一艘快艇,燕一般划过碧绿的水天。古镇的古朴和美丽,全在这一湾酉水。

秋天的太阳,这样暖热,让古遗址没有一个人影。看看远去的快艇,回身,黄色的土堆,孤独的古井,站在高墙上的我,不是怀古,更像在凭吊。想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强大的鲁国,居然把触角延伸到了武陵深处,大山极处绝处的里耶,而且在这里建立了抵御秦军的边防城池。而秦国,以它所向披靡的金戈铁马,居然从如此偏僻的地方找到进攻楚国的突破口。

——酉水河,虽然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而800里河床却相对平缓,一年四季可以行船,其终点就是楚国腹地洞庭湖。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里耶固,则楚国无后顾之忧;里耶失,则楚国危也。

朗朗秋日下,我徘徊于高墙。墙内是千年古城和古井,墙外是一片碧绿的酉水河。我仿佛听到了遥远的木桨拍击河水的急迫之声,我仿佛看到了秦军偷袭里耶边城的喊杀之声,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就在我的脚下,一场曾经多么壮烈的搏杀,当来至北方的勇士们撞开城门那刻,当那场攸关楚国存亡的里耶之战偃旗息鼓的时候,中国的历史,中国统一的历史,便注定她归功于秦。

即便今天,湘西里耶,仍然算得上偏僻落后的地方。而两千多年前,这里却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军事重镇。我惊叹于中国古人对地理的全面了解和利用,虽现代交通专家仍不能比。更惊叹于那三万多枚记载秦王朝历史的竹简,是她们,让我们一直以来蒙昧的历史顷刻之间变得明晰,是她们,揭开了武陵山远古文明的神秘面纱。而我,也因为自己是武陵山水滋养的武陵人而骄傲。

我徘徊在太阳下,身上已有些许热汗,没有疲倦,只有兴奋。当那艘快艇又从远方的峡谷里飞回来的时候,马达声近,我感觉自己是徘徊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之间,左边是公元前的古镇,而右边是二十一世纪60华诞的共和国。

下了高墙,一个人漫步在河堤上,心情放松了许多,秋风随河面拂来,刚才的兴奋变作惬意。身边是修饰一新的古镇。我没有找现代人为旅游刻意模仿的古建筑调情,只去了镇上唯一一条千年老街,虽然狭小,甚至极不卫生,但却真实。狭窄处自有古朴在,邋遢时偷享真情趣。

我不能看懂秦简上的隶书内容,但从一知半解的琢磨中,却能读懂秦时底蕴丰厚的文化。这就是里耶,就是里耶秦简,带给我,一个普通游人的心灵兴奋与震撼。

——离开里耶才两天,一切历历在目。把照片发给网友的同时,以文字记之。感慨之余,确实觉得,“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的说法,名副其实。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致龄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静月清荷点评:

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
作者用笔抒定流畅,意境酣畅,很大气的文字!
精华推之!

文章评论共[3]个
静月清荷-评论

坐沙发,主人还不上茶来!at:2009年10月07日 晚上11:05

致龄-回复来得迟了,莫生气哈。因为我一直都在路上奔波。谢谢朋友推为精华! at:2009年10月08日 中午2:43

陈为习-评论

欣赏佳作并问好友下午好!at:2009年10月08日 中午1:06